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点题库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作用部分分别是 

A . 前者是下丘脑,后者是垂体 B . 前者是垂体,后者是性腺 C . 两都是下丘脑 D . 两者都是垂体

右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 . 结构③的存在使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单向传递 B . 神经冲动传到②处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 . ①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D . 若刺激Ⅱ处,则在Ⅰ和Ⅲ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
下列有关动物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微量和高效 B . 通过体液运输 C .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 . 通过导管运输

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丁四只雄性小狗,丁狗不作处理,甲、乙、丙狗分别做不同的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查得各自血液中三种激素的含量如下表,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甲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 B . 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生长停滞 C . 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性情变得温顺 D . 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其个体大小变化为:甲、丁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术前状态,丙、乙狗不断长大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 B . 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可以继续作用 C .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哺乳动物,其耗氧量会增加 D . 长期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高一些
2007年5月,《新民晚报》消息:我国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推测我国科学家对此的解释为(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图),在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有关甘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B . 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 . 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D . 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
某人因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而心跳呼吸能正常进行,饮食需依靠导入,但能进行消化吸收,请问在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部位是(  )
A . 大脑 B . 小脑和脊髓 C . 脊髓 D . 脑干和脊髓
足球比赛时,球员踢球瞬间,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 . 电信号→电信号 B . 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C . 电信号→化学信号 D . 化学信号→电信号
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内外产生局部电流流动方向是(     )
A . 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 B . 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 C . 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 D . 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
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高级中枢在 (  )
A . 大脑两半球 B . 大脑皮层 C . 小脑 D . 中枢神经系统
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媒介是(  )
A . B . 激素 C . 带电离子 D . 递质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离不开生物膜的转移和融合 B . 线粒体可以为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时提供能量 C . 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与其功能特性有关 D . 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
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有关甘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587452066

A . 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B . 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 . 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D . 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
下列关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胰岛素是可以注射的多糖物质 B . 摄入人体的 N 元素可用于构成性激素、磷脂和胰高血糖素等 C . 生长激素、促胰液素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D . 神经递质、激素和酶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
若在图甲所示的神经纤维上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如图乙)依次是(    )

图片_x0020_100005 图片_x0020_100006

A . ②→①→②→③→② B . ②→③→②→① C . ③→②→①→② D . ③→②→①
硝酸甘油(C3H5N3O9)在医药上用作血管扩张药,是预防和紧急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该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舌下含服而不是吞服,舌下黏膜薄且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硝酸甘油在舌下溶于水后立即被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并释放NO,使平滑肌舒张,扩张血管,从而在几分钟内缓解心绞痛。关于上述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时,尽可能坐好,因为硝酸甘油会使某些人的血压急剧下降,可能会造成跌倒危险 B . NO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在神经调节中由突触前膜胞吐至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C . 在惊恐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能够加快呼吸、加速心跳与血液流速,可见NO和肾上腺素对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收缩状态的调节结果一致 D . 心肌供血不足是心绞痛的直接发病原因,推测心肌缺血时疼痛的发生,可能是心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物酒精刺激心脏神经导致的
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下丘脑的功能会受到垂体功能的影响 B .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垂体门脉运输到垂体后叶 C . 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细胞利用葡萄糖,起降血糖作用 D . 垂体、甲状腺、性腺和胰岛组织都是人体的重要内分泌腺
哺乳动物血液中CO2含量变化能够作用于神经系统,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强度,为了研究该反射过程中感受器的存在部位,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1. (1) 哺乳动物在剧烈运动时,由于缺氧会在组织细胞的(填写场所)产生等酸性物质,该物质能与血浆中HCO3-反应,使血液中CO2含量升高。CO2浓度变化可以使一些特定的感受器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的神经纤维传导至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种维持内环境pH稳态的过程是在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下,通过各系统的协调活动实现的。
  2. (2) 20世纪初,科学界认为CO2感受器可能位于脑部,也可能位于躯干部的动脉管壁上。为探究这一问题,科研工作者将连接头部与躯干的血管断开,只保留由动脉传向脑的传入神经,同时将A狗的头部颈动脉和颈静脉分别与B狗来自于躯干部位的相应血管相连,A狗躯干的呼吸运动靠人工呼吸机维持。

    ①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 B狗处于呼吸平稳状态,目的是保证A狗脑部

    ②科研人员将呼吸机暂停一小段时间, A狗血液中的CO2含量,发现A狗鼻部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该实验结果说明。该结果(能、不能)说明脑部不存在CO2感受器。

  3. (3) 基于上述研究,请你为CO(煤气)中毒的紧急治疗提供一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