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知识点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适用条件:①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定律内容的实质:
(1)细胞学基础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各种比例的关系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知识点题库

下列据图所作的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A . 基因型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基因型为AaBB后代的概率为1/8 B . 乙图中,b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 C . 甲图中两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 乙图表示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A . 1/88 B . 1/22 C . 7/2200 D . 3/800
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代理论上不会出现的是(    )

A . 8种表现型 B . 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15:1 C . 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 D . 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27:1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格所示.据表格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P

黄色╳黑色

F1

灰色(F1雌雄交配)

F2

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3:3:1

A . 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 . 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 . 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 . 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家兔的颜色,灰(A)对白(a)是显性,毛的长度,短毛(B)对长毛(b)是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将长毛灰兔和短毛白兔两纯种杂交,获得F1 , 让F1自交得到F2 , 请回答.
  1. (1) F2中出现纯合体的概率为
  2. (2) F2中出现纯合体最多有种,基因型分别为
  3. (3) 用F2中的一只短毛灰兔作亲本与长毛白兔杂交,假定产生了共20只兔子,其中短毛灰兔和长毛灰兔各有10只,或者20只兔子全为短毛灰兔,则可以认为该亲本短毛灰兔的基因型是
  4. (4) 在F2中的短毛灰兔中,纯合体的概率为
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亲本的基因型是RRB B . rrbbB.F2的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 C . 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 D . 不能通过测交鉴定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
某雌雄异株的植物(2N=16),红花与白花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关基因用A与a表示),宽叶与窄叶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相关基因用B与b表示).研究表明:含XB或Xb的雌雄配子中有一种配子无受精能力.现将表现型相同的一对亲本杂交得F1(亲本是通过人工诱变得到的宽叶植株),F1表现型及比例如表:


红花宽叶

白花宽叶

红花窄叶

白花窄叶

雌株

0

0

雄株

0

0

  1. (1) 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无受精能力的配子是
  2. (2) F1中纯合的红花窄叶植株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共有种,比例是(仅写出比例即可).
  3. (3) 将F1白花窄叶雄株的花粉随机授于F1红花宽叶雌株得到F2 , F2中雄株的表现型是,相应的比例是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相关基因控制的原理如图甲所示,其中A、a,B、b和D、d3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研究发现,A基因对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且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数时,D基因不能表达。图乙表示基因型为aaBbDdd的3种可能的突变体的染色体组成(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假定产生的各种配子均能正常存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分析图甲可知,正常情况下,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
  2. (2) 若让一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黄花植株杂交获得F1 , 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橙红花: 白花:黄花=9∶3∶4,则该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从F2的白花植株中随机抽取,得到与亲本白花植株基因型相同的植株的概率是
  3. (3) 图乙中,突变体②③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4. (4) 为了确定基因型为aaBbDdd的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研究人员将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然后观察并统计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该突变体为突变体①,则子代中黄花:橙红花=;若该突变体为突变体②,则子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若该突变体为突变体③,则子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有关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 B . F1产生的精子中,YR和yr的比例为1∶1 C . F1产生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 D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精子和4种卵细胞自由结合
某植物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表示。为探究该植物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 (1) 图中F2卵圆形基因型有种。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该植物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

    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2. (2) 图中F2三角形果实植物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植物中的比例为;F2三角形果实植物中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
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
  1. (1) 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
  2. (2) 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
  3. (3) 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 (4) 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
已知某二倍体植物的花长受四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作用相等且具有叠加性。最长花长为40mm的该植物与最短花长为16mm的该植物互相授粉,子代花长均为28mm。花长为28mm的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花长为16mm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A . 1/256 B . 81/256 C . 1/16 D . 3/8
某品系小鼠(2n=40)的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1. (1) 成年小鼠的体重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D/d、F/f控制,这三对基因对体重变化具有相同的遗传效应,且具有累加效应(AADDFF的成年鼠最重,aaddff的成年鼠最轻)。若仅考虑体重这一性状,则小鼠种群中基因型最多有种。用图中所示基因型的小鼠作为亲本杂交(不考虑交叉互换),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获得F2 , 则F2中成年鼠体重与亲本相同的个体比例为
  2. (2) 取小鼠生发层细胞放入含3H的培养液中培养一个周期的时间,再转移到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至细胞分裂后期,则该时期每个细胞中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为条。
  3. (3) 若图中父本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形成的配子正常受精后产生了一只XXY的小鼠,小鼠成年后,如果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则可形成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配子。
  4. (4) 小鼠的有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E、e控制,位于1、2号染色体上,E基因纯合时可导致小鼠胚胎死亡。图中两亲本杂交得到F1 , F1雌雄小鼠间随机交配,则F2中有毛鼠所占比例为
  5. (5) 已知小鼠的毛色由Y(黄色)、y(鼠色)和B(有色素)、b(无色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基因控制毛色为白色。Y与y位于1、2号染色体上,如上图所示。请利用上图所示亲本设计实验探究B、b基因是否位于1、2号染色体上。(注:不考虑其他性状和交叉互换)

    第一步:纯合黄色鼠为母本,纯合白色鼠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第二步:;第三步:

    结果及结论:①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现型及比例为,则B、b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现型及比例为,则B、b基因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

仓鼠的毛色有灰色和黑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P和p、Q和q、R和r)控制,3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各含有1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灰色,否则表现为黑色。叙述错误的是(   )
A . 3对基因中没有任意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 该种仓鼠纯合灰色、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各有1种、7种 C . 基因型为PpQqRr 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黑色个体占27/64 D . 基因型为PpQqRr的灰色个体测交,子代黑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7
孟德尔在对两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直接说明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
A . 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比例为1:1:1:1 B . 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1:1 C . F2的性状表现比例为9:3:3:1 D . 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1:1:1:2:2:2:2:4
果蝇的灰体对黄体是显性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B/b表示)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用灰体纯合子雌果蝇和黄体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以获得黄体雌果蝇。(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
  2. (2) 若用黄体残翅雌果蝇与灰体长翅雄果蝇(XAYBB)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 , F1相互交配得F2 , 则F2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黄体长翅:黄体残翅=, F2中灰体长翅雌蝇出现的概率为
油菜物种I(2n=20)与H(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Ⅲ(注:Ⅰ的染色体和Ⅱ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1. (1)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观察油菜新品系Ⅲ根尖分生区细胞,可观察到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中含有个四分体;若新品系Ⅲ自交,子代(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 (2) 该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组别

    亲代

    F1表现性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试验一

    甲×乙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试验二

    乙×丙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产黑子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①分析以上实验可知,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性。当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

    ②请写出实验一中F1自交得到F2的遗传图解。

    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眼睛

性别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

1/2有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1/2无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A . 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可将子代无眼和无眼果蝇杂交判断显隐性 B . 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无眼 C . 根据杂交结果,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 D . 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显性性状
如图所示果蝇染色体上存在控制眼色的基因(A/a和B/b),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其基因型与表现型如下表所示。另一对染色体上存在直毛(D)和非直毛(d)基因。

基因型

A_B_

A_ bb

aaB

aabb

表现型

暗红眼

褐色眼

朱砂眼

白眼

  1. (1) 正常情况'下,基因型如图所示的果蝇表现型为,该果蝇减数分裂产生含有Ab配子的概率为
  2. (2) 若该果蝇与裼色眼非直毛的杂合子果蝇互相交配,子一代果蝇中表现暗红眼直毛的基因型为,比例是
  3. (3) 现有一只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果蝇,研究人员为了确定是A/B在一条染色体上,还是A/b在一条染色体上,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该雌性果蝇与杂交,观察并统计F1果蝇的眼色。

    ②若后代中,则说明AB在一条染色体上;若后代中,则说明Ab在一条染色体上。

某生物兴趣小组模拟了探究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步骤如下:取4只骰子,其中2只的三个面标记A,另外三个面标记a,另外2只的三个面标记B,另外三个面标记b;取其中1只标记A/a和1只标记B/b的骰子分为一组(第1组),另外2只分为一组(第2组),分别对两组骰子进行投掷,记录两组骰子的投掷结果如下图,并将结果进行组合,多次实验后统计结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为保证等位基因出现的概率相等,每只骰子标记的A、a或B、b面数必须相等 B . 将两组骰子的投掷结果进行组合的过程代表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C . 每组骰子投掷结果中,aB组合出现的概率相等,均约为1/6 D . 最终统计结果中,Aabb组合出现的概率约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