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知识点


(1)生态稳定性的类型:

(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意义:①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个适宜稳定的环境。②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一个适宜稳定的环境③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一个适宜稳定的环境。
(3)提高稳定性的措施: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措施:①保持与提高生物的数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②保护草本、苔藓、地衣等耐性强,繁殖快的小植物和各种小型动物,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③保护和建设多种不同类型的局部生态系统,形成互补生态。提高生态系统的综合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知识点题库

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

A . 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 .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 . 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 . 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如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分解产生的.

  2. (2)   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元素营养.

  3. (3) 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法,分别统计的种群密度.

  4. (4) 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

  5. (5) 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

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Y表示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a的抗旱、抗寒能力最弱 B . 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a、b、c、d表示四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 C . 若Y表示鸽种群中的个体数,a、b、c、d表示不同生活区域中的四个鸽种群,则d种群被鹰攻击的成功率最大 D . 若Y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d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 (1) 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 (2) 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
  3. (3) 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4. (4) 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 , 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下列相关操作中错误的是(    )

①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和B等量混合后,加人待测组织样液中,蛋白质样液呈现紫色;

②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发现视野呈橘黄色,可滴1〜2滴50%酒精洗去浮色;

③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液充分解离后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用健那绿对其染色,可将其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④制作小生态瓶模拟池塘生态系统,一周后发现水质颜色和藻类异常,应将其移到阳光直射处.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③④
如图表示某稻田生态系统局部能量流动示意图,卷叶螟与褐飞虱是稻田中的两种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此外,稻田中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水稻与两种害虫的种间关系为,当害虫数量增加时,拟水狼蛛的数量也会增加,这样害虫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态系统内部的调节.
  2. (2)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填字母),e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可用图中的(填字母)表示,g属于生态系统的 (组成成分),g的功能是,而g获得h来自于第 一 营养级.
  3. (3) 稻田生态系统中要经常处理田间杂草,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田除杂草的意义
红鳍银鲫为杂食性鱼类,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是开发前景广阔的淡水养殖新品种。在人工池塘养殖时,主要投喂水蚯蚓、红虫和菜叶等饵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还包括。人工池塘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生物,群落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
  2. (2) 输入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有。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低。
  3. (3) 红鳍银鲫成鱼银鳞闪亮具有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红鳍银鲫种群大小的变化会改变其(填“基因”、“物种”或“生态系统”)多样性。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都是植物 B . 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能量都沿着食物链流动 C . 物质循环只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有关 D . 所有反馈调节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具有积极意义
某乡镇过去以种植业为主,仅养殖少量家畜家禽,大量农作物秸秆除部分用作燃料外,大部分被丢弃。为了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该乡镇去年开始发展生态农业,新建立了许多家畜家禽养殖场,建成了食用菌种植基地,还新建了几个大型沼气池,虽然农作物种植种类和面积没变,但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请回答:
  1. (1) 太阳能输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后,是以能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能量在相邻两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
  2. (2) 该乡镇发展生态农业时,主要增加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种类和数量。调整结构后的生态系统,能够使能量更有效地被人们利用,原因是
  3. (3) 部分家禽养殖户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了家禽的产蛋率,该过程中光刺激传递的信息属于信息。由此说明,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 (4)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低,主要原因是
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据图分析回答:

  1. (1) 图1中,表示微生物分解作用的是(填序号),乙→丁过程碳的传递形式是
  2. (2) 图2中,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填字母)。若鼠摄入能量为2.2×109kJ,粪便中能量为1.0×109kJ,B中能量为0.8×109kJ,狼同化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 (3) 调查鼠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法。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此例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4. (4) 在草原生态系统向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填“大于”、“等于”、“小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 .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高低不能只通过种群内个体数目的多少来体现 C . 北极苔原带抵抗力稳定性低于森林生态系统,但恢复力稳定性强于森林生态系统 D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标志重捕法调查某鸟类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造成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B . 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 . 若第二营养级生物长时间大幅度减少,第一营养级物种丰富度可能会降低 D .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与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抵抗力稳定性弱而恢复力稳定性强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   )
A . 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B . 所具有的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C .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 D . 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B .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C . 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属于化学防治 D .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属于异地保护,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下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片_x0020_100005

A . 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 . 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 . 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 . 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

  1. (1) 丙代表,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的 作用完成的。 
  2. (2) 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网:。 
  3. (3) A与B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除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外,还有等方式。 
  4. (4) 调节是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5. (5) 碳在甲、乙、丙之间主要是以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图a、b、c、d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相对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32

A . 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 B . 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最强 C . 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 则b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 D . 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物种,则a是最高营养级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错误的是(   )
A .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B .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C . 组成较为简单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可能较低 D . 信息传递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雾霾的形成与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等碳的不良排放有关。下图为生态系统“碳”的循环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图中A,B1 , B2 , B3 , C分别为一个种群,如果B2中某种生物被过度捕杀,C的数量也可以维持相对稳定 B . 为了提高B3的产量,人们往往需要投入一些饲料,饲料中的能量不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 C . ②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为减少雾霾天气,应该提倡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善化石燃料的品质 D . 若B3中某生物能依据B2中某生物的气味、声音等进行捕猎,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北极北部冰雪覆盖的荒原地带和北极南部森林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区被称为苔原。在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命活动。而热带雨林地区的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当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后可以恢复原状。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体现的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 . 苔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相对较少,恢复力稳定性较弱,抵抗力稳定性也较弱 C . 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很强 D .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生物种类,改变营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