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知识点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影响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单纯林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协调与平衡原理 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
整体性原理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改变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桑基鱼塘
系统整体性
原理:整体大于部分
 
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 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

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知识点题库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运用的原理包括
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②协调与平衡原理   ③整体原理
④工程学原理    ⑤物种多样性原理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
如图所示为生态养猪模式。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

A . 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工程 B . 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C . 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 D . 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综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下列措施不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是

A . 机械法整平压实土地 B . 人工制造表土,植树种草 C . 排石整地,改良优化土壤 D . 开发农田,广种农作物,增加农民收入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与石油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态农业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基本原理 B . 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 . 石油农业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环境污染 D . 石油农业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解决了世界粮食危机问题
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 .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 协调与平衡原理 C . 物种多样性原理 D . 系统整体性原理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A .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B . 协调与平衡原理 C . 物种多样性原理 D . 整体性原理
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 . 协调与平衡原理  B . 物种多样性原理 C .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 . 整体性原理
一青年农民利用自己学习的生态学知识,在自家庭院里建了一个小型生态农业,年创收数十万元.图1是该家庭生态工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于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突出的优点是 

(2)该案例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工程的案例,而生态工程是实现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这一案例中主要运用了那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3))据生态工程中的物种多样性这一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 .

(4)该青年为了更好地创收,引进了杜泊羊,并与当地科研工作者协作,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了杜泊羊,流程如图2所示,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①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从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

为胚胎在当地普通绵羊体内存活提供了可能的生理学基础.

③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技术获得同卵多胎.

用经过处理后的鸡粪沼液来培养小球藻,以降低沼液中的氨氮、总磷等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鸡未摄入的能量 B . 此生态系统中,小球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 . 用鸡粪沼液培养小球藻符合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 . 小球藻制造有机物时所需要能量来自鸡粪沼液
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    )
A . 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B . 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C . 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 D . 单纯追求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
下面有关实例与生态工程原理不相匹配的是(    )
A . “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 大豆和根瘤菌﹣﹣整体性原理 C . “三北”防护林﹣﹣物种多样性原理 D .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协调与平衡原理
根据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如图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系统工作最可靠的是( )
A . B . C . D .
  2015年3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全国人民对雾霾的关注和讨论。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再次推上舆论的焦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图为某地一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生态经济: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2. (2) 该生态工程模式的最大优点是。该生态工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3. (3) 该生态工程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除鸡、奶牛、鱼外还有(写全才能给分),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其
下图为某“生态农业”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生态农业”涉及的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整体性原理等 B . 在池塘生态系统中,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鱼的放养量最好控制在K/2左右 C . 施用河泥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也能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利于农作物增产 D . 沼气池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合理地规划载牧量,能使能量持续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B . 生态农业系统中,将秸秆作饲料喂牲畜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C . 大量引入外来物种能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稳定性 D . 合理地引入天敌治理害虫,能避免因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而带来的二次污染
为治理城市某区域被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通过引进河水、设计湿地景观、优化植物种植等,建成了城市湿地景观公园(如下图),其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折水涧为阶梯式进水道,河水由此引入该系统。一段时间后,不仅污染的水体环境明显改善,而且对引进的河水也有了一定的净化作用。请回答:

  1. (1) 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在净化水体的同时又能美化环境,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原理。在该湿地景观公园中,A区域中以挺水植物芦苇为主,B、C区域以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为主,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2. (2) A区域种植芦苇能通过三种途径净化水体:①通过阻挡、吸附等使污染物沉降;②通过增加水中,使微生物分解增强;③通过减弱,抑制水体中藻类繁殖。
  3. (3) 从净化水体、维持生态稳定的角度分析,水质较清的B、C区域种植沉水植物的作用有
  4. (4) 若该湿地公园对引进的河水有净化作用,则与进水口水样相比,出水口水样中

    ①总氮磷含量下降②浮游生物数量较多③有毒物质减少④溶解氧上升

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可通过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的干扰 B . 卫生填埋、高温堆肥等方式进行城市垃圾处理属于生态恢复工程 C . 生态工程设计需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以提高系统自身的能力 D . 在某矿区废弃地进行公园化建设时,需要考虑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协调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是(   )
A . 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 B . “三北防护林”建设若违背物种多样性原理,会造成病虫害增加 C . “桑基鱼塘”将鱼的粪便作为有机物还田,利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 D . 退耕还湿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我国西北的的某些地区降雨量小,却被硬性规定种植杨树。生态的不适应使该地许多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状态,这种做法违背了生态工程的(  )
A .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 物种多样性原理 C . 协调与平衡原理 D . 整体性原理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2022年3月5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惊蛰。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蛰伏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 . 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C . 大地回春,人们踏青观赏美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程度,遵循了自生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