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知识点题库

现有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其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个体的比例为  (  )

A .    B . C . D .

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 正常情况下甲图生物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 B . 乙图中黑方框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 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2 D . 丁图细胞表示二倍体生物的有丝分裂后期
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 . 4 和 9 B . 4 和 27 C . 8 和 27 D . 32 和 81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
  2. (2) 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3. (3) 该昆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
  4. (4) 该昆虫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有
  5. (5) 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的异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有性生殖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图中的(    )

A . B . C . D .
家兔的黑色(B)对褐色(b)是显性,短毛(D)对长毛(d)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兔甲与一只黑色短毛兔(BbDd)杂交共产仔26只,其中黑色短毛兔9只,黑色长毛兔3只,褐色短毛兔10只,褐色长毛兔4只.按理论算,兔甲表现型应为(    )
A . 褐色短毛 B . 褐色长毛 C . 黑色短毛 D . 黑色长毛
已知控制某植物高度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纯合子AABB高50厘米,aabb高30厘米,下列基因型中高度为45厘米的是(    )
A . AABb B . AAbb C . aaBb D . AaBb
番茄紫茎(A)对绿茎(a)是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是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F1代性状

紫茎

绿茎

缺刻叶

马铃薯叶

数量(个)

495

502

753

251

  1. (1) 用两个番茄亲本杂交,F1性状比例如上表.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2. (2) 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自交,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A与a的分开时期是,F1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3. (3) 据上图得知,细胞乙内染色体数占番茄叶肉细胞染色体数的比例为,该番茄叶肉细胞中含有对同源染色体.
  4. (4) 甲图细胞所处时期对应在丙图中的曲线段是.(以横轴上的字母段表示).甲细胞分裂成为乙细胞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特征是:
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基因型均为AaBb的雌雄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
A . 2:1 B . 6:3:1 C . 6:2:1:1 D . 4:2:1
一组杂交品种AABB×aaBb,各对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则后代(F1)有表现型和基因型各几种(  )
A . 2种表现型,3种基因型 B . 2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 C . 2种表现型,2种基因型 D . 1种表现型,2种基因型
选择纯合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杂交得F1 , F1自交产生F2 。F2的统计结果如下表。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 F2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有4种 C . F2的绿色圆粒中杂合子占2/3 D . F2中亲本类型占5/8 ,重组类型占3/8
在南瓜中,种子的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果实盘状(D)对球状(d)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如果母本的基因型为Wwdd,父本的基因型为WwDd,两者杂交,请回答:
  1. (1) 写出此杂交的遗传图解(用字母和符号表示)。
  2. (2) 后代有哪些基因型?
  3. (3) 后代的表现型有几种?
  4. (4) 后代各种表现型的比例是多少?
某植物的花色受自由组合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l , 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图片_x0020_629488587

A . 白:粉:红,3:10:3 B . 白:粉:红,3:12:1 C . 白:粉:红,4:3:9 D . 白:粉:红,6:9:1
人的眼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二者独立遗传)共同决定的。在一个个体中,两对基因处于不同状态时,人的眼色如下表。若有一对黄眼夫妇,其基因型均为AaBb。从理论上计算:

个体内基因组成

性状表现(眼色)

四显基因(AABB)

黑色

三显一隐(AABb、AaBB)

褐色

二显二隐(AaBb、AAbb、aaBB)

黄色

一显三隐(Aabb、aaBb)

深蓝色

四隐基因(aabb)

浅蓝色

  1. (1) 他们所生的子女中,基因型有种,表现型共有种。
  2. (2) 他们所生的子女中,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3. (3) 他们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 (4) 若子女中的黄眼女性与另一家庭的浅蓝色眼男性婚配,该夫妇生下浅蓝色眼女儿的几率为
基因型是Ddrr的植物,其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   )
A . 3︰1 B . 1︰1︰1︰1 C . 1︰2︰1 D . 9︰3︰3︰1
下列杂交组合中,不能确定为常染色体上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是(  )

选项

亲本

子一代表现型比例

A

AaBb×AaBb

9:3:3:1

B

AaBb×aabb

1:1:l:1

C

Aabb×aaBb

1:1:1:1

D

AaBb×Aabb

3:1:3:1

A . A B . B C . C D . D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分离定律是以自由组合定律为基础的 B . 分离定律不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C . 自由组合定律不能用于分析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D .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分别发生在配子形成和合子形成的过程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某种昆虫长翅(E)对残翅(e)、直翅(F)对弯翅(f)、有刺刚毛(G)对无刺刚毛(g)为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个体的基因组成如图。

  1. (1) 下列关于三对基因的遗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若只考虑E/e这1对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 . 若只考虑E/e与G/g2对等位基因,它们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 若只考虑F/f与G/g2对等位基因,它们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 . 若产生了EfG、eFg的配子,则说明图示3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 (2) 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基因型如图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中长翅直翅无刺刚毛的概率为(   )
    A . 1/8 B . 3/8 C . 3/16 D . 3/64
小小果蝇,大大学问,摩尔根的好朋友,遗传学家的珍爱品。近百年来,果蝇被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而且它是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前而被测序的一种动物,如图是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请据图回答:

  1. (1) 科学家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研究材料的原因有(填序号)。

    ①培养周期短,容易饲养,成本低            ②染色体数目少.何于观察

    ③性状都易于区分                        ④繁殖速度快,后代数目多,样本数量多

  2. (2) 此果蝇的性染色体为(用图中数字表示),这是性果蝇。
  3. (3) 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种配子(不考虑交叉互换)。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含a、b、c、d基因的配子所占的比例为
  4. (4) 若A、a分别控制果蝇的灰身和黑身,D、d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则该果蝇的基因型是,若该果蝇与另一只黑身白眼果蝇交配后,后代中黑身红眼雌性果蝇占总数的
  5. (5) 果蝇的长翅(B)与残翅(b)为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遗传学家发现:将孵化后的果蝇幼虫放在37℃的环境中处理后,得到的果蝇均为残翅。现取一只37℃条件下得到的残翅雄果蝇,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定其基因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实验思路:将待测雄果蝇与℃条件下培养得到的残翅雌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代果蝇幼虫置于℃环境下培养,观察并统计羽化结果。

    ②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子代果蝇全为长翅,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

    若子代果蝇全为残翅,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

    若子代果蝇长翅∶残翅≈1∶1,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

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某班同学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1),调查发现Ⅱ-6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B . II-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 . Ⅲ-9个体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Ⅰ1 D . II-5和II-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