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平衡法求液体密度 知识点

平衡法求液体密度一般两种:
(1)利用二力平衡知识求解,浮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与重力平衡,设平底玻璃管的底面积为s,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h,则排开的液体重为ρghs,同一支平底玻璃管在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则ρ1gsh12gsh2
(2)利用杠杆平衡法求液体密度的方法:
  取一具轻巧而刚硬的杠杆(可忽略杠杆重量或使杠杆重心恰好通过支点),一臂系上物体G,另一臂放一类似秤砣的重物p,移动重物p在杆上的位置,使杠杆平衡;然后将物体G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调整重物p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量出前后两次的臂长l1及l2(若杠杆上事先作好刻度,可直接读取),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则液体的密度可求.

利用平衡法求液体密度 知识点题库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将一个带有阀门的三通U形管倒置在两个装有液体的容器中,用抽气机对U形管向外抽气,再关闭阀门K,已知左边液体的密度为ρ1 , 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差分别为h1、h2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必须将U形管内抽成真空 B . 若将U形管倾斜,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差会增大 C . 右边液体的密度ρ2= D . 右边液体的密度ρ2=

如图所示,左右两容器间斜管上有阀门K控制,两容器中盛有同种液体且液面相平,当打开K后,则(  )

A . 液体从左向右流动 B . 液体不会流动 C . 液体从右向左流动 D . 无法判断
小华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已知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在容器左侧注入适量的行测液体,右测流入少量的水

(1)当注入的水较小时,水产生的压强行测液体产生的压强时,(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橡皮膜向 (填“左”或“右”)凸.

(2)继续向右侧注水,使橡皮膜的形状不变时,橡皮膜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强 .

(3)用分别测出橡皮膜左右两侧的液体和水的深度h1和 h2 ,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水的密度为ρ , 得到待测液体的密度为ρ=   .

小明在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时,认识了密度计.将其放入液体中,当它竖立静止时,密度计的读数即为待测液体的密度.


  1. (1) 如图甲、乙所示,让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装酒精的容器是 (选填“甲”或“乙”).

  2. (2) 小明将一只铅笔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如图丙);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1.0g/cm3

    b.将其放入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植物油的密度值0.9g/cm3

    c.像标示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方法一样,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0.1g/cm3将整个铅笔均匀标上刻度;

    d.他将做好的密度计放入酒精中进行检验,发现液面明显不在0.8g/cm3刻度处.

    ①如丙图所示,小明制作的密度计,你认为刻度0.9应该在 点(选填“p”或“q”).

    ②在实验步骤c中,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对不对 ?若被测液体的密度为ρ , 密度计浸入被测液体的深度为h(如图丁)、自制密度计的质量为m,铅笔的横截面积为s,请你推导出h与ρ的关系式  (用给定的字母表示推导结果).

小明和小华分别用不同器材测量实心小木块(ρ<ρ)和食用油的密度,请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ρ=1.0×103kg/m3).

小明利用细长针、量筒、足量水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①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记录此时水的体积V1

②将木块轻轻放入量筒中,木块即将 (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记录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V2

③用细长针将木块浸没于水中,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V3 , 则小木块的密度的表达式为ρ=  

(2)小华用两个注射器外筒及软管做成了连通器,两个针管内分别倒入水和食用油,液面静止后如图所示,右管中液体为 ,小华用刻度尺测出水和油的分界面(右管中虚线位置)距离右管液面5cm,距离左管液面4.4cm,通过计算该食用油的密度ρ= kg/m3

把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方用一薄塑料片拖住(塑料片重量不计),放入水面下12cm处,然后向管内缓慢倒入密度为0.8×103kg/m3的煤油,当塑料片开始下沉时,煤油在管内的高度是(  )

A . 12.8cm B . 9.6cm C . 8cm D . 15cm
如图所示,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筒下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橡皮薄膜向上凹进,此现象可证明液体   ,然后向玻璃筒内缓慢注入某种液体,当橡皮薄膜变平时,测得橡皮薄膜在水中的深度为11cm,筒内液体的深度是10cm,则筒内液体的密度是 .

小明和小华分别用不同器材测量实心小木块(ρ<ρ)和食用油的密度,请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ρ=1.0×103kg/m3)。

小明利用细长针、量筒、足量水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 (1) ①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记录此时水的体积V1

    ②将木块轻轻放入量筒中,木块即将   (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记录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V2

    ③用细长针将木块浸没于水中,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V3 , 则小木块的密度的表达式为ρ=

  2. (2) 小华用两个注射器外筒及软管做成了连通器,两个针管内分别倒入水和食用油,液面静止后如图所示,右管中液体为   ,小华用刻度尺测出水和油的分界面(右管中虚线位置)距离右管液面5cm,距离左管液面4.4cm,通过计算该食用油的密度ρ= kg/m3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将一个带有阀门的三通U形管倒置在两个装有液体的容器中,用抽气机对U形管向外抽气,再关闭阀门K,已知左边液体的密度为ρ1 , 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分别为h1、h2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必须将U形管内抽成真空 B . 若将U形管倾斜,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差会增大 C . 右边液体的密度ρ2= D . 右边液体的密度ρ2=
容器内盛有水,在一试管里面放一小球后,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现将小球取下沉入水中,试管仍浮在水面上,则 (     )。

A . 液面下降 B . 液面上升 C . 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不变 D . 试管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小
如图所示,在玻璃槽中装有水,A为两端开口的玻璃管,B为塑料片(质量不计),B在水面下的深度为18cm,向管内缓缓注入密度为1.2×103kg/m3的硫酸铜溶液,当塑料片恰好脱落时,玻璃管内液柱高度为(    )

A . 18cm B . 15cm C . 12cm D . 21.6cm
如图所示是演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实验装置,U型管中装有水,直径相同的a、b两管中的水静止时液面相平。如果在右端c处往装置里急吹气,导致b管上方气流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管上方的气流速度,b管与a管的水面上方形成气压差,U型管中(选填“a”或“b”)管水面升高,如果升高端的液面比原来升高了2cm,则此时U型管底部d处左右两侧液体压强差为Pa。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将一个带有阀门的三通U形管倒置在两个装有液体的容器中,用抽气机对U形管向外抽气,再关闭阀门K.已知左边液体的密度为ρ1 , 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分别为h1、h2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右边液体的密度 B . 右边液体的密度 C . 实验中必须将U形管内抽成真空 D . 若将U形管倾斜,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差不会改变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液体压强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选填“>”“<”或“=”)ρ , 其中液体是水。

图片_x0020_100015

       
  1. (1)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图片_x0020_100023

    ①同学们是根据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观察比较图甲、乙所示的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 (2) 小刚同学在测量某液体的密度时,将两端开口、底部带有阀门K的三通U形玻璃管倒置在两个容器中,左侧容器盛有密度已知(ρ0)的液体。右侧容器盛有待测液体(ρ)。先用抽气机抽出U形管内的空气,再关闭阀门K,测出h1、h2 , 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24

    ①如图所示,液柱会上升是因为玻璃管内部气压(选填“大于”或“小于”)玻璃管外部大气压,形成压强差;

    ②据已知液体密度和测得的物理量,可得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

肺活量指一个人做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体的体积,单位是mL。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肺活量的实用方法。图中A为倒扣在水中的开口薄壁圆筒(圆筒壁体积忽略不计),测量前排尽其中的空气(即测量前筒内充满水)。测量时,被测者吸足空气,再通过B尽量将空气呼出,呼出的空气通过导管进入A内,使A浮起。已知圆筒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筒底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大气压强为p0 , 水的密度为ρ。求:(用已知物理量来表示)

  1. (1) 此时A中气体体积;
  2. (2) 筒内气体压强;
  3. (3) 如果质量50kg的初三年级学生用上述方法测量肺活量,测得h=18cm。已知A的质量为200g,横截面积为200cm2 , 通过计算说明他的肺活量体重指数等级(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mL/人体质量kg)。
一个不吸收液体的圆柱体重5N,底面积。如图所示,将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已知 , 取g=10N/kg。

  1. (1) 求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 (2) 将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圆柱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3. (3) 一个足够高的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装入某种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再将圆柱体缓慢地放入容器中,圆柱体始终保持竖直,松开后最终液面与圆柱体顶部的距离d=2cm,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已知 , 容器底面积。求容器中液体的质量。
如图甲,装有水的塑料袋向外鼓出的原因是液体对容器侧壁(“有”或“无”)压强;如图乙所示,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适量的水和浓盐水,某同学用压强计鉴别这两种液体,则图(选填“a”或“b”)中装的是盐水。

如图所示,U形管内盛有一定量的水,右管内加入某种液体后,h1=2cm,h2=3cm,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如图所示,小融同学利用液体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1. (1) 如图甲所示,小融在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时,用不同的力按压探头的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变化始终较(选填“大”或“小”),说明压强计的气密性较差;
  2. (2) 小融调节好压强计后,将探头放入水中,保持探头深度不变,向不同方向旋转探头,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3. (3) 分析图乙、丙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若橡皮膜的表面积 , 图丙中 , 则此时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为Pa,受到水的压力为N(g=10N/kg,杯内液体密度);
  4. (4) 为了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小融将液体压强计做了如图丁的改进。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两侧液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入A、B两种液体中,当两探头所处深度分别为时,U形管两侧液面重新相平。已知A液体的密度为 , 则B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用已知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