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知识点题库

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    )

A . 英、法同意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B . 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等地交给德国 C . 同意希特勒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 D . 建议召开英、法、德、意、波会议

图中的漫画《葬礼》反映的是战败的德国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溃退的场景。由此判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 诺曼底登陆成功后 B . 莫斯科保卫战之后 C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后 D . 攻克柏林战役后
20世纪,世界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最接近的是(     )

A . 爆发原因 B . 战争性质 C . 战场范围 D . 参战国家
回顾战争历史,纵观美日关系,以史为鉴,才有未来。阅读训练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率领载着500名水兵的4艘黑漆船闯入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否则立即向日本开战。第二年日本被迫签订《日美亲善协定》,同意开放港口。
材料二:......美、英、法几个大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决定牺牲中国的合法权益,先后向日本妥协,最终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并强迫中国无条件接受。中国作为战胜国确蒙受了战败国的耻辱。
                                                        ——摘自八年级上册教参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经完全摆脱战败的阴影,各经济部门的产值都恢复并超过战前和战时的最高水平。到7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指标已居世界前列,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材料四:70年前,战争记忆苦难深重。----“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俄罗斯等欧亚地区及其它地区的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人类历史上空前灾难和浩劫”。70年前,胜利和平来之不易-------“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主战场......中国军民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消灭并牵制了大量日本兵力,以伤亡3500万人的代价,最终获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自习.平《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1. (1) 材料一中美国舰队的闯入和日本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加速和促进了日本历史上的什么变革?

  2. (2) 材料二中“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是哪次国际会议上作出的决议?该决定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该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 (3) 在二战中战争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了敦促日本法西斯立刻无条件投降,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在德国什么地方发表了公报?

  4. (4) 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有什么关系?

  5. (5)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6. (6) 根据美日关系的发展变化,简要谈一谈你的看法。

【约定的和平】
材料一 但是,这并不是永久的胜利,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威尔逊更是一针见血:“我们不久就会看到一场新的世界冲突,这场冲突的结果将不再是一场战争,而是整个世界的大灾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系列丛书《法国》
材料二 1938年,一个叫张伯伦的老人得意地挥舞着一纸协定,向他的人民宣布“我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但事实上……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系列丛书《德国》
【打出的和平】
材料三 战争的胜利,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分量。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
【持久的和平】

  1. (1) 材料一所述“和平”是通过哪次国际会议上搭建起来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克里孟梭的评论有何依据。

  2. (2) 材料二所述“协定”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为什么说“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3. (3) 材料三所述“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概述这场战争结束后的4、5年内,我国在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4. (4) “持久和平”是“世界梦”的重要内容,实现这一梦想离不开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试运用所学知识论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实现。

20世纪后,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由此 爆发。
(2)1938年召开的慕尼黑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是 达到顶峰的标志。
(3)1945年召开的 决议,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如果要为下图画面中的人物配音,你能选择的台词是(   )

A .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B . “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 C .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 D . “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
丘吉尔在1938年9月底曾说:“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选择,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进行战争。”丘吉尔所说的“耻辱”是(    )

A . 经济大危机 B . 珍珠港事件 C . 慕尼黑阴谋 D . 雅尔塔会议
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珍珠港。第二天,美对日宣战。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境一:英国艺术家斯科特于1860年创作了一幅绘画作品。画的前景是一间制造车间。在画的中央,三名强壮的工人正在挥锤打铁,画面的右边,有一台由罗伯特•斯蒂芬森公司制造的蒸汽机车。事实上,就在画面的右侧背景处,还有一台这样的蒸汽机车正在通过斯蒂芬森的高架铁路桥。车间里的其他工业产品也是铁制的;锚、航海用的空气泵、带滑轮的重型铰链。

──选自《世界文明史》

情境二:他受人爱戴是因为虽然他出身贵族,但他相信平凡人的价值,并且为维护百姓的权利而战,他受人爱戴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有着慑人的魅力。他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然后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他足可以为身后的一切欣慰:他去世后25天,德国无条件投降,4个月后,日本无条件投降。而那个伴随他一生并与之顽强斗争的脊髓灰质炎症,也在他去世整整十年后──1955年4月12日被最终攻克。

──摘自《历史上的今天》

  1. (1) 请问这幅作品内容展现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你是从哪些细节判断出来的?这次工业革命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是什么?

  2. (2) 文中的“他”是谁?他是怎么带领美国人民走出经济困境的?他又是怎样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试以具体一例说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慕尼黑阴谋 B . 德国进攻苏联 C . 德国进攻波兰 D . 日本偷袭珍珠港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小刚制作了两次世界大战相关事件的时空简表。请找出有错误的选项(    )

选项

时间

空间

史实

A

1914年6月

萨拉热窝

萨拉热窝事件,标志一战爆发

B

1919年1月

巴黎

巴黎和会,形成凡尔赛体系

C

1939年9月

波兰

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D

1942年1月

华盛顿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A . A       B . B       C . C       D . D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意志的未来不是在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普鲁士必须聚集它的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和多数派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有用铁和血”。

材料二:1871年,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在议会发表演说,称“德意志人必须把领土让给这个邻邦,把海洋让给那个邻邦,而自己留置于纯粹空谈的天空里,但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完全不愿把别人推在阴暗里,但我们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位。”

材料三:1897年,威谦二世在派舰队开赴中国时讲:“我们的海外同胞,不管是牧师或商人任何其他职业的人,应该坚定地相信,德意志帝国舰队为代表,将永远地保护着他们。不管怎样,如果任何人敢于侮辱我们,或者侵犯我们的正当权利,即就饱以铁拳……”

材料四: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说:“德国要恢复大国地位,成为世界主人,就必须对法国来一次最后的总帐。”

请回答:

  1. (1) 材料一的话出自何人之口?“德意志的未来”指什么?请你结合史实简评“铁和血”的进步意义?
  2. (2) 概述皮洛夫的话的含义?
  3. (3) 材料三所叙述的史实是什么?有何结果及影响?
  4. (4) 在《我的奋斗》出书的十年后,希特勒是如何实践“算总帐”计谋的?
莫斯科是个英雄城市,二战中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
A .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 .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 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 D . 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国际关系的变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不和而走向分裂,并在两三年内便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原来制定的赔偿方案一再被修改,日本不断地得到占领当局的宽恕,……1949年5月,美国干脆宣布取消了一切赔偿。如果没有这场冷战,如果没有它引发的一场热战(朝鲜战争),很难想象美国会改变原来的对日政策,也很难有一轮经济热潮来支持日本度过难关。

                                        ——摘编自王小平《日出日落》

材料三:欧盟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具有雄厚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成为多极中强有力的一极。                                                                  

                                       ——摘编自《九年级历史下》                                                     

  1. (1) 材料一中“共同的危险”和“大同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大同盟内部不和”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美国政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 (3) 据材料三,指出目前欧盟有怎样的诉求?这一诉求提出的基础是什么?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欧盟,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发生在欧洲,也发生在亚洲甚至其他地方,是一场世界范围的大战。但欧亚战场是主战场,在欧洲抗击德意法西斯战争中,苏联承受了最大的牺牲,也作出了最大的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下列史实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

①苏德战争爆发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

②莫斯科战役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神话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战争的转折点

④柏林战役促使德国投降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21世纪的今天,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世界需要安宁,人类呼唤和平,因为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和教训过于沉痛。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一战中,有位战地记者这样描述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整个树林被削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材料二: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 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摘编自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材料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

项目名称

参战国(个)

卷入人口(亿)

参战人员(亿)

伤亡人员(亿)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

15

0.7

0.3

1805

第二次时间大战

60多

20

1.1

1.9

40000

材料四: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是指什么事件?写出记者所描述的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名称。
  2. (2) 材料二中,为什么罗斯福说“1941年12月,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1942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有什么重大举措?请写出一例反法西斯国家互相配合的战役。
  3. (3) 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分别是什么?据材料三,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4. (4) 哪次会议作出了成立联合国的决定?材料四中的两幅图片,表达了世界人民怎样的共同愿望?
军事国防是国家安全的支柱。

材料一:春秋时期,各国军队的士兵主要由贵族及其“私属”和“国人”组成,因此军队规模较小;春秋时期兵器为铜制,不足够锐利,因此大部分国家采用以战车为主体的作战方式,军事行动范围有限。到了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随之改变的征兵制度导致农民成为士兵的主要来源,军队数量及规模增大;且战国时期出现了锋利的铁兵器和先进的攻城器械,从而到了战国时期的各国主要以徒兵、骑兵的野战和包围战为主,战争也就具有了一定的运动性和待久性。

材料二: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仅一个月时间,波兰全国领土被占领。波兰部队的组织形态是完全落伍的,他们没有装甲师和摩托化师。此外,他们的军事思想也已经落后了80年,仍然深信大量骑兵的价值,并对骑兵冲锋的可能性寄以一种病态的信仰。而德国已经组成了新型部队——6个装甲师,4个机械化师、4个摩托化步兵师,利用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即所谓“闪电战”。

——英国军事思想家李德・哈特

材料三: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时受阅的武器装备有110多种,80多种型号,来自24个国家的98家工厂。人们形象地把开国大典阅兵式说成是“万国牌武器展览会”。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受阅的武器装备是历次阅兵中最多的,这些武器装备都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其中大多数是新型主战装备,技术战术性能先进,有的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防开支经历了从维持性投入到适度增长的发展历程,总体保持与国家经济和财政支出同步适度协调增长。中国的国防开支主要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构成,并未用于对外扩张。2020年中国周边地区的大国博弈有所加剧,朝核问题、南海问题、阿富汗问题等依然没有完全解决,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时起时伏,这些都使中国需要保持“以武止戈”的国防能力。近年来,中国对于国际安全的贡献不断增强,无论参与国际维和还是对地区热点问题的劝和促谈,中国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环球时报

  1. (1) 依据材料一,说出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战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说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 (2) 材料二提及的是哪次重大战争?依据材料二,概括波兰在“抵抗德军入侵”中最终失败的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建国70周年阅兵式受阅武器有哪些特点。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当今的世界局势。依据材料四说出中国发展国防力量的原因。
总结、整理、归纳并制做知识结构图,是有效复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复习世界历史中“资本主义发展史”这一专题时,制作如下知识结构图:请你一起加入他的复习吧。

  1. (1) 指出数字①—⑩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名称
  2. (2)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曾经遇到一次重大危机是什么?它爆发的时间及根源是什么?
  3. (3) 为摆脱危机德国、日本、美国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 (4) 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

材料三: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9年到1941年苏联经济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在此期间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治体制?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苏德战场上发生的哪次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材料一反映的史实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有何关联?
  3. (3) 材料三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发生与当时苏联的经济状况有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