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知识点题库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勤与惰、明与昏、仁与暴往往和国家的兴与亡有着很大的关系。请结合下列有关秦汉时期帝王的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史论话秦亡】

材料一: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观点话汉兴】

材料二:他们以德化民,使西汉出现“文景之治”。

他雄才伟略,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1. (1) 材料一中的“废先王之道”是秦亡的原因吗?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 (3) 材料二中所说的西汉帝王都有谁?分别说一说他们实行了怎样的措施,使西汉出现“文景之治”以及鼎盛时期。

  4. (4) 说一说秦亡汉兴给你的感想和启示。

西汉王朝 “文景之治”的统治局面的出现,与哪两位皇帝直接相关?(    )
A . 汉高祖、汉文帝 B . 汉高祖、汉景帝 C . 汉高祖、汉武帝 D . 汉文帝、汉景帝
我国封建社会出现过很多繁荣景象,其中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开皇之治 D . 开元盛世
历史上著名的破釜沉舟讲的是谁的故事(  )
A . 刘邦 B . 项羽 C . 英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相对安定,百姓富裕来。

——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材料三: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 以上两则材料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 (1) 上述材料描述了汉唐时期出现的三个盛世景象,写出其中唐朝初期的一个。
  2. (2) 据上述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共同表现和共同原因。
  3. (3) 汉唐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都赦免还贷,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在苏联,发展生产的首要目的一直不是放在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与文化需要上。勃列日涅夫18年的改革,以牺牲人民消费品生产为代价,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苏联市场供应紧张。勃列日涅夫也曾谈到,许多地方“向居民供应食品的困难依然存在”。这种畸形的经济、抑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苏联经济出现停滞、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据陆南泉《苏联走近衰亡的勃列日涅夫时期》整编

材料三:1979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80年代初,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肉类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产量高速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年均高于9%.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能翻上一翻。

--据[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国史》整编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文帝治国理政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及其继任者施行这些措施的结果。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特点。
  4. (4) 综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西汉建立之前,项羽和刘邦之间曾进行了四年的战争,这场战争(   )
A . 仍属于农民起义的性质 B . 是为争夺皇位而展开的 C . 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D . 以项羽的胜利而结束
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都吸取秦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 . 发展农业生产 B . 树立开明形象 C . 巩固封建统治 D . 改善人民生活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面对材料中的状况,汉高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 在垓下大败项羽 B .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 . 下令攻打匈奴 D . 建立刺史制度
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百年叫作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 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
A . 公元前3世纪初 B . 公元前3世纪末 C . 公元前2世纪初 D . 公元前2世纪末
从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景帝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这是汉初几代统治者都坚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其中休养生息的措施不包括(    )
A . 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 B . 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C . 汉高祖让子弟到地方建立侯国 D .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一般写着“楚河”“汉界”四个大字。与其相关联的人物是(    )
A . 刘邦、项羽 B . 商纣王、周武王 C . 商汤、夏桀 D . 尧、舜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各项历史史实与结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 赤壁之战——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B . 外戚与宦官专权——导致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C . 汉初的休养生息——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 D . 文景之治——是西汉经济发展到顶峰的重要标志
以下中国古代清明治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③文景之治       ④光武中兴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①② C . ②①④③ D . ③①②①
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班固《汉书》

材料三

图1

图2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五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唐太宗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材料二描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盛世局面?
  2. (2) 材料三中图1水利工程的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请写出该工程的名称。图2是隋朝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它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若你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一农学著作?
  4. (4) 根据材料五,说出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或理念。
  5. (5) 综上所述,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汉文帝即位之初颁布《振贷诏》(振贷:赈济之意):“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砧(diàn,临近)於死亡,而莫之省忧.为民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振贷之。”这反映汉文帝(   )
A . 以德化民 B . 以法治国 C . 躬修节俭 D . 独尊儒术
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友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友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友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友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流,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举出秦汉时期“阶段性的友好”“阶段性的战争”的事例各一例。
  2. (2) 材料二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并根据材料说出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3. (3) 根据材料三说出魏晋以来的民族关系发展趋势如何?结合材料二及材料三,分析归纳出现这一发展趋势的原因有哪些?这一发展趋势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亭长何曾识帝王,人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秦锅百沸汤(意即采取一些措施,化解了秦末以来的诸多矛盾)。”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   )
A . 肯定了刘邦推翻秦朝的功绩 B . 分析了楚汉之争的性质 C . 指出了刘邦约法三章的目的 D . 认识到刘邦得民心的原因
有人把汉武帝统治时期称为“汉武盛世”,古今中外都有很多评说。解读材料,回答问题。

(盛世之基)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之初他所继承的……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社会现实。要讲到正面的现实,首先表现为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整个社会呈现出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百家讲坛 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盛世一统)

材料二:

材料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四:

(盛世外交)

材料五:张骞开通西域后,他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把汉家和亚洲以外的地区连接起来,这是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地走向了世界。

——百家讲坛 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1. (1) 汉武帝即位之前的汉初统治者实行什么统治政策?
  2. (2) 上述材料分别反映或见证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共同作用?
  3. (3)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意外的收获”是指哪条纽带的建立什么?这次“意外的收获”的意义是什么?
  4. (4) 你如何用一句话来评价汉武帝?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    )
A . 吸取秦亡教训 B . 减轻人民负担 C . 发展农业经济 D . 巩固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