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知识点题库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吸热的是(  )

A . 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 B . 夏天向教室的地面上洒水很快变干 C .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 D . 冬天的早晨,地面出现白白的一层霜
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会变干,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熔化 B . 汽化 C . 升华 D . 液化
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 . 夏天使用电风扇时人感觉凉爽,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C . 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D . 盛夏,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小孩发烧时,常用凉湿毛巾敷在额头上来降温,这种方法叫物理降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湿毛巾上的水分升华吸热 B . 湿毛巾上的水分熔化放热 C . 湿毛巾上的水分液化放热     D . 湿毛巾上的水分蒸发吸热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炒菜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后的水蒸气 B . 高空中的冰晶下落变成雨滴是熔化 C . 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工作的 D . 雪灾时在马路上撒盐是为了降低积雪的熔点
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如图所示,它主要是利用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肉蒸熟,蒸气是水(填“吸热”或“放热”)后(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 液化 B . 汽化 C . 凝华 D . 升华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 年诺贝尔医学奖,阅读关于她研究过程中的一段描述,回答问题.

    屠呦呦与同事一起查阅了大量药方,最后整理了一个 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方集》,从中找出了现在频率较高的抗疟中草药或方剂.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也一度陷入僵局. 年下半年,屠呦呦从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受到了启发.书中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内容,屠呦呦由此认为高温有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破坏,从而影响疗效.于是,她降低了提取温度,由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更低的乙醚提取,结果发现,乙醚提取法的提取物对于鼠疟的猴疟的抑制率均达到 !1972年,该成果得到得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1. (1) 最初屠呦呦提取的青蒿素抗疟效果并不好,屠呦呦由此认为有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破坏,从而影响疗效;
  2. (2) 屠呦呦改用乙醚来提取青蒿素,因为乙醚的,加热的过程中乙醚(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实现在了较低温度下成功提取抗疟成分青蒿素.
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 . 只有液化 B . 只有汽化 C . 先液化后汽化 D . 先汽化后液化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了,这一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液化 B . 凝固 C . 汽化 D . 凝华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正确是(   )
A .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 .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 .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D . 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北京时间4月23日7点52分,美国研制的人类首架太空战机X﹣37B成功发射升空,“阿特拉斯5号”火箭执行了此次发射任务。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 (1) 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 (2) 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形成的(填物态变化)。请你也举出一个生产技术或生活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整环境温度的例子:
  3. (3) 太空战斗机返回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科学家在太空战斗机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填物态变化)吸热从而保证X﹣37B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在炉火上烧开水时,当水沸腾后,在壶嘴上方常可看到一些“白气”,如图所示。这些“白气”是壶中的水经过物态变化形成的,其形成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包括(   )

图片_x0020_100012

A . 熔化 B . 汽化 C . 液化 D . 升华
深秋的早晨,小梦起床后发现窗户玻璃的内表面上“出汗”,待太阳出来晒了一会儿后,“汗”不见了。请你给小梦一个合理的解释。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冰雪消融是液化现象 B . 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 C . 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 D . 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
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的缘故。在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吕梁气象台10月9日发布了寒潮蓝色预警,全市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第二天早上发现玻璃窗的(选填“内侧”或“外侧”)出现了一层水雾;太阳出来后,水雾消失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小蓉拿温度计测量了当时室外的温度如图所示为 ℃。

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 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同时 大量的热(选填“吸收”或“放出”),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起到镇痛的作用。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天路”上的热棒技术

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就要熔化,使路基硬度减弱,火车的重压会使路基及铁轨严重变形,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水结冰,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鼓起来,冻土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严重危及铁路路基,火车极易脱轨.因此,为了使冻土层保持稳定,工程建设者们有许多发明创造,其中有项技术叫“热棒”.

在冻土区,路基两旁插有一排排碗口粗细、看上去像护栏的金属棒,如图甲所示,这就是“热棒”.它们的间隔为2m,高出路面2m,插入路基下5m.热棒由密闭真空腔体注入低沸点物质(如氨、氟利昂、丙烷、二氧化碳等)而构成.图乙是热棒的工作原理图.热棒置于冻土中的部分称之为蒸发器,暴露在地面且安装有散热片的部分称之为冷凝器.在寒冷季节,由于空气温度低于多年冻土的温度,蒸发器中的液体物质吸收周围土体中的热量,蒸发形成汽体物质,在管内压力差的作用下,蒸汽上升至冷凝段,与较冷的冷凝器管壁接触,放出热量,再通过冷凝器的散热片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同时蒸汽物质遇冷冷凝成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管壁回流至蒸发段,再蒸发.如此循环往复,将土体中的热量传递至空气中.在温暖季节,由于空气温度高于冻土体温度,热棒中的液体物质蒸发后形成的蒸汽到达冷凝器后不能冷凝,液体停止蒸发,热棒停止工作,因此天气中的热量不能通过热棒传至冻土中,从而可保持冻土良好的冻结状态.

  1. (1) 夏季温度过高时冻土中的冰会(填物态变化名称),使路基变得松软不牢固.
  2. (2) “热棒”能够保持路基冻土,是因为管中的物质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____)
    A . 熔点低 B . 沸点高 C . 熔点高 D . 沸点低
  3.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 . 热棒工作时,物质从气态到液态是通过降温的方法实现的 B . 散热片的作用是提高气态物质的放热效果 C . 热棒工作时,下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D . 冻土中的水结冰时体积要收缩
  4. (4) 热棒工作时,冻土的温度(低于/等于/高于)地面空气温度.
  5. (5) 热棒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热量只能(向上/向下)传输,反向不能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