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的调节机制 知识点题库

在内境稳态调节的过程中,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作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长期缺碘会引起“大脖子病”.请解释原因:
  2. (2) 雾霾中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呼吸道,剌激黏膜引起咳嗽.肺部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外来异物保持呼吸道清洁,体现了免疫作用.另外,吞噬细胞还能通过传递抗原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3. (3)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此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在该过程中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中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4. (4) 已知5%葡萄糖溶液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进入细胞后,部分被氧化分解,部分被合成糖原,两者都会产生并排出细胞,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引起尿量,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内环境稳态是一种恒定的状态 B . 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C . 内环境稳态是依靠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 D .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 . 体液调节 B . 神经调节 C . 免疫调节 D .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导致组织水肿 B . 饥饿时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低 C .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 .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 . 神经调节 B . 体液调节 C . 神经—体液调节 D .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B . 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和激素 C . ⑧可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⑧分泌量增加。 D . 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有浆细胞、效应T细胞等。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 .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D .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单细胞动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 . 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C .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D . 多细胞动物不一定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下列有关物质的穿膜层数的计算,正确的是:(    )
A . 组织细胞产生的CO2要排到肺泡中,至少要穿过7层细胞膜 B . 肺泡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至少要穿过7层细胞膜 C . 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要排到体外,至少要穿过5层生物膜 D . 小肠腔中的营养物质要供应给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穿过5层生物膜
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高等动物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属于内环境 B .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需达到动态平衡 C . 激素都通过改变靶组织的生理过程起到调节作用 D . 稳态一般是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的
下列有关人体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体主要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 . 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 C .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D . 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了稳态
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B . 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内不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C .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D . 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都容易引起组织水肿
图1和图2是人体体液的组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②和⑤的名称分别是,分别对应图2中的(填字母)。

    ②和⑤所含成分含量的主要区别是

  2. (2) 若④所处的结构堵塞,则会出现的现象,除了这种原因外,还有其他原因也会导致该现象的发生,例如(填一项即可)。
  3. (3) 图2中(填字母)组成内环境,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时,需要四个系统参与,这四个系统是
2020年国际乒联总决赛中在郑州举行,中国运动员包揽了全部的冠亚军。下列对参赛运动员体内生理过程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   比赛过程中热量来源主要是其肝脏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B . 比赛中散热途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 C . 由于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但血浆 pH仍处于7.35~7.45之间 D . 甲状腺激素分泌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 . 图中能进行双向物质交换的是②和③、③和④ C . 在人体中,稳态的维持只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D . 若②为肝细胞,在饥饿状态下a处的氧气浓度和葡萄糖浓度都高于b处
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易被分泌物阻塞,当局部出现炎症时,容易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需要药物治疗才能康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体温升高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 . 气管、支气管中的分泌物属于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 C .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增加婴幼儿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D . 康复过程中需要神经、体液和免系统共同参与调节
“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类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内环境 pH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B . 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暂时降低 C . 正常人血浆 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 . 人体各细胞所在的内环境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发生剧烈变化
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 .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 . 在正常情况下,血浆渗透压高于组织液 D .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
目前新冠疫情在我国呈多点散发态势。专家呼吁民众面对疫情要保持冷静,无需恐慌,其原因是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会使免疫能力下降,增加患病概率。结合图示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导致神经系统通过突触结构释放的相关神经递质减少,减弱了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B . 焦虑、紧张会使得肾上腺皮质释放的糖皮质激素减少从而使得免疫力下降 C . 据图可知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内环境稳态 D . 由图可推测机体存在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反馈调节机制
人体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可随体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甲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图甲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如图乙所示,乙酰胆碱(A-C)可作为突触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如图乙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中,a、c、d是肺牵张反射弧的组成部分,b是,c是,d是
  2. (2) 图乙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A”、“C”或“E”)。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运输方式释放到,再到达突触后膜,受体与A-C结合后,改变后膜对的通透性,导致后膜产生。毒扁豆碱可以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填“兴奋”或“抑制”)。
  3. (3) 若让受试者对一个密闭气囊反复呼吸一定量的空气,随时间推移呼吸会加深、加快。为探究引起呼吸显著变化是由于气囊内CO2浓度升高引起,还是由于O2浓度降低引起,进行了A、B两组实验。

    A组:气囊内装入空气,确保不漏气,让受试者对着气囊反复呼吸,当CO2浓度增加到3%,O2浓度减少到17%时,呼吸明显增强;当CO2浓度增到5.6%,O2浓度减少到14.8%时,呼吸非常显著地增强。

    B组:气襄内装入空气,同时用钠石灰把呼吸排出的CO2吸收,确保CO2浓度几乎为0并且不漏气,让受试者对着气囊反复呼吸,O2浓度减少到10%以下才引起呼吸的明显变化。

    ①由此可以得出:呼吸的增强是由于引起的;

    ②若实验增设C组:气囊内的空气中加入较多的,让受试者对着气囊反复呼吸,若CO2增多时也会出现显著的呼吸增强,实验将更有说服力。

  4. (4) 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甲中的调控。剧烈运动后,血液中高浓度的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这一过程体现了呼吸运动受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这属于(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