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知识点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原因(背景):(1)内忧: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
(2)外患:列强侵华,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起,到90年代中日甲午战争止。
3、目的: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2、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口号:“自强”,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兴办新式学校,培养新式人才:①兴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②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③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3)创办民用工业:口号:“求富”,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新式陆军:从19世纪60年代起,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
2、新式海军:从19世纪70年代起,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指挥。
3、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积极意义: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4)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洋务运动 知识点题库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中国近代化的先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提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超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

材料二  李鸿章大事年表摘录

1863年,奏准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人才。

1865年,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

1871年,与曾国藩会奏陈兰彬选聪颖子弟赴美国留学。

1872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5年,奏设开平矿务局。寿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开始着手组建北洋海军。

1879年,奏设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请政府内部哪一派别的主张?这个派别的主张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2. (2) 写出材料二中李鸿章所创办的军事、民用工业各一个。

  3. (3) 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写出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作出的重大贡献。

毛.泽东曾说:“上世纪60年代初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下列工业中属于张之洞创办的有(    )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汉阳铁厂    ④湖北织布局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②李鸿章、曾国藩──洋务运动  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④孙中山──辛亥革命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其活动不包括(    )

A .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 .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 创办一批新式学堂 D . 筹建中国近代海军
为“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为“求富”,他们又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洋务派为“求富”而兴建的民用企业是(    )

A . 江南制造总局 B . 福州船政局 C .    南通大生纱厂 D .    汉阳铁厂

中国梦就是富强梦,实现国家富强是世界各国的愿望。近代历史上,中、英、日各国为实现国家富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英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为满足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需求,英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加强殖民掠夺。19世纪末,英国的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成了“日不落帝国”。

材料二: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4月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由此跻身世界列强行列。

材料三:

  1. (1) 列举两例英国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殖民地对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具有什么意义?

  2. (2) 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是什么?写出《马关条约》内容中直接增强日本国力的具体条款,并分析它对中国的危害。

  3. (3) 洋务派为什么要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就如何建设富强国家,在农村和城市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4. (4) 通过以上主题探究,谈谈你对中、英、日三国实现国家富强道路的认识。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 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
A .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 . 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 . 将外商排除出中国市场 D . 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其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根据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内容。

  2. (2) 学会表述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要求。写出图一历史人物及其在本国历史上的主要贡献。看到图二你能想到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哪一事件?并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事件的意义。

  3. (3) 联系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联系比较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历程,从中你能得出中西方近代化进程有什么不同吗?并简述你的理由。
  4. (4) 学习历史最终获取感悟以启迪于今天,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之一。通过上述历史的学习及问题解答,你认为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优秀文明成果?
“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这场改革是指(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中国的近代化在起步阶段,从器物和教育等层次推进,下列各项不属于这些层次的是(   )
A . 圆明园 B . 京师同文馆 C . 江南制造总局 D . 汉阳铁厂
19世纪60年代,是世界各国变革进步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佣贫雇农,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战争首先使美国原来宪政机制中分裂的主权得到了统一……第二,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不同的政治文化,所以宣布废除奴隶制以后,经

济联邦制获得了统一。……第三,内战使联邦政府产生了很大的力量,开始建立出一个以国家、以联邦政府为主导的国家形态。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据《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四:唯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

——李鸿章

  1. (1) 材料一的变化得益于近代史上的哪次改革?根据材料,改革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2. (2) 材料二中“废除奴隶制”的法律文件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战争对美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是指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
  4. (4) 根据材料四,李鸿章的认识是什么?基于这一认识,洋务派采取了什么措施?
  5. (5) 结合所学知识,从顺应历史潮流的角度看,以上四则材料反映事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经过三十多年的洋跃进,清朝陆军洋枪数量‘甲乎天下’,海军位列‘亚洲第一’。”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科技是民族、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文字批量复制技术的创新,而这种文字复制技术的根本性革命则是出现在宋代。这些新技术在中国出现后,先后传播到东亚和欧洲,使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更加普遍,更加快捷。

﹣﹣《早期木刻本考略》

材料二: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技术上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

﹣﹣《论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基本历程》

材料三:1956年1月,毛.泽东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很短时间内,国家集中和调动了一切可能的力量和资源,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研发体系,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技硕果。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技强国》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文字复制技术取得的主要成就,简要概述其影响。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清政府引进军事技术的目的是什么?当时科技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3.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新中国为什么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科技硕果?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首先是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    )
A . 曾国藩 B . 李鸿章 C . 奕䜣 D . 左宗棠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开辟了道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产生。
有历史学家说: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麻木不仁。直到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少数人觉悟”后(    )
A . 彻底查禁鸦片 B . 开展洋务运动 C . 掀起维新变法 D . 推翻满清王朝
洋务派的重量人物李鸿章曾经说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思是说,中国的思想是根本,西方的东西只能用来为中国的思想体系服务。由此可见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   )
A . 发展资本主义 B .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C . 实现君主立宪 D . 抵抗西方侵略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指的是(    )
A . 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 . 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C . 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 .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下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其中的“李鸿章说:我学”哪一个是指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技术而开展的运动(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综合分析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各个阶层为此不懈探索,努力寻找一条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改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三:

历史事件 对应结果
五四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诞生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创中国革命道路
全民族抗战 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

——改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一例。你怎样看待李鸿章“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说法?
  2. (2) 材料二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有哪些?它们“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3. (3)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就所拟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需包含两个历史事件,适当展开,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述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