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知识点题库

小金用橡皮筋自制测力计,选用的器材有:50g的钩码10个,挂钩,可悬挂的盒盖,硬纸反,笔,钉子(挂橡皮筋用).橡皮筋伸长和拉力看作成正比.还想要测量铅笔盒受到的重力(质量大于100g,如图所示),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  )

A . 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 B . 选择橡皮筋,挂钩等不同位置作指针起点,不影响测量结果 C . 将1个和2个钩码分别放在盒盖中,在硬纸板上标上2个刻度,然后用铅笔盒替换钩码,测得它受到的重力
李浩同学用一根弹簧做弹簧受力与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时,测得数据如下表,若用这种规格的弹簧做弹簧测力计,则:

拉力/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弹簧长度/cm

10

11

12

13

14

15

16.5

18

19

①弹簧的原长是cm.

②拉力增加1N弹簧伸长cm

③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变化关系时,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如下: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1. (1) 弹簧下未挂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弹簧的伸长为
  2. (2) 当弹簧下挂200g钩码时,弹簧的伸长为
  3. (3) 当弹簧下挂300g,400g钩码时,弹簧的长度已不再改变,这说明
  4. (4) 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是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 A、B 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 F 和橡皮筋的伸长量Δ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作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 (1) 当在两根橡皮筋上都悬挂重力为 8 N 的物体时,橡皮筋 A 的伸长量为 cm,橡皮筋 B 的伸长量为 cm。

  2. (2) 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秤,则用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用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均选填“A”或“B”)

小刚同学做“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1. (1) 经分析数据得知:

  2. (2) 在满足(1)的条件下,每增加1N的力弹簧应伸长cm.

  3. (3) 如果用这根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那么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大,某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挂钩码,探究拉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表中数据是该同学在弹簧弹性限度内记录的实验数据。(g=10N/kg)

钩码质量m/g

0

30

60

90

120

150

弹簧总长度l/cm

6.0

7.2

8.4

9.8

10.8

12.0

  1. (1) 根据实验数据在如图所示坐标系中作出拉力F跟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图像(弹簧的伸长量等于总长减去弹簧未挂钩码时的长度);

  2. (2) 当弹簧长度为8cm时,弹簧下端所挂钩码的质量为g。
为研究弹簧的性质,我们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挂钩码(如图a),同时记录弹簧总长度L与钩码质量m,所得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已知弹簧原长L0=6.0cm,实验过程中,弹簧形变在弹性限度内,不计弹簧所受的重力。(g取10N/kg)

  1. (1) 请根据表一中的数据,将表二填写完整。
  2. (2) 请在图b坐标系中描点作出弹力F跟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图象。
  3. (3) 只有规范使用弹簧测力计,才能准确测量力的大小。请写出一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操作要求
物理小组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拉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探究过程中,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乙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图象.

  2. (2) 弹簧的长度6.5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N
  3. (3) 由图象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与其受到的拉力成


物理实验课上,小明利用图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时。 

  1. (1) 首先操作的步骤是:。 
  2.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时,有如下操作:①轻轻

    来回拉动几次挂钩②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③观察量程和

    分度值④调整测力计的指针的位置⑤待稳定后读数。正

    确的顺序是:。 

  3. (3) 小明小组对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进行了探究,把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实验。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表一 

    表二 

    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 

    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选“大”或“小”)。 

  4. (4) 应用:将甲、乙两弹簧制作成弹簧测力计,则量程较大的选(选填“甲”或“乙”下同)弹簧,精度较高的选弹簧。
某学生在探究“弹簧的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利用图1所示器材和数只钩码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表

钩码重(N)

0

0.5

1.0

1.5

2.0

2.5

3.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1. (1) 由表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牛,弹簧的伸长增加厘米。
  2. (2) 分析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
  3. (3) 该同学作了弹簧受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图,如图2,其中正确的图象是
如图所示:在一定范围内手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的越大,根据此原理制成了测量力的工具

                     
  1. (1)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物体A的重力是N。

    图片_x0020_1760861788

  2. (2) 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同,摩擦力忽略不计。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观察小车的情况,这样做可以探究的问题是:

    图片_x0020_804714497

  3. (3) 利用身边的器材可以做很多小实验,来验证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图中两只气球自由悬挂在空中,用粗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可观察到两气球

    图片_x0020_1019909339

小明在使用弹簧时发现,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被拉伸得越长。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了“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所受外力的关系”,以下是他记录的实验数据:

钩码对弹簧的拉力F/N

0.5

1

1.5

2

2.5

3

3.5

弹簧伸长的长度 /cm

1

2

3

4

5

6

7

  1. (1) 请在图中描出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2N时的弹簧伸长的长度的数据点,并绘制出弹簧伸长的长度 随弹簧所受外力F变化的图线。

  2. (2)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若该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伸长的长度 为8cm时,弹簧所受外力为N。
  3. (3)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制成的测量工具是
        
  1. (1) 如图(a)所示,一根弹簧其自由端 在未悬挂重物时,正对刻度10,挂上 重物时,正对刻度30,当弹簧挂 重物时,指针所对刻度应是;若指针所对刻度是18,这时弹簧下端悬挂的重物为 。(
  2. (2) 如图(b)所示是指尖陀螺,它是一种轴承对称结构,套在指尖上拨动一下,它就可以在指尖长时间的转动,请分析它为什么做成轴承对称结构,且能持续转动的原因是什么

    图片_x0020_100028

一根弹簧受4N的拉力时,长度为14cm,受8N的拉力时,长度为16cm,则不受外力时,弹簧的长度是cm,如果在弹性限度内受12N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cm。
为制作弹簧测力计,小明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如表是小明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弹簧受到的拉力/N

0

1

2

3

4

5

甲弹簧的长度/cm

6.0

6.5

7.0

7.5

8.0

8.2

乙弹簧的长度/cm

6.0

7.0

8.0

9.0

10.0

11.0

  1. (1)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①在一定条件下,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大/小);

  2. (2) 如图所示的A、B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分析如表数据可知:量程较大的是 (A/B) 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 (A/B)测力计。

    图片_x0020_100010

小明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拉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所示器材并记录了相应数据,如下表所示,g取10N/kg。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图片_x0020_100024

  1. (1) 此弹簧原长为cm ,每增加1N的拉力弹簧伸长cm;
  2. (2) 分析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 (3) 小明作出了弹簧受力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图2,其中正确的图象是
  4. (4) 小明用这根弹簧自制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他找来一个质量为600g的物体进行测量,测量后,指针又回到0.5N处,小明犯了什么错误?
  5. (5) 小华又将实验器材如图3放置,测物体的重力,错误是
  6. (6) 如图4所示,小林用调零好的弹簧测力计测一个物体的重力,示数为G。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将钩码挂在吊环上,手提秤钩,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大于”“等于”或“小于”)G。

    图片_x0020_100025

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处理如下( ),并作出了如下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钩码质量m/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钩码对弹簧拉力F/N

0

0.5

1

1.5

2

2.5

3

3.5

4

弹簧的长度

2

3

4

5

6

7

7.5

7.5

7.5

图片_x0020_100006

A . 图片_x0020_100007 B . 图片_x0020_100008 C . 图片_x0020_100009 D . 图片_x0020_100010
小梦学习小组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支架、两端带有挂钩的弹簧、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量程足够大)和若干钩码。
  1. (1)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小梦记录的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依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画出弹簧的伸长量 L随拉力F变化的图象;(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拉力F/N

    1.0

    2.0

    3.0

    4.0

    5.0

    6.0

    弹簧长度L/cm

    4.4

    4.8

    5.2

    5.6

    6.0

    6.4

    弹簧伸长量 L /cm

    0.4

    0.8

    1.2

    1.6

    2.0

    2.4

    图片_x0020_100016

  2. (2) 根据数据或图像,得出的结论是
  3. (3) 小梦还想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的材料是否有关”。她选择了三根只有材料不同的弹簧,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均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甲方案:分别在三根弹簧下挂相同钩码,观察弹簧的伸长量是否相同;

    乙方案:分别在三根弹簧下挂钩码,使弹簧伸长量相同,观察所挂钩码质量是否相同;

    两种方案相比较,应选 方案进行实验。另一方案不可行的原因是

在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记录了如下的数据:

拉力F/N

10

20

30

40

50

弹簧长度L/m

0.20

0.30

0.40

0.50

0.60

  1. (1) 请根据上表数据分析可知,弹簧的原长为m;
  2. (2) 倔强系数指弹簧形变时产生的弹力与形变量的比值,即倔强系数 ,由表中的数据可知,该弹簧的倔强系数k=N/m;
  3. (3) F与L的关系表达式可表示为: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