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 知识点题库

根据历史故事的描述回答问题。
故事(1) 战国时有个叫苏秦的人,读书很认真,实在疲倦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刺得鲜血直流。他用这种方法驱逐睡意,坚持学习。汉朝有个人叫孙敬,非常勤奋,经 常读书到深夜,他将绳子一头栓在屋梁上,另一头栓在自己的头发上,当他打盹的时候,绳子就会拉疼头皮,使他清醒。苏秦和孙敬后来都成了著名的政治家。
故事讲述的成语是 。
故事(2) 在春秋时期的争霸中,越国曾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不忘战败之耻,他将苦胆放在自己身旁,每天吃饭时,都要尝尝胆的苦味,以激励自己。经过十多年的磨砺后,越国国力大增。他抓住吴王夫差北上参加盟会、国内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进攻吴国的都城。越国终于灭掉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故事讲述的成语 。
故事(3)……退守巴蜀的刘邦准备出兵攻打项羽。为了迷惑对方,他派了几百名士兵去修复当初被烧毁的的几百里栈道。守关的楚将章邯毫不在意。刘邦的大将韩信却在暗中率领汉军主力抄小路迅速占领了陈仓。章邯得知陈仓失守,慌忙领兵前去抵抗,可是已经太晚了。汉军再次攻入咸阳,占领关中。
故事讲述的成语 。
故事(4)公元263年,魏国灭了蜀国。蜀国国君刘禅投降后,全家迁往洛阳,魏文帝封他为安乐公。有一次,大将军司马昭宴请刘禅,并且演出四川戏助兴。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到家乡戏,心情都很悲伤,惟独刘禅谈笑自如,快乐得很。过了几天,司马昭遇到刘禅,就问他:“你思念蜀国吗?”刘禅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这里快乐极了,我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故事讲述的成语 
(5)有很多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战争,请列举2个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

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帅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性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 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现象?

  2. (2) 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他的抱负实现了吗?

  3. (3) 曹操在两次战役中的结局如何?

  4. (4) 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

历史兴趣小组总结七年级上册各历史朝代特征,其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为(     )

A .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 .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小刚同学为某位历史人物撰写《感动历史颁奖词》:一颗忠心,两朝元老,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五丈原头,八卦阵中,六出祁山而七擒孟获。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     )

A . 刘备 B . 曹操 C . 诸葛亮 D . 孙权

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 . 商朝、秦朝、三国 B . 秦朝、隋朝、唐朝 C . 商朝、秦朝、隋朝 D . 隋朝、宋朝、明朝
将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

春秋   西周   夏   战国   商   西汉   三国   西晋   南北朝   秦   东汉   东晋。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A . ①③⑤ B . ②③⑤ C . ②③⑥ D . ②④⑤
阅读下图,找出三国鼎立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及其都城搭配正确的一项(    )

A . 曹操  洛阳 B . 刘备一成都 C . 孙权  建业 D . 曹丕一洛阳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 B . C . D .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豪杰并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

材料三:

材料四:东汉——三国时期——西晋

  1.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填写下表。

    序号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A

    220年

    B

    刘备

    C

    建业

  3. (3) 结合史实,请你谈谈如何看待三国鼎立的局面?
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
A . 公元3世纪初期 B . 公元2世纪20年代 C . 公元2世纪初期 D . 公元3世纪20年代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 . 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 . 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 . 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 .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三国时期统治长江以南地区的是魏国。

错误;;改正:

下面哪幅示意图正确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 B . C . D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不包括(   )
A . 国家大一统 B . 民族融合 C . 战乱频繁 D . 政权分立
建安元年(196),曹操在许下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此举目的是(   )
A . 促进北方的统一进程 B . 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 C . 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 D . 解决北方的温饱问题
以下三幅示意图按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②③① D . ③①②
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称帝,该国号为“魏”。
史料是认识历史、研究历史的基础。一手史料保留着当时当事最天然的状态,阅读、理解一手史料,减少“中间商”的干扰与“创作”,更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与批判思考。下列属于一手史料的是(   )
A . B . C . D .
下列关于三国鼎立局面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维护了社会相对的安定,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B . 使中国陷入政权割据状态,是一种历史的退步 C .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 . 导致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