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题库

根据现代进化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研究某种鸟的行为时,为便于观察研究,可从种群中随机选取一只作为对象 B . 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C .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微小有利变异的积累 D .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现代进化理论更合理的揭示了生物进化、物种形成等客观规律,有助于人们合理的认识到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个体和种群均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自然选择无关 D . 通过地理隔离就能形成新物种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自然选择是对种群的有利基因进行选择,且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B .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 C . 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D . 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相同的是(    )
A . 变异、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条件 B .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 .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叶以前,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低,在5%以下,到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
  2. (2) 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①19世纪时,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中的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结果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中的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

    ③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 经过长期的 , 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 , 有利变异则逐渐 , 从而使种群的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决定的.

达尔文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发现分别生活着15种陆龟类,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研发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原因:

  1. (1)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2. (2) 刚开始进化时不同岛屿之间的龟类因为有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3. (3) 不同岛屿上的条件不同,使得不同岛屿上龟的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 , 标志众多新物种的形成.

  4. (4) 若某龟的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那么这个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是 . 若该种群中aa个体无繁殖能力,则该种群个体随机交配一代后,子一代中AA:Aa:aa的比例为

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不正确是(  )
A .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 .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 .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D .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猫叫综合征、杂交育种和培育转基因植物的具体变异类型相同 B . 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 若基因甲是由基因乙突变而来,则基因甲和基因乙表达的产物可能相同 D . 培育无子果实均要用到秋水仙素,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 B . 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C . 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 . 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某一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
A . 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 . 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C . 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 D . 该种群的全体个体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体
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诞生 B . 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 C . 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 .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下列有关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野猪人工养殖后形成了肉质细嫩的优良品种,支持了拉马克的观点 B .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但不一定能导致新物种形成 C . 杂合子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前提 D .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和基础
如图为某地区中某种田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2

  1. (1) 经过长期的b过程,图1中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存在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从而导致物种1和物种2的形成。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内因是,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2. (2) 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若种群甲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使得aa个体每年减少10%,AA和Aa个体每年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的a基因频率约为(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填“是”或“否”),原因是
  3. (3) 田鼠和猛禽因捕食关系在进化上密切相关,共同进化。共同进化是指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 . 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D . 新物种形成,意味着该生物能以新方式利用环境条件
一个鼠的种群生活在一个山谷(甲区域)中,后来由于山洪暴发,一条大河发生了改道,使甲区域又分隔出乙、丙两个区域,原生活在甲区域中的鼠种群也被分隔成三部分,彼此之间不能接触,下图所示为刚分隔时和分隔多年后决定鼠毛色的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只考虑图中的一对等位基因(Bb),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399156851

A . 甲区域中的种群只有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基因型频率并没有变化 B . 三个区域中的等位基因都因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 C . 甲、丙两个区域中的环境条件相似,但二者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 . 无论再经过多少年的变化,三个区域中等位基因率之和始终等于1
苇草主要生长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高山盛夏牧场,是一种依赖风力传粉的植物。不同种群的苇草对铜耐受力不同,有耐受性基因的个体在无铜污染地区生长很缓慢。调查废弃铜矿区及附近苇草种群对铜的耐受力,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距离矿区160m的苇草种群对铜耐受基因主要来自基因突变 B . 矿区内苇草与距离矿区100m的苇草存在地理隔离 C . 矿区土壤的选择导致苇草耐受基因频率高于非矿区 D . 非矿区苇草耐受性基因频率与风力和风向无关
下列与生物进化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突变和基因重组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 .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 隔离的实质是不同种群的基因不能自由交流,常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等 D . 基因库有差异的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从而作为形成新物种的标志
使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农业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   )
A . 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B . 害虫对农药逐渐适应 C . 农药刺激害虫产生了变异 D . 农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某地区的小溪和池塘中生活着一种丽鱼,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和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 . 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 C . 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 D . 两种不同齿形丽鱼的基因库差异明显,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
下列关于进化的相关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种群只要不发生突变、没有迁移、保持随机交配并没有发生选择,基因型频率就不会改变 B . 出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 .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D . 同地物种的形成可能在一次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