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强化皇权 知识点题库

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 皇权统治的加强 B . 文化专制的加强 C . 思想控制的强化 D . 近代化因素萌发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1. (1) 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文中的“帝”指谁?

  2. (2) 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

  3. (3) 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据史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中,朱元璋共批阅奏章1660份,处理国事3 391件。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

A . 废除丞相制度 B . 大兴文字狱 C . 设厂卫特务机构 D . 八股取士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丞相被称为“百官之长”,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

A . 秦朝、隋朝 B . 秦朝、唐朝   C . 秦朝、宋朝 D . 秦朝、明朝
“消息传了出去,在朝中又有点小轰动。本朝立国以来,下诏狱不算稀罕,但像方应物竟然连续换了三个地方,厂卫衙门全部经历一遍的情况实属破天荒。”这本网穿小说中的“本朝”是(    )

A . B . C . D .
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线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友宗亲建立的诸候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了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二:秦兼天下,建皇帝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汉书》卷十九《百官官卿表》

中国君主专制就本质而言非常原始,却与一个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文官)并存。

——费尔南·页罗代尔《文明史》

材料三:秦汉时期,丞相地位极为崇高。拜相时,皇帝要施大礼,因此才有“拜相”一说,然而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竟把丞相给废除了,从此丞相在中国就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中国古代的发展传奇》

  1. (1) 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的“百官之职”中负责检察的官职名称,材料中“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是通过考试而产生的,这种考试应开始于何时?

  3. (3) 材料中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的主要目的。

  4. (4)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专制主义统治逐步加强的趋势,你认为专制主义统治不断加强的后果是什么?

贫苦出身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极为痛恨贪官,规定:贪污白银60两以上者,斩首示众,剥皮实草(剥下人皮,填上稻草,挂在官府门前警示他人)(如图)。他在位31年,杀了15万贪官,但是贪官还是层出不穷。朱元璋哀叹:早上刚杀一批,晚上就有人接着贪;被杀贪官的尸首还有拉走,又有贪官上来了。以上材料表明(    )

A . 朱元璋废除丞相导致贪官横行 B . 特务统治使得官员大肆贪污 C . 八股取士培养的都是贪官 D . 单靠严刑酷法解决不了贪污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二:“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 。

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四: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1. (1) 材料一唐太宗根据这种思想所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忽必烈统一后在全国实行的是什么行政制度?

  3. (3) 材料三中废除丞相制度的是谁?从材料中找出他废丞相的两点理由。

  4. (4) 从材料一到材料四中中国行政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以下是某同学做的历史课堂笔记,该笔记的主题是(    )

措施

目的

废中书省和成像、权分六部

皇帝独揽大权

设内阁制度

协助皇帝决策

设特务机构

严密控制臣民

A . 明太祖加强皇权 B . 明成祖加强皇权 C . 明朝的君主专制 D . 清朝的君主专制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转变为束缚人们思想和阻碍社会进步。这种转变始于(    )
A . 设置进士科 B . 八股取士 C . 开创殿试和武举 D . 设置明经科
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左传》

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三:“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材料四: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有参决。

——摘自《史职官志》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当时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
  2. (2) 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 (3) 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4. (4) 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在地方设立了什么机构?
  5. (5) 上述四则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以下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 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 B .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C . 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D . 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2000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统治制度的基本格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刑过不进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02

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四:“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唐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不过遇事请旨耳!”

  1. (1) 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思想?该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2. (2) 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图三的制度分别是在哪个朝代开创的?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有何看法?为此他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4. (4) 材料四中提到的军机处是哪位皇帝设立的?设立的目的是什么?综上所述,概括我国封建社会君主统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以此来强化皇权的是(    )
A . 隋文帝杨坚 B . 唐太宗李世民 C . 宋太祖赵国胤  D . 明太祖朱元璋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选举志》

材料二: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了了,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其消极影响于此可见。

材料三: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材料四:明代最重要的特种镇压部门是锦衣卫和东西厂,合称厂卫。锦衣卫本来是直属皇帝的亲卫军,不属都督府,它一方面负责侍卫皇帝、掌管仪仗的工作,另一方面,又经常直接根据皇帝的命令侦察官民的“不轨妖言”,可以不经过外廷法定的手续逮捕和审问官民人等。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五:(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即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赵翼《檐曝杂记》

  1. (1) 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弊端。
  2. (2) 材料二中清朝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这一政策有着怎样的消极影响?
  3. (3) 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中国选择了陆地”?这一选择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朝最具特色的统治机构是什么。
  5. (5) 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军机处是哪位皇帝设置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整顿吏治事关系国家长治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兼天下, 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唐太宗把都督、剌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

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 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殷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没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材料四: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材料五: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三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指出材料中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
  2. (2) 根据材料三,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分别在中央和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话)材料三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3. (3) 材料四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4. (4) 材料五中,习.平主席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什么要求?综上材料所述,当前应该如何进行国家的反腐倡廉建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加强对社会的控制能力,提高各级官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唐朝对官员文化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开科考试是贯彻按才学选官原则的前提;设立科目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唐朝中后期,凭借高官子弟特权进入仕途的宰相人数急剧减少。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一个地区经济文化越发达,进士人数就越多。北宋科举制没有地域名额的限定,完全

按才能录取。因此,北宋所录取的进士里,其籍贯的分布很不平衡,欧阳修言:“每次科场,东南进士得多,而西北进士得少。”

----摘编自刘俊丽《宋诗作者队伍的定量分析》

材料三:乾隆年间,大臣鄂尔泰说:“非不知八股无用,而牢笼英才,驱策志士,其术莫善于此。”此处“牢笼”二字,既有控制之意,还有网罗、选拔之意,八股“无用”是指对政治或治国安邦无直接的作用,并不是说对选拔人才无用的意思,统治者通过八股取士选拔少量的治国精英,却造就了许多除了举业之外一无所长的儒生。

------摘编自刘海峰 ,季兵《中国科举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开科考试”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科举录取进士的地域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发展

    对宋朝社会产生的影响。

  3. (3) “八股”始创于哪-.朝代?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八股取士产生的消极影响。
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利有弊。其“利”集中体现在(   )
A . 巩固了统治 B . 规范了答卷 C . 推动了中外交往 D . 促进了民族交融
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   )
A . 专制统治的加强 B . 特务统治的强化 C . 经济控制的加强 D . 思想控制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