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知识点题库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运用的原理主要包括(  )
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②协调与平衡原理 ③整体性原理 ④工程学原理 ⑤物种多样性原理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
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回答问题:
  1. (1) 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 (2) 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  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所固定的能。
  3. (3)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等原理。
  4. (4) 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体现了(  )

 

A . 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B . 低消耗,多效益原则 C . 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D . 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    )
A .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B . 整体性原理 C . 物种多样性原理 D .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位于胶东半岛的昆嵛山林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曾大规模营造马尾松纯林,结果遭到松干蚧的毁灭性打击.这一事例说明,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必须遵循(    )
A .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 物种多样性原理 C . 协调与平衡原理 D . 整体性原理
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
A . 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 B . 无污染原则和系统学手段 C . 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 D . 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
我市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某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如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作为生态系统的湖泊,其循环的物质是
  2. (2) 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3. (3) 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的结果.
  4. (4) 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 ,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 (5) 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原理.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的进步,“桑基鱼塘”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如图,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 (1) 该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2. (2) 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等生物作为
  3. (3) 由于食性的不同,池塘中的各种鱼有明显的现象.
  4. (4) 该生态系统与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相比,其具有的优点是
  5. (5) 生态农业的特点就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球的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生态农业中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大大提高了 B . 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C . 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D . 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
种植抗旱的蒿类植物能有效治理局部沙化的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选用蒿类植物主要依据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B . 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C . 在沙化环境中觅食的植食性动物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D . 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改变其速度
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但却被某些领导硬性要求种植了属于乔木的杨树作为防护林带.生态的不适应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状,远不如当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适应性,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  )
A . 物种多样性原理 B . 协调与平衡原理 C . 系统整体性原理 D .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黄曲霉毒素B1(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引起瘤变.某些微生物能合成AFB1解毒酶.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下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图.请回答:

  1. (1) 基因工程常见的运载工具(体)有(答全).将目的基因导入酵母菌,常用处理酵母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2. (2) 酵母菌中导入AFB1解毒酶基因后,采用技术,检测到AFB1解毒酶基因已经存在酵母菌内.随后实验发现酵母菌中没有检测到合成的AFB1解毒酶,分析原因可能是,若要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特性,其基本途径是:从提高酶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合成相对应的
  3. (3) 黄曲霉毒素等会污染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设计时需遵循其基本原理,例如系统整体性原理强调各组分之间要有,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
草莓营养价值高且有保健功效,但却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科学家常采用两种方法培育新品种:其一,培育无病毒组培苗;其二,将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SMYELV-CP)导入草莓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抗病毒草莓。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培育无病毒组培苗,通常取植株的进行组织培养。
  2. (2)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SMYELV一CP,其前提是,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为维护pH基本不变,需要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
  3. (3) 重组载体上应含有特定的(填“复制原点”、“启动子”或“标记基因”),它能被受体细胞的所识别,以便于催化转录过程。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常采用分子杂交技术,该技术的具体做法是
  4. (4) 草莓根系分布浅蒸腾量大,对水分要求严格。我国西北一些地区曾大量种植草莓,但由于降雨量少,致使许多地方的草莓长成半死不活状,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原理。
如图是一个生态工程的模式图.对该生态工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30380327

A . 该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B . 将沼渣施人林地,可以为果树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C . 饲养鸡、鸭延长了食物链,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D .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既有太阳光能又有化学能
“菇—菜”立体栽培(下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X”可代表CO2 , “Y”可代表O2 B . 该生态系统中食用菌属于分解者 C . 菌渣作为有机肥为蔬菜提供了能量 D . 该模式遵循了循环等生态工程原理
自开展“南京莫愁湖物理生态示范实验研究”开始,相继引种了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水生植物共计10余种,在围隔区内已经形成了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的水生植物群体。试验区内营养盐的浓度得到有效控制,如试验区内氨氮和总氮仅分别为试验区外的1/13和1/5,有效地改善了水质。
  1. (1) 此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有。 
  2. (2) 生态工程的调控机制是,主要利用的能源是。 
  3. (3) 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 
立体农业是指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利用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的生产模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立体农业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 B . 立体农业能充利用资源和空间 C . 立体农业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 D . 立体农业中的生物群落不会发生演替
生物学研究成果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有(   )

①利用杂交水稻技术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

②重组高致病性基因,制造“生物武器”

③基因编辑技术为农业和医学服务

④通过克隆技术繁殖人类本身

⑤通过免疫新疗法清除肿瘤细胞,保证生命健康

⑥结合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技术,通过发酵工程技术生产人们所需的产品

⑦利用生态学原理指导人类改善地球居住环境

A . ①③④⑤⑥ B . ①③⑤⑥⑦ C . ②③⑤⑥⑦ D . ①②③④⑦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  )
A . 自生原理 B . 协调原理 C . 循环原理 D . 整体原理
2014年,重庆市推广“稻十N”循环生态种养殖模式,将单一的农田变成了复合式的绿色生态田。“稻+N”就是在种植水稻的同时,通过降低种植密度,营造生存环境。让鸭、鱼、泥鳅、小龙虾、蛙等物种在稻田中生长,形成一个生态互补、高效、高质的种养殖模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仅在稻、鸭、鱼等生物构成的群落内不能完成物质循环 B . 此生态模式通过延长食物链的方法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 C . “稻十N”生态模式可以提高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 D . 此生态模式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和协调等原理
如图为科研人员通过设置蚯蚓生态滤池的方式,利用蚯蚓进行禽畜废水的处理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所选用的蚯蚓应具有繁殖力强,能生活在较潮湿的环境中的特点 B . 蚯蚓生态滤池能自给自足地进行物质循环 C . 蚯蚓生态滤池的构建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D . 蚯蚓的穿梭觅食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