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点题库

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   ) 

A . 促胰液素 B . 生长激素 C . 促甲状腺素 D . 胰岛素
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对此过程的不正确说法是(  )

A . 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B . Na—K泵是一个可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C . 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 这一过程可能会造成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
2014年诺贝尔奖成果﹣﹣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将光学显微镜带入到纳米维度,下列有关其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能观察埃博拉病毒中核糖体的分布 B . 能观察受体在神经突触中的分布 C . 可捕捉细胞骨架的动态重构过程 D . 可追踪受精卵中蛋白质的变化情况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纤维被切断、损伤、麻醉或低温处理而破坏,就会发生传导阻滞或丧失传导功能,由此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2. (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它的结构基础是 ,图中的A和B相当于其中的 ,A和B之间接触的部位叫 .

  3. (3) A和B的遗传物质相同,释放的物质不同,这体现了  . 效应器细胞识别乙酰胆碱后细胞收缩,乙酰胆碱被胆碱酯酶分解,细胞恢复舒张.去甲肾上腺素 (填“能”或“不能”)被胆碱酯酶分解,这体现了 .胆碱酯酶可使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后马上失活,其意义是 .

  4. (4) 乙知某些神经元含有NO合成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NO可弥散到另一神经元发挥其生理作用,并起到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作用.那么NO相当于一种  . 如果破伤风杆菌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因而引起肌肉痉挛和惊厥.由此可见甘氨酸能使下一个神经元 (填“兴奋”或“抑制”)

养鸡场鸡舍中清晨和傍晚用稳定的灯光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产蛋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延长光照刺激可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高产蛋率 B . 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C . 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D . 鸡的产蛋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
A . 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B . 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C . 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D . 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在人体内,以下各组物质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的是(  )
A .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 . 甲状腺激素和呼吸酶 C . 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D . 生长激素和淀粉酶
下列有关运动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与轴突膜相比,运动神经元的胞体膜及树突膜上有较多的递质受体 B . 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它发出树突支配骨骼肌纤维 C . 动作电位传导过程中,神经元的不同部位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D . 神经元在极化状态与反极化状态时,膜内钾离子浓度均高于膜外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 不受激素影响 C . 不存在信息传递 D . 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神经元能产生并传导兴奋 B .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C . 静息状态下,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 D . 兴奋在反射弧上双向传导和传递
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代表传出神经,③代表传入神经     B . C代表感受器,A代表效应器 C . 兴奋在②结构中主要以电信号传导     D . 在B处给以刺激,C处可能有反应
   
  1. (1) 2017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示了人体除了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的主生物钟外,还有存在于肝脏、胰脏等器官和脂肪组织中的局部生物钟,它们对调节激素水平、睡眠需求、体温和新陈代谢等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任何一个外周生物钟和主生物钟不同步,就有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抑郁症等疾病。下图为哺乳动物生物钟及其雄性动物生殖调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4

    ①外界环境的光照变化刺激视网膜上感光细胞,会使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发生的变 化是(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

    ②褪黑素俗称脑白金,其分泌有昼夜节律,晚上分泌的多,白天分泌得少,具有调整睡眠的作用。个别同学熬夜玩手游,从而扰乱了生物钟,推测其原因是手机光线(“促进”或“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干扰睡眠。

  2. (2) 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请回答:

    图片_x0020_100015

    ①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 的生理作用,(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 动物,其原因是

    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 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啼鸣、鸡冠不发育和无求偶行为,因此得出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的结论。科学工作者认为该实验有不严谨之处,请给予补充

  3. (3) 有资料显示,进入生殖发育期后,身高不会明显增加。为研究雄性家兔体内睾酮(ST,一种雄性激素)与生长激素(GH) 含量的关系,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手术过程不影响结果),请补充完成方案并回答问题。

    研究课题:雄性家兔 ST 含量对 GH 含量的影响

    根据题中信息,最可能提出的实验假设为:

    实验步骤:

    ①将 1 月龄体重相同的健康雄性家兔分为甲、乙两组,每组 6 只。测定和记录每只家兔血液中 ST 和 GH 的浓度。

    ②甲组兔切除性腺,乙组兔做手术,但不切除性腺。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 1 个月,测定和记录

    ④要使实验更严谨,在上述步骤之后,还应给甲组家兔注射,乙组家兔注射,然后测定和记录每只家兔血液中的 GH 浓度,并求各组的平均值。

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长度有AB+BC=CD的关系;乙是突触的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明显增强 B . 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由“外正内负”到“外负内正”的膜电位变化 C . 兴奋从E传递到F,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 . 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由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X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某种激素的受体Y结合,致使甲状腺细胞持续被激发,产生高水平激素Z所致。对患者使用寡核苷酸UDP可减弱Graves病的症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UDP可能会抑制X的分泌 B . Y是促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C . 激素Z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D . 患者代谢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 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 B .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C . 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 D .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
下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三种器官,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血液中激素③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①分泌增多 B . 激素③可作用于多种器官和细胞 C . a表示下丘脑,b表示垂体,c表示甲状腺 D .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患者体内激素①②含量较高
下列关于动物机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 .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 . 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 D .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自闭症是一种由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在正常人的儿童时代后期及青春期,部分过量生成的突触将通过一种称为“剔除”的生理过程而消失,功能性突触则得以保留。与正常人相比,自闭症儿童及青少年的大脑内存在过多突触。进一步研究表明:多种自闭症是由抑制哺乳动物mTOR激酶的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些基因的突变可使mTOR激酶的活性增强。过度活跃的mTOR信号传导可能导致过量的突触蛋白合成,原因是mTOR的激活会在自噬体形成的早期阶段抑制自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剔除”过程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功能性神经元通路 B . 抑制哺乳动物mTOR激酶的基因一旦发生突变,必然会导致mTOR激酶的活性增强 C . 长时记忆的形成可能与大脑中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 . 可研制某种药物,通过下调mTOR激酶基因的表达,来治疗自闭症
如图为神经元甲、乙形成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a点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兴奋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是Na+内流引起的 B . 神经冲动由甲传向乙需要消耗能量 C . 分别刺激b点和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均偏转两次 D . 甲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与乙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乙膜电位的变化
多巴胺是兴奋性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会被突触前膜回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突触前膜能以胞吐方式释放多巴胺 B . 抑制突触前膜回收多巴胺可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C . 多巴胺的合成、分泌以及向突触后膜的转移都需要消耗ATP D . 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实现了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