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知识点题库

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航母入列,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你知道中国海军最早兴建于什么时期(   )

A . 戊戌变法 B . 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洋务运动
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率军在青浦、慈溪两次击败美国人华尔统领的“洋枪队”,并最终击毙华尔。(    )

曾国藩说:“……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这反映出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 自强求富 B . 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 . 发展资本主义 D . 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

A . 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 . 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C . 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D . 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 .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C . 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 .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企业不包括(  )

A . 开平矿务局 B . 上海机器织布局 C . 江南制造总局 D . 轮船招商局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 (1) 图①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据此写出图②、图③、图④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2. (2) 请任选其中的一个历史事件做出评价。

  3. (3) 上述四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一种怎样的追求?其中政治上的第一步追求是什么?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

  1. (1) “家国一体”制度出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体现我国古代哪一相关制度?

  2. (2) 家国情怀是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

    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

    材料甲反应哪一事件后思想上的转变?“为师夷长技”在中国近代救国道路中所实施的努力?材料乙,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孙中山阐述上述思想目的.材料乙中反应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哪一点?

  3. (3)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1950年冬,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由于翻身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

    吴老三解放前是个剃头匠。1956年成了公家人,当然还是剃头。时光荏苒,近三十年过去了。吴老三退休了,就在自己家门口开了一个理发馆。每天点钱的日子很惬意,不过他儿子却牢骚满腹——因为在国营厂子里不好混了。

    材料丙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全国开展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出现上述材料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图片丁与什么政策有有关.材料戊1956年吴老三成为公家人原因?吴老三能开理发馆与哪次会议有关?他儿子为啥“牢骚满腹”?

  4. (4) 历史不同时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各不相同,当今的中学生应如何践行家国情怀?

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自强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自强的中国人进行了近代化探索,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等历程……道路艰难曲折。

  1. (1) 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中那几次首都沦陷?
  2. (2) 什么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当时中国的实际掌权人是谁?
  3. (3) 为寻找救国之路,十九世纪60-90年代的探索人主要是学习西方的什么方面的长处?
  4. (4) 中国近代一次次的列强侵略,给你的最大感悟是什么?
中国近代化起步的主要标志是(    )
A . 鸦片战争的发生 B . 中华民国的建立 C . 洋务运动的开展 D . 戊戌变法的兴起
19世纪中期兴起的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 .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消除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机 D . 完全阻止了外 经济实力的扩张
近现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势力在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封建经济政治制度有几千年的历史,要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阻力极大,不经过引起社会巨大变革的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是无法实现的。---他们以为由一个封建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封建主义的束缚就会解脱,这只能是一种幻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稿》

材料三:“它横扫前进道路上的许多旧传统、旧观念----在当时中国漫天封建主义的阴云下,他们的思想和活动是进步的”

  1. (1) 材料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还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这些活动对中国近代化有什么影响?
  2. (2)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势力在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 (3) 根据材料二,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了戊戌变法。你同意那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4. (4)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评价历史事件?
奕䜣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各项,洋务派在“求富”旗号下创办的民用工业包括(    )

①轮船招商局

②汉阳铁厂

③江南制造总局

④湖北织布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内容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
A . 创办军事工业 B . 创办民用工业 C . 派遣留学生出国 D . 筹建新式海军
图3所示著作中的内容,可以印证()

图3

A . 洋务运动的开展 B . 戊戌变法的推行 C . 辛亥革命的爆发 D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寻求救亡图存之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轻侮)处辇毂之下(指京城),外则布满江湖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急迫)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

——《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

材料二:想当年印度、土耳其等大小守旧之国,没有一个能保全自身的;而普鲁士有强国会,终于打败法国报了一箭之仇,日本有保国会,终于完成维新变法。我们四万万中国人怎样才能有希望呢?

——《强学会宣言》(1895年8月康有为)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遇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识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李鸿章认为“外国猖獗”的原因是什么?为“求富强”掀起了什么运动?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认为能使“四万万中国人有希望”的途径。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中国“千年专制之毒”的解药是什么?
  3. (3)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位先生”的含义。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有识之士的时代使命。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造船业和创建近代海军作出重大贡献。

——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遮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材料三:北大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实践教育理想,推进思想解放。

——摘编自覃文珍《新教育与新文学的相互推进》

  1. (1) 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教育方针。这一方针契合了洋务派怎样的治国理念?
  2. (2) 对比材料一、二,与洋务派的教育方针相比维新派有何新发展?材料二中,维新派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列举两位“新文学前驱”代表人物。指出新型知识分子在北大教育实践的积极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教育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怎样的历程?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   )
A . 技术设备全掌握在外国技师手中 B . 以兴办耗资巨大、无利可图的军事工业为开端 C . 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 D . 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打击下破产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使历史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 .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B . 传播西方先进制度 C .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 D . 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1860年)之变。”据此可知,该言论最有可能是(   )
A . 洋务派的言论 B . 革命派言论 C . 维新派言论 D . 顽固派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