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与非晶体 知识点题库

下列关于冰的自述正确的是(  )

A . 我是非晶体 B . 我又叫干冰 C . 我会升华成水蒸气 D . 我熔化过程温度会升高

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 (1) 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 (2) 在BC阶段物质处于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此过程中要吸热,温度

  3. (3) 回忆老师在课堂上做的实验,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好处是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  )

A . 缓慢加热 B . 均匀受热 C . 增大受热面积 D . 缩短实验时间

 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 . 沥青属于晶体 C . 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 . 沥青被烤化后其内能减小
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在标准大气压下,萘的熔点是80℃,则此温度下的萘(   )

A . 一定是固态 B . 一定是液态 C . 一定是固液共存 D .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小阳学习了热学知识后,知道晶体凝固过程会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引发了他的思考,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 (1) 他猜想: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
    你的猜想:
  2. (2) 小阳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探究:
    取不同质量的海波让它们刚好完全熔化,迅速放入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两烧杯冷水中.如图所示,待海波刚凝固完毕后,迅速用温度计测出各自烧杯中水的温度,通过比较来确定质量不同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 (1) 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2. (2) 改正实验装置后,两实验小组记录数据汇总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冰的温度/℃

    -20

    0

    0

    0

    0

    10

    20

    30

    冰的状态

    固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态

    液态

    液态

    蜡的温度/℃

    35.0

    40.0

    45.0

    49.5

    54.0

    58.3

    62.5

    66.6

    蜡的状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粘稠

    变稀

    液态

    液态

    液态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 (1) 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示数为℃,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 (2) 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 (3) 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选填“快”或“慢”).
  4. (4) 图象中DE段是过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所有的固体都有熔点 B . 温度达到熔点的晶体,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 C . 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D . 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 ℃,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分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

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

4

2

0

-2

-4

-6

-6

-6

-6

-6

-8

 

状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1. (1) 当实验进行到22分钟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填“A”“B”或“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 ℃;
  2. (2) 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 ℃,当实验进行到17分钟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态;
  3. (3) 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
  4. (4) 在水中掺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填“高”或“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如图是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时间图象,其中是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另一种物质的熔点大约是℃,在12分钟时,该物质处在状态。

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在熔化过程中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图像是我们科学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1. (1) 老师给了一种物质,请小明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小明探究后作出了熔化图像如图一。根据图像小明认为这种物质是。(填“晶体”或者“非晶体”)
  2. (2) 小明继续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二所示。由图小明获得以下信息:甲和丙肯定不是同种物质,他的依据是:。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小,他的依据是:
  3. (3) 小明又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三中a线所示。实验时觉得加热时间太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改进了实验:他提高了水的初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请在图三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一水硫酸四氨合铜的化学式为[Cu(NH3)4]SO4·H2O,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杀菌剂。它在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他设计的合成路线如图乙所示:

 

  1. (1) 溶液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为
  2. (2) 溶液B中含硫酸四氨合铜,“一系列操作”是指向溶液B中加入适量、过滤、洗涤、干燥等。
  3. (3) 得到的产物是一种晶体,与非晶体相比,晶体具有一定的和特定的形状。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熔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 .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所有的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 . 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C . 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D . 温度达到熔点的晶体,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状态或液态
由于构成晶体内部的微粒,犹如一支正待检阅的队伍,因此晶体在生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多面体外形;由于构成非晶体内部的微粒,好像一群正在草坪上玩耍的孩子,因而没有规则的外形,故又称为
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在熔化过程中(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

熔模精密铸造是工艺铸造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做法如图。先用蜡做成铸件的模型(蜡模),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铸件材料的熔液,冷却后便铸成器物。现对准备用于铸造的某固态材料持续加热使其变成液态,达到400℃后开始记录温度,如下表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属温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1. (1) 分析表格,该材料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 (2) 第6分钟时,该材料处于态;
  3. (3) 为制造某工件,事先用密度为0.9克/厘米3、质量为1800克的蜡制成蜡模,最后用密度为2.7×103千克/米3的金属熔液浇铸得到工件。求:

    ①制成的蜡模体积为多少厘米3 ?

    ②该工件的质量为多少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