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 知识点题库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的是(   )

A . 巨鹿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官渡之战 D . 淝水之战
三国时期的吴国大将卫温曾率船队到达夷洲,夷洲是我国今天的(      )

A . 香港 B . 澳门 C . 海南岛 D . 台湾
  -战国―  ―西汉―  -三国-  -东晋-  , 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

A . 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 . 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 . 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 . 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如图:

(1)图中的A.B.C.分别是哪个国家?
A(           )  B (           )  C(             )  
(2)分别写出这三个国家的都城?
A(            ) B (           )  C(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的作者曹操,他生活的历史时期是(     )

A . 东汉末年 B . 三国时期 C . 西汉时期 D . 南北朝时期
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相同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都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战役             ②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都有曹操率领大军参加           

④都直接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⑤都是正义的一方最终获胜

A . ③④ B . ①④ C . ④⑤ D . ③⑤
下列有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影响,不正确的是(    )

A . 鼎立局面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状况前进了一步 B . 使中国陷入政权割据状态,是历史的倒退 C . 为后来全国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D . 三国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
观察图,政权“魏”的建立者是(    )

A . 曹操 B . 刘备 C . 孝文帝 D . 曹丕

识图回答:

  1. (1) 此图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

  2. (2) 这次事件的交战双方是

  3. (3) 请列举出与这次战役特点相同的我国历史上的另外两个战役的名称。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

A . 官渡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淝水之战 D . 桂陵之战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更迭”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

A .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民族关系的发展 D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1. (1) “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上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 (3) 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 (4)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下列关于这一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 B .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 C . 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 D . 吴国的造船业发达
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打败袁军。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请回答:

  1. (1) 三国是指哪三国?
  2. (2) 材料中“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指谁?打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材料三:三国鼎立时期,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1. (1) 毛.泽东谈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时说:“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那么曹操的作为奠定了材料一中哪个政权的基础?另外②③两个政权分别是什么?出现三国鼎立这种局面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是哪一次?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 (3) 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 (4)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有哪些?
220年建立魏国的是(    )
A . 曹丕 B . 曹操 C . 刘备 D . 孙权
西晋结束了三国分立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实力比较表

国名

户数(户)

人口(人)

兵力(人)

约103万

约443万

约60万

约28万

约94万

约10.2万

约52.3万

约230万

约23万

材料二: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并规定:“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国中哪一国比较有优势完成统一?最终谁完成了统一?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晋武帝为何实行分封?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晋惠帝的执政有什么特点?他在位期间出现了什么局面?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三国鼎立局势图。

图片_x0020_100001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的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

材料三:《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K)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鲁迅认为该书乃“史家之绝唱”。

  1. (1) 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请写出图中字母所对应的国家名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措施有哪些?
  3. (3)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问《史记》写于哪一时期?作者是谁?你对《史记》有何认识?
小明同学,为提高复习效率、便于记忆,特绘制了某单元知识示意图(见下图)由此可推断,小明所复习的单元主题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