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华及凝华放热 知识点题库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1) 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
(2)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 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 (1)、(2) B . (2)、(4) C . (1)、(3) D . (3)、(4)
夏天开空调,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这“水雾”在玻璃的 侧,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房间内,“水雾”在玻璃的 侧(填“内、外”)。

写出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名称
  1. (1) 冬天,屋外的冻衣服也能变干:
  2. (2)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啤酒瓶表面很快就蒙上一层水膜:
  3. (3) 夏天,屋外的湿衣服在阳光下变干了:
  4. (4) 冬天,公交车窗玻璃上有冰霜
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小华的妈妈用毛巾在外面檫,可怎么也檫不掉,小华告诉妈妈,这不是灰尘,而是里面的灯丝受热发生现象,然后又在附近内壁上发生的缘故。
“我国古代启蒙读本之一的《千字文》中说‘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小明觉得‘露结为霜’的说法不正确,为什么?”
在炎热的夏天,汽车开了空调后车窗上会出现“水雾”;在寒冷的冬天,车窗上会结一层厚厚的霜,关于“水雾”和“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夏天的“水雾”会出现的车窗外 B . 夏天的“水雾”会出现在车窗内 C . 冬天的“霜”会出现在车窗外 D . 冬天的“霜”会出现在车窗内
祖国山河美景四季如画,下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 春天,雾绕群峰 B . 夏天,雨笼山峦 C . 秋天,霜打枝头 D . 冬天,千里冰封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在这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中,有“雾、露、雪、霜”,其中雪和霜的形成过程属于现象;露和雾的形成过程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   )
A . 冻肉出冷库食肉里的冰熔化成水 B . 肉进冷库时肉里的水凝固成冰 C . 冻肉出库时冻肉周围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其表面 D . 冻肉出库时冻肉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其表面
严冬,树枝上形成美丽的“雾淞”.“雾淞”属于现象(选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这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中,需要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下列自然现象主要由于凝华产生的是(   )
A . B . C . D .
小虹同学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冬季,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融化;在没撒盐的道路上,汽车反复碾压也会使积雪熔化,她对上述积雪熔化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

A.加盐可能使冰雪在低于0℃时熔化

B.汽车碾压增大了压强,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C.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为验证她的猜想,同学们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在气温较低时,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到有些冰块已经熔化,此时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示数低于0℃,证明猜想A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同时观察到罐底出现了白霜,这是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 (2) 如图所示,在气温低于0℃的室外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过一段时间后,甲、丙上的钢丝都陷入到冰块中相同的深度,乙上的钢丝未明显陷入冰块。通过比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中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 (选填“较大”、或“较小”),使冰发生了熔化,此时冰的熔点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说明猜想B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比较甲和丙则可说明猜想 是错误的;
  3. (3) 探究结束后,他们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了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会由于外界压强的变化或杂质的存在等原因而变化,才会出现此现象。
如图所示,把一些干冰(约-76°C)放入一个干燥的空金属易拉罐内,过一会儿,易拉罐外壁上部出现小水珠,外壁下部出现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水珠是易拉罐中的干冰熔化后渗透出来的 B . 小水珠是周围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的 C . 霜是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凝华而成的 D . 霜是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凝固而成的
如图所示,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过程的是(   )
A . 生成露珠 B . 晨雾消散 C . 冰雪消融 D . 出现白霜
寒冷的冬天,伐木工人在茫茫雪地里行走时,旁边的人看到工人的嘴里气喘吁吁的呼出了很多“白气”,过一会又能看见工人满脸长出“白眉毛”或“白胡子”.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
喜欢侦探小说的小明看到一个这样的故事:Ben被他的朋友John发现死在书房里,John打电话给警察,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John说:“我在Ben家附近散步,看到他房间里有灯光,我决定从外面看看他在不在,窗户上有霜,所以我擦了擦,然后看到他倒在地上一动不动,我把门踢开进去检查,发现我朋友死了,我立刻报警。”看到这里小明想了想立刻猜到:John(选填“说谎”或“没有说谎”),理由是:
周末小宇一家去公园玩,开车时爸爸看到车玻璃上有霜,便打开车里的暖风,霜即刻消失变成小水滴;坐在旁边的爷爷,带着老花镜在看报纸,小宇透过镜片看到爷爷的眼睛比实际要大;在公园,他走近湖边却发现水面下鱼儿在云里游动,他发出惊讶的声音,结果鱼儿立即四散而去。
  1. (1) 小宇看到的“鱼儿”是光形成的,看到的“云”是光形成的,两者都是(选填“实”或“虚”)像。
  2. (2) 小宇发出声音,鱼儿四散而去。说明了现象。
  3. (3) 试解释“霜”的形成和消失的原因
  4. (4) 老花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为什么透过镜片看到爷爷的眼睛比实际要大
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请你回答下列有关汽车的问题:
  1. (1) 炎热的夏天,当把汽车停在室外的时候,由于阳光照射车内的温度会很高。如图1所示在车内前面的玻璃窗处放一铝箔材质的遮阳板,就可使射入车内的阳光发生现象而不至于使车内温度大幅升高。
  2. (2) 寒冷的冬季,行驶时车内会长时间的开暖风。当夜晚回到家,车主把车停在小区的院内,第二天清晨取车时,往往会看到在汽车的前车窗的(填“内”或“外”)侧有霜形成,霜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3. (3) 为了安全,汽车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运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如图2所示,表3是一个司机驾驶一辆汽车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从表中可知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请在图4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大致图像()。
  4. (4) 驾驶员的一些不良行为,如:酒后驾驶,开车打手机,也会使司机反应时间变长,导致(选填“反应距离”或“制动距离”)变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原行驶速度

    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

    54

    15

    20

    72

    20

    34

    108

    30

    54

    图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的驱使下,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冰箱外,达到制冷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制冷剂会在冷凝器里发生,在冷冻室里发生,达到搬运热量的目的。(均选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2. (2) 制冷物质在冷凝器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通过方法实现的,这一过程要热。
  3. (3) 小明发现家里冰箱的冷冻室(温度为℃)总是结有厚厚的霜,铲掉这些霜后不久又有了,但其他同学家的电冰箱并没有这种现象,他通过网上查询得知需要更换冷冻室门上的密封条,以防止外部空气进入。这些霜的形成是水蒸气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 (4) 打开冰箱门,室内温度将会。(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