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 知识点题库

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 . “它为什么能防火、保温?” B . “它的轻质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 C . “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 D . “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
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都存在着物理现象.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某物理兴趣小组按照练习册的“课题与实践”,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人体的电阻和人体的安全电压.他们先用如图(a)所示电路测出电源电压,再用图(b)所示电路测出人体的电流,并计算人体的电阻,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表一:

测量者:

小李

干燥时

沾水潮湿时

电阻(千欧)

电阻(千欧)

手与脚之间

3

1

头与脚之间

600

5

表二:

测量者:

小张

干燥时

沾水潮湿时

电阻(千欧)

电阻(千欧)

手与脚之间

5

2

头与脚之间

680

8.2

  1. (1) 从表一和表二中所测得人体干燥时电阻初步可知: .

  2. (2) 当通过人体的电流为1毫安时,人体就会有麻刺感,若将此电流作为安全电流,通过计算(写出过程)说明小张同学的安全电压大约为:   .

  3. (3) 测量仅供参考,绝不允许人体直接接触算出的“安全电压”电路,请对图(c)设置警示语: .

某物理兴趣小组学习了导体电阻的知识后,对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②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质量有关.

③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点间的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将电路中的a、b两金属片分别插为甲、乙、丙、丁溶液中所示的位置(金属片a、b每次插入溶液中的深度都相同)进行探究:

  1. (1) 本实验电路中接入电阻R0的目的是 

  2. (2) 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可以由 来判断;

  3. (3) 将金属片a、b分别插为甲、乙所示位置可探究猜想 (选填序号),为了探究猜想②应将金属片a、b分别插为 两图所示位置;

  4. (4) 将金属片a、b分别插为乙、丁所示位置,若I≠I , 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

在学习了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后,老师用同一个小灯泡给大家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要求大家根据实验中的现象提出一个科学问题,经过讨论,大家提出的以下四个问题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

A . 灯泡发光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B . 电压越大,灯泡越亮,对吗? C . 同一导体中电流的大小跟它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D . 电压越大,电流越大,对吗?
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轻便、多孔、保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 . “它为什么能防火、保温?” B . “它的轻便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 C . “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 D . “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
人们无法凭肉眼看到物质内部的微小结构,对此,科学家们想出的有效方法是根据的现象提出一种的猜想,再来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现有四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实心正方体,它们的质量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情景,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科学家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通常应是(   )
A . 制定实验计划 B . 猜想与假设 C . 发现并提出问题 D .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某兴趣小组为了寻找两用电器串联时所消耗功率的变化规律,利用相关器材开展了探究实验。他们按图连接电路,实验中电源电压和电阻R1保持不变,多次改变变阻器R2的阻值,利用功率表测出R1、R2所消耗的电功率P1、P2 , 将实验相关数据记录于下表中。

实验

序号

R2

(欧)

P1

(瓦)

P2

(瓦)

实验

序号

R2

(欧)

P1

(瓦)

P2

(瓦)

1

9

13.70

6.16

6

24

5.95

7.14

2

12

11.25

6.75

7

27

5.22

7.04

3

15

9.40

7.05

8

30

4.61

6.91

4

18

7.98

7.18

9

33

4.10

6.77

5

21

7.20

7.20

10

36

3.67

6.61

  1. (1) 根据表格中实验序号 1~ 10中第2列和第4列的数据,可以发现:两用电器串联,当电源电压和R1一定时,
  2. (2) 请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判断:当该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为7.0瓦时,变阻器的阻值所处范围应为。  
  3. (3) 该小组同学分析比较表格中第3列和第4列的数据后,提出猜想:当时,P2最大。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应在范围内改变R2的阻值进行探究。
一个鸡蛋从餐桌上掉到地上有时并不破碎,但有时也会破碎。老师要求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发现并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同学们提出的下列四个问题中,通过探究最能揭示这一现象物理本质的是(   )
A . 鸡蛋落地后在什么情况下会破碎 B . 鸡蛋落地后是否破碎与哪些因素有关 C . 物体落地后受到的冲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D . 鸡蛋落地后破碎还是不破碎的原因是什么
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是人类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针对这一发现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 . “石墨烯的强度与石墨烯的厚度、面积有什么关系?” B . “如何提取石墨烯这种物质?” C . “石墨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D . “石墨烯为什么很薄?”
某同学观察到汽车紧急刹车后,由于汽车具有惯性,并不能马上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从而常常造成车祸现象.他很想知道影响汽车紧急刹车后滑行距离大小的因素(因为紧急刹车后,滑行距离的大小是造成车祸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猜想:

A、紧急刹车前的速度      B、汽车的总质量

C、汽车刹车系统的性能    D、紧急刹车时的路况

根据自己的猜想,该同学设计了以自行车代替汽车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

车的总质量m/kg

刹车速度v/m·s-1

路况

滑行距离s/m

A

100

4

水泥路

0.4

B

100

4

操场土路

0.6

C

100

8

操场土路

1.2

D

150

4

操场土路

0.8

E

150

4

水泥路

0.5

F

150

8

水泥路

1.5

  1. (1) 为了验证猜想A是否正确,必须选择表格中实验次数中的
  2. (2) 为了验证猜想B是否正确,必须选择表格中实验次数中的
  3. (3) 从上表中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体育课上同学们想知道怎样掷实心球会更远,体育委员说“远近可能与投掷时抛出的角度有关”。体育委员的说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民法典》要求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高空抛物现象发生。小明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模拟探究:

实验器材:几张大小相同的普通白纸、表面涂有黑色粉末的篮球、刻度尺

实验过程:将同一个篮球从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落到铺在地面的白纸上,实验记录如下表

  1. (1) 实验中,蓝球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反映出来,这种研究物理的方法是 法;
  2. (2)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在建筑高层楼房时,为了避免高空施工建筑物坠落砸伤地面上的人,请你为工程队提一条预防措施(合理即可)
冬天的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就“小雷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属于科学探究哪个环节(   )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与假设 C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 交流与合作
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A . 控制变量法 B . 类比法 C . 建模法 D . 等效替代法
由于怕饭菜太烫,来不及冷却而影响小明的早餐,妈妈总是很早就起床了为了让妈妈多睡一会儿,小明就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为此小明进行如下探究:

小明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

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表:

时间/min

1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甲的示数/℃

80

65

53

42

34

33

33

33

33

33

乙的示数/℃

80

70

61

53

46

40

35

33

33

33

图片_x0020_100011

  1. (1)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空气环境的温度约为 ℃,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至少填一个)
  2. (2) 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3. (3) 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的.
  4. (4) 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  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 min;

    结合本次探究,你认为方法的冷却效果更好.

4月体育中考训练结束后,同学们一般会接半杯冷水和半杯热水混合成温水来饮用。一天,小明和小华在同一饮水机上接水饮用时,小明的嘴被烫了。小华很纳闷:为什么同样是半杯冷水和半杯热水混合,我的水不烫嘴,而小明的水却烫嘴呢?为此他们成立了研究小组,展开了相关的探究活动。

  1. (1) 小明重复刚才的过程,接满一杯水。针对烫嘴现象,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杯中(选填“A”、“B”或“C”)区域水的温度。
  2. (2) 研究小组猜想了发生烫嘴现象的可能因素:①不同材料的水杯②同学排队接水的先后次序③接冷、热水的先后顺序,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实验记录如下表:

    影响因素

    不同材料的水杯

    同学排队接水的先后次序

    接冷、热水先后顺序

    温度变化

    变化不大

    变化不大

    变化明显

    通过表格分析,“不同材料的水杯”(选填“是”或“不是”)影响水温的主要因素。

  3. (3) 研究小组完成实验后对“冷、热水混合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他们查阅资料知道:温度高于4℃时,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将半杯热水刚倒入半杯冷水中时,相当于________。
    A . 石块在水中的下沉过程 B . 木块漂在水面上的漂浮状态 C . 鸡蛋在适度浓盐水中呈现的悬浮状态
  4. (4) 通过上面的研究,为了防止烫嘴,应先接(选填“冷水”或“热水”)。
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猜想与假设 B . 提出问题 C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 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