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知识点题库

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的原理是否相同?如不同,请说明二者的去污原理.
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碘酒洒在了小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的痕迹.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的最好方法,小明与几位同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并进行实验:①用水洗;②用无水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液洗.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你认为留在白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什么?
  2. (2) 衣服上能留下痕迹的原因是
  3. (3) 如果用白布条进行实验,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实验条件?
  4. (4) 为了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小明和几位同学用白布条下按图所示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是⑤、⑥几乎完全褪色;②略带颜色;③、④略为变浅;①几乎不变.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出一点即可)

下列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走近花圃,能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洗涤剂洗掉衣服上的油污

油污能溶于水

D

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

是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起保护作用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日常生活中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 . 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铁比铝更活泼 C . 建造游泳中心“水立方”用到的聚乙烯是有机合成材料 D . 用汽油和加了洗涤剂的水分别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污原理不同
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 食盐 B . 蔗糖 C . 味精 D . 芝麻油
下列是对初中化学中“三”的总结,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B . 灭火的三种方法:隔绝氧气、降低着火点、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C . 常见的三种防锈措施:保持洁净和干燥、表面覆盖保护层、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D . 清除污垢常涉及三种原理:乳化(如洗涤剂)、溶解(如干洗剂)、化学反应(如酸液除锈)
小城同学通过化学的学习知道很多除污的方法,如

①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②试管上的碘渍用酒精去除

③洗发液洗去头发上的油污          ④汽油除油污

请从除油污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1. (1) 分类标准:
  2. (2) 包括事例:(填序号)
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B . 洗洁精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C . 醋酸能洗去暖水瓶内壁的水垢 D . 酒精能洗涤瓷砖上的水锈
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川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1. (1) 【实验1】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操作及现象

    步骤1

    振荡后静置:(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

    步骤2

    将步骤1中A试管内溶液倒入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2)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2. (2) 【实验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结论或解释

    ①图2所示现象叮知:碘(选填“不”、“微”或“易”)溶于水

    ②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选填“强”或“弱”)

  3. (3) 【反思与应用】

    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选填“分层”或“小分层”)。

    ②“从稀碘水巾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巾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实验

a、c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b、d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1. (1) 甲实验的目的是
  2. (2) 乙实验,若电解18g 水,则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质量为g 。
  3. (3) 丙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 . 配制NaCl溶液 C . 称粗盐的质量    D . 过滤
学习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更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
  1. (1) 铝和铜常用于制造电线,是用到了铝和铜的性.
  2. (2) 衣服上沾上了较多的油污时,可用汽油洗去的原因是
  3. (3) 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是(写一条)
  4. (4) 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0.024m3的钢瓶中,原因是
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 (1) 实验A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2. (2) 实验B中,能证明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3. (3) 实验C中,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以上实验中,水起到安全防护作用的是(填序号)。
化学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主要存在于血液中 B . 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利用了溶解原理 C . 塑料都有热塑性,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不会造成“白色污染” D . 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由它的着火点决定,与氧气的浓度无关
下列有关溶液和乳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物质 B . 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放置段时间后。其浓度不变 C . 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 D . 用汽油洗去油污是乳化现象
对比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一说明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实验二用于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反应,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理由是
  3. (3) 实验三观察到A中固体几乎不溶,B中固体全部溶解,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填“温度”“溶质的性质”或“溶剂的性质”)。
根据下列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 (1) 实验I为物质的溶解,X、Y分别是水和汽油中的一种,加入X、Y后,观察到a中固体消失并得到棕色溶液,b中固体不消失,则物质X是
  2. (2) 实验II为电解水实验,气体a在电源的(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 (3) 实验III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至室温②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 水,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0g Na2CO3粉末,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0gNaCl粉末,按图1、2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中加入的粉末是NaCl B . 0℃时,甲中溶液可能不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 C . Na2CO3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来提纯Na2CO3 D . 30℃时,甲、乙试管内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 . 溶解就是溶质分子或离子通过自身不断运动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 B . 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 C .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互相转化 D . 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
溶液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 (1) 汽油或洗涤剂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____(填序号)。
    A . 乳化、乳化 B . 乳化、溶解 C . 溶解、乳化 D . 溶解、溶解
  2. (2) 依据数据进行列表和作图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知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KCl

    27.6

    34.0

    40.0

    45.5

    51.1

    依据数据,绘制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或“乙”)。

  3. (3) 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是。(填一种)
  4. (4) 分析上表中数据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P,则P取值范围是
  5. (5) 40℃,将28gKCl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2g水后,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g。
  6. (6) 将80℃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析出晶体质量关系为。A.KNO3>KCl   B.KNO3<KCl   C.KNO3=KCl   D.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