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知识点

1、萍浏醴起义: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发动萍浏醴起义。这次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秋瑾在浙江绍兴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
4、黄花岗起义:1911年,孙中山、黄兴、赵声在广州举行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
 

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知识点题库

与下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萍浏醴起义 B . 安庆起义 C . 广西起义 D . 武昌起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但孙中山为进步奠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不包括(    )
A . 武昌起义 B . 袁世凯独裁统治 C . 尊孔复古的逆流 D . 北洋军阀混战
《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见证了中国 的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

(事件•报道)以下是《申报》对中国近代重要历史事件、现象的报道。

材料一: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枪炮皆系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 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

——《申报》1894年7月9日

材料二: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 只有三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会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名众,人足家给。”

(人物•评价)以下是《申报》对中国近代历史杰出人物、事迹的评价。

材料三:戊戌变法之前,康有为作为一个年轻的新兴政治力量的代表,进入社会舆论的视线,在变法自强的社会氛围内,他受到了来自《申报》的关注,并被给予希望, 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甲午战后的中国社会舆论的倾向。

——《晚清政治改革潮流中的社会舆论》

材料四:数十年来专心一志,以谋中国革命,其始之也,人人无此观念,而于彼独先继之也;屡仆屡起,人人无此坚忍,而于彼独不屈;人人不料有此伟大之结果。

——《申报》1911 年 12 月 24 日

(报业•使命)除了《申报》,中国近代还涌现出一批新式报刊,它们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材料五:一般人论报纸者,以为报纸之使命不外二端:一为传达正确消息,二为建立公正舆论。自表面观之,此二者如能忠诚以为,似已尽报纸之能事。

——摘编自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

  1. (1) 依据材料一,说出造成“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的重要运动的名称。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运动的影响。
  2. (2)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对革命党人及辛亥革命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受到了来自《申报》的关注,并被给予希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申报》所云“数十年来专心一志,以谋中国革命”评价的主要历史人物是谁?文中“屡仆屡起,人人无此坚忍”主要评价该历史人物的什么精神?
  5. (5) 依据材料五,概括以《申报》为代表的近代新式报刊承载的特殊历史使命有哪些?
2020年1月,为防止新冠病毒传播,武汉毅然决定“封城”。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以下事件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 义和团运动 B . 黄花岗起义 C . 武昌起义 D . 金田起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华民国约法》 C . 《总统选举法》 D .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周年热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并发动了群众,但做得远远不够。革命党人不仅在会党和新军中做了许多工作,并且开展了有力的革命宣传,举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在社会上博得相当广泛的同情。这是武昌起义能够很快得到多数省份响应的重要原因。可是,依靠并发动群众的严重不足,尤其是没有深入到社会底层去,同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相脱离,又是导致它不能把革命进行到底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革命的动力,有无产阶级,有农民阶级,还有其他阶级中一切愿意反帝反封建的人,他们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但是这许多人中间,什么人是根本的力量,是革命的骨干呢?就是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人农民。但是这个革命,资产阶级已经无力完成,必须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努力才能完成。这个革命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共和国。

———摘编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1. (1) 据材料一,概括革命党人不能将辛亥革命进行到底的主要原因。
  2. (2) 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人进行革命的根本力量和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3. (3) 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近代中国人要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障是什么?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是为了维护(   )
A . 辛亥革命的成果 B . 新文化运动的成果 C . 维新变法的成果 D . 国共合作
如图反映的是发生于1915年底,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这场战争首先爆发于(   )

A . 广东广州 B . 云南昆明 C . 贵州贵阳 D . 湖北武昌
以下能达到下图效果的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北伐战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 (   )
A . 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 . 结束了封建统治秩序 C . 规定了君主立宪政体 D . 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 . 《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 . 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 . 《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 .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是首创性义举,故史称 “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
A . 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 . 推翻了清王朝并导致中华民国的建立 C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D . 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被推举为都督的是(    )
A . 黎元洪 B . 袁世凯 C . 孙中山 D . 黄兴。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后来起义军成立了湖北军政府,这次起义是(   )
A . 南昌起义 B . 武昌起义 C . 秋收起义 D . 萍浏醴起义
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他是(    )

内容

起止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

近代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

A . 秋瑾 B . 章炳麟 C . 陈天华 D . 孙中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阶级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二就民族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鸱( chi,一种凶猛的鸟)张弥甚”的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

——康有为: 《日本变政考》 (1898 年呈光绪帝御览)

材料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1. (1) 材料一论述的是哪-历史事?举一例“自我图强”的史实。
  2. (2) 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变法”的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中“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的是哪场革命?“一二件未竞之功”指什么? 
  4. (4) 谈谈你对中国近代探索历程的认识。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 .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 . 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C . 起义军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D . 1992年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相继开放。
材料一:

戚继光像

郑成功像

材料二: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封建社会。

材料三:经历了从“自强、求富”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材料四:“它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材料一中的两位人物是中国古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分别写出他们的英雄事迹。
  2. (2) 材料二中哪次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3) 材料三中的“自强、求富”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哪一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材料中的“革命”宣告了中国哪一制度的终结?“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什么思想观念的统治地位?
  4. (4) 材料四是对哪一运动的评价?这场运动使中国革命进入哪一新的时期?
《辛丑条约》签订后,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 的《猛回头》《警世钟》等著作(   )
A .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B . 宣传维新思想,号召变法图强 C . 号召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 . 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标志辛亥革命爆发的事件是(    )
A . 兴中会成立 B . 中国同盟会成立 C . 武昌起义 D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