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知识点题库

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北伐战争                ②渡江战役

③武昌起义                ④百团大战

A . ①③②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③①②④ D . ③①④②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  )

A .   《马关条约》签订 B . 1949年4月解放军攻克南京 C . 武昌起义爆发 D . 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下图人物遇刺后爆发了(  )
A . 二次革命 B . 护国战争 C . 护法运动 D . 第二次护法运动
“1907年夏,徐锡麟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结果失败。”材料中的“起义”是(    )
A . 安庆起义 B . 黄花岗起义 C . 萍浏醴起义 D . 广西起义
武昌起义爆发于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年。
2020年对中国来说是不平常的一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突然爆发,随后肆虐华夏大地,疫情给整个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传统的农历纪年法是以10天干配对12地支形成的,60年一轮环。“庚子”年是农历纪年法的一个轮年,据历史学家考证,每逢“庚子”年,我国多有祸患发生。今年﹣﹣2020年,又是一个“庚子”年,我国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而辐射了全国多地,给国家和人们造成历史罕见的生命财产损失。由此前推60年﹣﹣1960年,“庚子”年,新中国正处于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国际和国内因素导致我国陷入了极度的粮食短缺。由1960年的“庚子”年,再前推60年﹣﹣1900年,八国联军联合侵犯中华,再次攻陷北京城,导致中华民族几乎丧国灭种。

材料二:2020年1月2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肆虐,武汉(含汉口、汉阳、武昌辖区)面临封城的特殊时期,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出镜接受采访时,突然眼含泪花,哽咽道:“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武汉是一座承载了苦难与辉煌的光荣的城市,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中,武汉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与抗击外敌的入侵做出的功勋卓著历史贡献。据此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回答,“新中国正处于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新中国是采取什么措施才逐步摆脱“三年困难时期”的?
  2. (2) 依据材料一“1900年,八国联军联合侵犯中华,再次攻陷北京城,中华民族几乎丧国灭种”,说出“八国联军联合侵犯中华”和“导致中华民族几乎丧国灭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此次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怎样的变化?
  3. (3)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再次前推60年,又是一个“庚子”年,这一年我国又遭遇了什么样的祸患?
  4. (4) 依据材料二“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说出中国近代史中两例发生于武汉的英雄壮举。
  5. (5) 新中国之初,武汉市在“一五计划”期间,也取得了突出建设成就,试举一例。
武汉人民因英勇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受国人关注。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 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2019年10月18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圣火在中国武汉点燃。当全城热动,三镇(汉阳、汉口、武昌)贯通,这座古老的城市,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材料三: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材料四:习.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时,高度赞扬武汉人民:“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中彰显的精神,正是对我们民族可贵精神的高度诠释,为我们以及世界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 (1) 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前期的什么现象?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都会的地理优势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汉阳和武昌做出的突出贡献。
  3.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武汉会战对抗日战争形势的影响。
  4. (4) 武汉人民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中诠释了哪些民族精神?
如图墓地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反帝反封建作出的巨大牺牲,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对这一斗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它是镇守长江门户吴淞的老将陈化成参加的鸦片战争 B . 它是率舰冲向“吉野号”的邓世昌参加的黄海海战 C . 它是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参加的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它是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而举行的广州黄花岗起义
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要实地考察辛亥革命爆发的地点,他们应该去(    )
A . 北京 B . 南京 C . 上海 D . 武昌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此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黄花岗起义 B . 萍浏醴起义 C . 广西起义 D . 安庆起义
近代以来,一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救国救民之道。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 (1) 魏源编成了《四洲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 (2) 洋务派代表曾国藩兴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并创建了北洋海军。
  3. (3) 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当时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4. (4) 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秋瑾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孙中山认为,“洪氏之覆灭,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孙中山认为“洪氏之覆灭”的重要原因是(    )
A . 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 B . 不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C . 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 D .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孙中山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此历史事件指的是(   )
A . 萍浏醴起义 B . 安庆起义 C . 黄花岗起义 D . 广西起义
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里打响过辛亥革命第一枪。“辛亥革命第一枪”是指(   )
A . 萍浏醴起义 B . 广西起义 C . 黄花岗起义 D . 武昌起义
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 20 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
A . 联合爱国华侨,成立兴中会 B . 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 . 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武昌起义 D . 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辛亥革命。请你就这一事件,回答下面的问题。

  1. (1) 图1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 先生,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发生在年,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2. (2) 在这里,“辛亥”的意思是(请把选项代号填入括号内)
    A . 农历纪年 B . 起义军的名称 C . 武装起义的代号 D . 地名
  3. (3) 请根据所学知识,对辛亥革命的成败作出你自己的评价。(开放题)
  4. (4) 当我们纪念辛亥革命、缅怀革命先驱的时候,可以向他们学习些什么呢?
列举资产阶级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志士。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 (1)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2)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3. (3) 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 (4)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
中国近代无数仁人志士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材料一:“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看,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摘编自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

材料三: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也深谙西方文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和民主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的表现。并指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相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何进步?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说明“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这一观点。这种政治上的转变受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哪些因素造就了“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知识分子对于东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态度,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

  4. (4)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有何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及文祥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么,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此故中国四千年来之变局,亦祖宗二百年来所未遇也……臣民想望,有不可不变之心;外国逼迫,有不能不变之势。然则今日之国是,莫有出于尽革旧习,变法维新者矣。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三:(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中国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中国国民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唯一出路。

——摘自朱志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四:……关于“五四”的界定,学界通常公认有两个,即一个是从《青年杂志》创刊到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作为思想文化运动的“五四”……另一个“五四”,则指的是1919围绕着反对巴黎和会损害中国山东权益行径而爆发的北京学生抗议浪潮,及其随后在全国范围内一度为响应这一浪潮而发生的罢课、罢工、罢市的情况。故又有称此一运动为学生运动。

——杨奎松《“五四”有多重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这场运动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材料一的“运动”相比,康有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
  3. (3)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兴民权、改民主”不懈努力,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4. (4) 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运动的“五四”?
  5. (5)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