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知识点题库

两极格局的瓦解同前几次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A . 长期以来的国际矛盾造成 B . 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 C . 在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中进行 D . 是广大爱好和平的人们推动的结果
两极格局彻底瓦解的标志是(  )

A . “冷战”的结束 B . 苏联解体 C . 日本、西欧的崛起 D . 多极化形成
“别了,雅尔塔”寓意着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其标志性事件是

A . 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 B . 苏联解体 C . 苏联改革进入死胡同 D . 东欧剧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 . 欧共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B .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C . 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D . 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别了,雅尔塔”寓意着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其标志性事件是(   )
A . 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 B . 苏联解体 C . 苏联改革进入死胡同 D . 东欧剧变
“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 . 日本为独霸世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 . 美国面临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而迅速衰落 C . 中国在新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D . 俄罗斯凭借经济实力在国际事务中频繁施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1993年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单靠军事力量能解决得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它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它国家,如日本、欧洲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基辛格的“多权力中心论”。

(要求:对该论断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下列各项,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是(    )

①欧共体的形成  ②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④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日裔学者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1992年,他将之扩充为《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一书,指出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历史终结论”出台的主要依据是(   )

A .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B . 市场经济模式得到各国认可 C .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 D . 世界政治格局出重大变动
1975年,英国下院就经济日益恶化形势下、是否留在欧洲共同体内举行全民公决,64%的选民参与了投票,其中67.2%的人投赞同票,32.8%的人投反对票,英国最终留在欧洲共同体内。这主要反映出(    )
A . —体化导致了经济萧条 B . 欧共体内部出现分裂 C . 区域化严重阻碍全球化 D . 西欧整体实力的上升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主要说明(    )
A . 国际政治的新秩序已经建立起来 B . “冷战思维”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C .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D . 各国围绕国家利益适时调整对外政策
阅读材料:

材料一:厄内斯特.梅在1984年的一篇论文中说: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

    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

——《美国史》

材料二: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经过实施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敌对的政策和措施,终于酿成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军事组织和地缘政治版图的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两级格局最终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

——《冷战的起源与两级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冷战并不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和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

——《冷战结束了吗?》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为什么说美苏注定会成为对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怎样对待对手的?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演变。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又有什么新变化?
  3. (3) 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瓦解。材料三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
  4.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完两级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有四名学生分别用带“风”的成语概括这一段历史的特征,你认为最恰当的一个是(  )
A . 风和日丽 B . 风雨交加 C . 风起云涌 D . 风云变幻
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  )
A . 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 . 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 C . 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D . 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呈现的局面是(    )
A . 三足鼎立 B . 局部动荡不安 C . 不结盟运动兴起 D . “一超多强”
1992年在西欧各国的电视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宣传画面:一名瘦小的法国拳击手,被美国橄榄球队员和日本相扑选手打得狼狈不堪,这时,11个穿着欧洲各国传统服装的小伙子跑来帮他,把美国、日本这两个不可一世的家伙打得抱头鼠窜。据此可知(  )
A . 欧盟实力大大超越美国和日本 B . 欧洲因联合而实力增强 C . 美、日、欧三足鼎立局势瓦解 D . 欧洲和美国、日本处于敌对关系
1945年世界银行成立之初,任何重要的决议必须由85%以上的表决权决定,而美国就占有35%的投票权份额。2010年世行投票权作了最新修订,与2004年相比,美国仍为15.85%,中国由2.77%提高到4.42%,发达国家整体投票权下降了3.13%,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世行投票权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A . 美国以绝对经济实力控制着世行 B . 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的有效挑战 C . 折射出世界经济政治版图的变化 D . 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非传统安全威胁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非传统安全威胁早已有之,并非一个全新的问题。西方恐怖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史记・刺客列传》中也记载了许多谋刺活动;贩毒、海盗、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问题都并非始于今日,自然灾害更是始终与人类历史相伴随……但是,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却是近年来才凸显的。除了由于冷战格局瓦解,世界大战爆发的危险降低,人们开始更多关注早先被冷战掩盖住的一些问题之外,近年来连续发生的“9・11”事件等重大恐怖袭击,东亚、拉美金融危机,“非典”疫情传播,乃至印度洋大海啸等,都进一步引起各国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高度重视。

绝大多数非传统安全威胁并不是一个国家独自面临的问题,而是在一个国家受到安全压力的同时,对其他国家也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甚至波及到整个地区或演变成全球性的问题。非传统安全威胁不一定来自某个主权国家,往往由非国家行为体如个人、组织或集团等所为。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如果非传统安全问题矛盾激化,有可能转化为依靠传统安全的军事手段来解决,甚至演化为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非传统安全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例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某些流行性疾病可能不再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威胁;而随着恐怖主义的不断升级,反恐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非传统安全威胁变化快,流动性大。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人口快速大量流动的条件下,有些安全隐患一旦出现蔓延之势,控制的难度和风险就迅速增大。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危害不可低估。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夺走了近3000人生命,超过了美国在当年珍珠港事件中的阵亡人数。

  1. (1) 根据材料概括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新兴国家”是近几年广泛流行于国际舆论和学术界的概念,在国际经济政治领域,与“新兴国家”相关的概念还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等,这些“新兴”概念表明(    )
A . 第三世界已占据主导地位 B . 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的变化 C .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 . 世界经济一体化被所有国家认可
肯尼迪任总统期间,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支持。据此可知美国(    )
A . “冷战”思维影响到政府决策 B . 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C . 削减福利从而保障科技的发展 D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