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点题库

以下与电磁波应用无关的是()

A . 手机通信 B . 微波炉加热食物 C . 雷达侦查 D . 听诊器了解病情
中国高速铁路以快捷、平稳和高速发展享誉世界,已成为现代中国的一张名片。2018年5月1日。昆明至大理首列动车进行联调联试。预计2018年6月底通车。如图所示,动车出站时,以站台为参照物车是的;该条铁路实现4G网络全覆流,4G网络是利用来传输信息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风能与核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 . 超导材料在任何时候它的电阻都为零 C . 手机、电视机和卫星通信都应用了电磁波 D .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电子的直径小于原子的直径
在哈尔滨举行的2018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开幕式上宣布,嫦娥四号中继星正式命名为“鹊桥”,于5月成功发射,嫦娥四号依靠将信息传回地面。嫦娥四号中继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属于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跨越时空,漫游地球”离不开电磁波和能源,下列相关认识,错误的是(   )
A . “嫦娥四号”探测器能从月球上发回月背的影像图;说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B . 我国5G技术世界领先,该技术采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无线电波是电磁波 C . 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煤、石油、风能、水能等能源都是间接来自太阳能 D . 能量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所以不必担心能源危机
拥抱5G时代:

5G电话通了,5G手术成功了,5G庭审开庭了……近期,5G“很忙”,形形色色的与5G有关的应用频频在我们视野中出现。

5G技术突破了数据传输的瓶颈,实现了端到端的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5G技术即将在移动终端大规模推出。无论是1G、2G、3G,还是4G、5G,无论什么黑科技、白科技,博大精深的无线通信技术奥秘全部都蕴含在物理学中的基本公式“ ”,即“光速=波长×频率”(国际单位制中,波长的单位为米;频率单位为赫兹)。

电磁波的功能特性,是由它的频率决定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有不同的用途。频率越高,能使用的频率资源越丰富,其传输速率就越高,同时,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越趋近于直线传播(烧射能力越差),在传播介质中的衰减也越大。

5G技术采用了高频段,其最大的问题就是传输距离大幅缩短,覆盖能力大幅减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增加覆盖同一区域的5G基站的数量,将来我们身边将会出现很多的“微基站”、“天线阵列”,只有这样,同一基站下的两个用户就可以不通过基站直接实现手机间的传输。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 (1) 依据你的理解,给文中“传输速率”下一个定义。
  2. (2) 5G技术的难点是什么?技术人员是通过什么突破数据传输的瓶颈?
  3. (3) 国际上主要使用28GHz( )电磁波进行5G商用的频段试验,利用文中提到的知识,估算5G商用电磁波的波长约为mm(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BDS),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导航仪)组成,全部建成后可在全球范围内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2012年12月27日,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关于“BDS”的工作过程,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 导航仪只能接收地面端的中心控制系统的信息而不能接收导航卫星的信息 B . 导航仪只能接收导航卫星的信息而不能向导航卫星发送信息 C . 导航卫星发射的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 . 导航仪与导航卫星之间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新世界七大奇迹”

历时9年,被美国《卫报》举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全线贯通.至此,港珠东西,长虹卧波,天堑南北,通途无阻.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公认为“当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横跨伶仃洋,东接香港,西连珠海、澳门三个城市,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扰台风16级.大桥设计通告速度为100km/h,限载40t.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港珠澳大桥深达40余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内,手机上的4G网络信号依然满格,语音视频通信流畅.某考察船按计划完成南极考察保障工作后,顺利通过港珠澳大桥.如图,某考察船总长167m,满载吃水深度为9m,满载排水量21000t.(ρ海水=1.0×103kg/m3 , g=10N/kg)

  1. (1) 小军驾驶小轿车通过海底沉管隧道内时依然可以进行GPS导航,GPS系统与卫星之间实现信号传输是通过进行的.
  2. (2) 某考察船满载时船底受到海水的压强是Pa;该考察船满载时受到的浮力是N;排开水的体积为m3
  3. (3) 已知某考察船在1m厚冰层海域破冰航速为1m/s,前行时所受的阻力为1.5×107N,则某考察船在1m厚冰层海城破冰匀速前行10min,克服阻力所做的功是J.
  4. (4) 乘客坐在考察船上看见附近两旁的船只迅速向南退去,则乘客相对两旁的船只正在向运动.
疫情期间,某学校门口安装了一台双光温测智能识别系统,大幅度地提高了测温效率和人员识别能力,如图所示。测量温度主要利用了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的特点,红外线是一种( 选填“电磁波”或“声波”);光学成像系统的摄像头镜片是(选填 “凸透镜”“凹透镜” 或“平面镜”);当人体体温超过 时,系统通过(选填 “温度”“压力”或“速度”)传感器,触发系统自动报警。
给手机充电时,手机会发热,此时手机相当于电路中的 ,此过程中,除了把电能转化为 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手机通话过程中,是通过来传递信息的。
如图所示,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借助鹊桥中继卫星向地球传送信息,是利用(选填“次声波”、“超声波”或“电磁波”);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通过喷气发动机向前喷气进行制动减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小园家买了一辆小汽车,发现很多物理知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 (1) 发动机是汽油机,汽油是能源(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
  2. (2) 在车上安装了“GPS”,它是通过来传递信息的。
  3. (3) 汽油机是汽车的“心脏”,汽油机的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 (4) 路上的“禁止鸣笛”的警示牌是为了在处减弱噪声。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的返回器载着月球土壤回归地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地面科技人员对“嫦娥五号”的控制是靠电磁波来进行的 B .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 . “嫦娥五号”装载的月球土壤样本返回地球后重力不变 D . “嫦娥五号”控制系统中的芯片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稳稳降落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天问一号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接着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最后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动力减速。在距离火星表面100m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避障和缓速下降后抵达火星表面(如图)。

  1. (1) 气动减速阶段,由于和火星大气摩擦,“天问一号”表面温度大幅上升,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了“天问一号”的内能。
  2. (2) 动力减速阶段,反推发动机点火向下喷出高温高压气体使天问一号减速,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的。
  3. (3) 悬停阶段,“天问一号”相对火星表面是的。
  4. (4) 落到火星表面的“天问一号”在火星地面上留下了长长的影子,这是因为光的形成的。
  5. (5) “天问一号”与地面之间靠传递信息。
  6. (6) 随“天问一号”探测器一起登陆的“祝融号”火星车质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地面时的质量。
2021年5月16 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降落在火星的乌托邦平原,探测器经过借助火是大气进行气动减速等一系列减速措施后,再经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动力减速,距离火星表面100m 时,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避障和缓速下降后抵达火星表面,如图所示,下别判断错误的是(   )

A .   探测器与地面控制系统间靠电磁波传递信息 B . 反推发电动利用了热值大,密度小的燃料 C . 悬停阶段,探测器相对火星表面是静止的 D . 落地后,探测器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戒的
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究生产的碳纤维无人机,它具有自动化、轻量化、微型化等特点,可广泛用于航拍、测绘等。下列应用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 . 机载北斗导航系统——电磁波 B . 用碳纤维材料制造——密度大 C . 无人机航拍的镜头——凹透镜 D . 无人机的控制芯片——超导体
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 . 所有电磁波的频率都为30MHz C .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 D . 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
我国去年发射的神舟十三号与天和空间站组合体已经在轨飞行140多天,如图所示,空间站将于4月中句返回地球,神舟十三号与天和空间站组合体在轨飞行时(   )

A . 空间站相对太阳是静止的 B . 空间站通过超声波向地面传输信息 C . 空间站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大 D . 航天员出舱时,随身工具会飘起来,说明工具此时受到浮力的作用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以来,运行稳定,持续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系就服务能力步入世界一流行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北斗卫星利用电磁波向地面传递信息 B .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 . 北斗卫星上的芯片采用超导材料制成 D . 北斗卫星长期工作不需要消耗任何能量
三名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天宫一号”进行了“天空课堂第二课”现场直播,是通过实现天地间对话的。在2022年4月16日他们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宇航员们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