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 知识点题库

下边的漫画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形象地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   )

A . 波及范围很广 B . 危机一发而不可收 C . 股票大量抛售 D . 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相当迅速,日本政府在这个过程中,采取的经济政策中与罗斯福“新政”基本内容相同的是(  )
A . 推行国有化 B . 加强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 C . 制定经济计划 D . 加大科技投入
世界大国的更替不是宿命也不是简单的机械轮回。领先者让位于新来者。新来者复又被后面的新来者所超越,都有它合乎逻辑的道理。如不主动争取、积极努力,一个国家即使条件再优越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大国。让我们共同探寻大国法则。
(1)请写出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请写出17-19世纪英、美、俄、日四国,为实现制度的创新与完善而进行的政治革命或改革各一例。
(3)以世界近代史上的英、法两国为例,分别写出反映加强民主法制的法律性文献。并说明英国法律文件的作用是什么?
(4)1933年的美国均面临着艰难抉择,请写出当时美国的“引路人”。
(5)以上大国的崛起对实现“中国梦”有何借鉴意义?

 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深刻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材料二:“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材料三:“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四:“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历史学家黄安年

  1. (1) 材料一是哪一次改革的内容? 指出这次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哪一点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观点? 日本明治维新后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 (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两国是通过哪种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哪次政治运动也对这种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4. (4) 材料三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5. (5) 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该新政的中心措施和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邓.小平挽救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得益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什么伟大决策?

  6. (6)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改革取得了成功,从中你认为改革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强的发达国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非常重要。

  1. (1) 二百多年前的美国是通过什么战争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而建国的?建国后,美国通过什么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2. (2) 20世纪30年代,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是怎样重振美国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的?20世纪70年代,什么事件引发了美元危机,导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3. (3) 甲午战争后,美国提出什么政策,主张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中国?1972年,中美双方发表了什么文件,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 (4) 历史上,中美两国既有对抗,也有合作,你认为如何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

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迅速崛起,对世界发展和国际关系演变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并请回答:

【争霸之路】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发展之路】

材料二:现代美国是开始于内战(1861—1865年),结束于美国——西班牙战争(1898年)的这四十年关键时期兴起的。这个重新塑造了国家生活方方面面的关键时期,于1890年代到了顶峰。

材料三: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以上材料均选自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调整之路】

材料四:1938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新政”时说:“这个国家昨天还是个不干涉主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发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储贷货币,开办航运。”——洛克《今日美国的问题》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世纪推动“欧洲崛起”的两个事件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内战对“现代美国”的兴起有什么重要意义?

  3. (3) 依据材料一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性进展”发生在哪一次技术革命期间?美国从此跨入了什么时代?

  4. (4) 美国的崛起中也遭受过“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的状况,针对此状况美国颁布了什么法令来调整工业生产?

  5. (5)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政”有何特点?“新政”的实施给美国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6. (6) 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美国的发展历程有何感悟?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我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平均每天新增注册企业高达1.2万户。回顾中外历史,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

材料一:亚蒙•哈默,1921年去了苏俄,为美苏两国的贸易和矿物开发做了大量工作,把美国成功的管理经验传授给苏联工厂,也用自己的努力支持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30年代返回美国,抓住新政废除禁酒令之机,创建了现代化酒桶厂。有人称他是沟通东西方贸易的“和平使者”。他曾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

──摘编自亚蒙•哈默《勇敢的人》

材料二:荣氏部分企业创办情况概况:

类别

厂名

建厂时间

福新面粉厂

1912

福新二厂

1913

福新三厂

1914

福新四厂

1915

福新五厂

1918

纺织

工业

申新一厂

1915

申新二厂

1917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重要时刻,荣毅仁都对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国门开放之初,荣毅仁创办“中信”公司,被邓.小平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为我国利用、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做了大量工作。

──蒋颖、王红梅《“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传奇一生》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哈默1921年取得成功得益于苏俄当时的什么政策?30年代他又抓住了什么机会?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荣氏企业抓住了哪些发展的有利条件?

  3. (3)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哈默和荣毅仁促进俄中经济发展的举措有什么共同点?哈默和荣氏的发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1933年5月,美国颁布法令,一是缩小现有耕地面积,控制生产过剩;二是由政府补贴来维持农产品的价格。使农民的收入恢复到1909至1914年繁荣年代的水平。其目的是(    )

A . 复兴农业经济 B . 恢复银行信用 C . 增加就业机会 D . 增加政府收入
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已失败了。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1941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采取了行动。”这里的“战略上的退却”和“我们采取了行动”分别指(  )
A . 战时共产主义和罗斯福新政 B . 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 C .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 D . 斯大林模式和罗斯福新政
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的成败关乎国运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结果建成了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促进了这一地区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下表为1953~1956年底我国加入农业初级合作社情况统计表(结合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整理)

时间

初级社(万个)

入社农户占全国总农户比例(%)

1953年

1.4

1.5

1953~1954年

3.58

4.2

1954~1955年

67

80.5

1956年底

75.6

96.3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田纳西流域工程管理局”的成立是哪一重要改革的措施?其重要创新是什么?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2. (2) 根据所学及表格信息,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与制度创新的认识。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慕的名人:(人名)“成于战争,败于战争”,在滑铁卢战役中惨败,从此退出政治舞台;(人名)实施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范例。
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世纪20年代初,23岁的阿曼德·哈默成为了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成功后,他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福特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20世纪30年代因苏联政策和体制的变化,哈默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他建议美国当局借鉴苏联的做法解决美国面临的困难,其建议被罗斯福总统采纳并实施。

——《哈默的传奇人生》

  1. (1) 哈默、福特能在苏俄开设工厂是顺应了苏俄当时实行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开始于哪一年?后来苏联的政策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致使哈默返回了美国?
  2. (2) 20世纪30年代美国面临怎样的困难?罗斯福总统接受哈默的建议实施新政,其“新”在何处?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下列事件与它无关的是
A .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 .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 .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 .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材料三: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新的政治制度”所依据的法律文献是什么。该法律文献的颁布使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说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目的。
  4. (4) 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教版)

材料二: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中期,有人在纽约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爱欢迎,他的后面才是上帝,而且上帝票数还远远落后于罗斯福。

﹣﹣摘编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的状况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罗斯福政府针对这一失业率状况采取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国会要求企业按部门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的目的。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的原因。
  4. (4) 阅读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或启示?
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富兰克林·罗斯福,18 岁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历史和新闻专业,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他后来从政,先后担任过纽约州参议员和州长。中年时,他因患疾病,双腿瘫痪,只能以轮椅代步。1932 年,罗斯福以渊博的知识、出众的口才、卓越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克服危机的决心和办法,击败胡佛,以绝对优势当选美国总统。

       材料二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他的第三任总统就职演说(1941 年 1 月 20 日)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材料三  黄安年在《美国社会经济史论》中写道:罗斯福调整美国经济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1. (1) 材料一反映出罗斯福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材料中提取)
  2. (2) 材料二中,“八年前”的“恐惧”指的是什么?为了克服“恐惧”,罗斯福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什么行动?
  3. (3) 与传统资本主义政策相比,罗斯福克服“恐惧”的行动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 (4) 罗斯福在其第三个总统任期开始时看到美国面的“恐惧”是什么?
  5. (5) 请判断材料三中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宣判新政支柱之一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因为该法对总统制定行业准则的权力定义不当,导致这一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故而属于国会的非法授权。

——陈平《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宪法变革》

材料二:东京审判之初,国际上基本持一边倒的肯定态度,认为东京审判是“文明的审判”、“正义的审判”。随着冷战的开启,美国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实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将一大批原本打算进行审判的日本战犯释放。

——崔蕊满《东京审判研究的多维历史面向》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新政”指什么?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审判中“最高法院”行使了哪一权力?据材料概括,“最高法院宣判新政支柱之一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的目的。
  2. (2) 材料二中的审判缘于哪一场战争?冷战正式开启的标志是什么?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东京审判的两种不同诉求。
  3. (3) 综上所述,法治在追寻正义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1935年到1942年,美国政府花费130多亿美元大规模修建了众多公共工程。下表体现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是(  )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梁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A . 大力整顿金融体系 B . 全面调整农业政策 C . 推行“以工代赈” D .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下列图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这组图片说明了( )

A . 国家主动承担起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任务 B . 经济危机造成资本主义国家迷失社会发展的方向 C . 美国通过改革杜绝了产生经济大危机的社会根源 D . 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建成了高度发达的福利型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儿童”这一概念的发明并不是由生物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一种社会产物……中世纪晚期的西欧,无论是绘画、雕塑和艺术,还是读本文字,都很少能够见到一个真实的儿童,人们常用“小成年人”的形象来表达他们眼中的孩子,即“儿童”是未成型的“成人”。到近代早期,“小大人”的形象逐渐被一个个灵动活泼的世俗生活的儿童形象所取代。这种形象的前后变化体现了人们看待儿童的目光的转变。

——李霄卫《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欧儿童形象的变化》

材料二:1839年,英国工厂工人共有419560人,其中十八岁以下的少年和儿童即达192887人。为了扩大童工的来源,工厂、矿区和手工制造业等部门大量招收年幼童工,煤矿有时招收了年仅四岁或五、六岁的童工,六岁到七岁的也不少,经常是七至八岁,而最普遍的是八至九岁。由于童工劳动力价格极其低廉,因而很快地排挤了成年工人。

——摘编自庄解忧《英国工业时期童工的作用与地位》

材料三:1925年青岛(日商)大康纱厂5000多人罢工,其中3/5为童工。大康纱厂“主持罢工”的全是一般童工。各地纱厂、火柴厂青工童工的自发斗争,都是反抗情绪高涨之证明。除直接进行或参与罢工斗争外,童工也以消极怠工的方式反抗资本家的压迫、剥削。

——鲁运庚刘长飞《民国初年的童工研究》

材料四:经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前人们认为社会福利主要依靠自救与互助的想法被抛弃,民众要求政府担责。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对儿童权利的保护。

——满小欧等《美国儿童福利政策变革与儿童保护制度》

材料五:国际联盟1924年通过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儿童权利”概念;……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以法定的形式使“最大利益”成为保护儿童权利的一项基本原则,儿童作为权利的主体拥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乔东平等《西方儿童福利理念和政策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

材料六:新中国初期作为“社会需要”的儿童,这时候的儿童主要是“接班人”和“建设者”。到了“文化革命”时期,“政治化、成人化”是其主要价值取向,儿童被异化。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重新”认识儿童,这种认识其实质是“发现”儿童和重新确立儿童本位论。21世纪以来的儿童观念是对改革开放以后“儿童本位论”的进一步深化与研究,表现为“解放儿童”和“向儿童学习”。

——陈乐乐《新中国70年儿童观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试从经济和思想两个角度阐述人们对儿童形象认知变化的原因。
  2. (2) 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二中“工厂”的动力机器名称。童工的出现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一必要条件?概括童工使用的特点。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童工反抗的两种方式。结合所学回答,这种反抗是哪两个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阐述这一矛盾的理论思想是什么?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美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变化。结合所学写出美国此时对儿童权利的保护与哪一社会变革相关。
  5. (5) 写出决定成立材料五中的两个国际组织的会议名称。并概括材料反应的保护儿童权利的方式。
  6. (6) 结合所学分析建国初期儿童“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观念可能和这一时期哪些运动有关?依据材料六分析影响人们儿童观变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