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萌芽 知识点题库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 . 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市镇 B .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 . 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 D . 纺织行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 .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工场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

A . 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 . 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C . 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D . 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 . 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 . “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 .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 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

A . 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 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C . 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 . 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航母副总设计师吴晓光指出,“我国传统文化对海洋观念比较淡薄。”究其原因有(    )

①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     
②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制定     
④指南针的发明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材料二 “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 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 000万两白银,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1. (1) 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 (3) 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图1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15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清朝乾隆年间,官员刘方霭在奏折中提到了农民“无田可耕,则力佃人田;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 商品经济较快发展 B .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C . 先进生产力的推广 D . 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增长
史学界所说的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依据是( )

A . 广州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B .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 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
如图为我国古代某朝引进的粮食作物,与该作物同时代的经济现象是(    )


A . 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 B . 纸币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 C . 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 D .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实为其社会所孕育着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式完整基因在内的有机胚胎,主要以西欧中世纪城市为载体。或者说,西欧中世纪城市在建立、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内在素质和传统文化诸关系,逐步培育出这一有着细胞系统构造的胚芽,且在有关历史条件下茁壮成长。而中国古代乃至明清时期的城镇基本不存在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相关基因,那种主要将当时的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场雇佣劳动力的数量和规模状况作为萌芽单一标志的认定方法,其萌芽认定概念本身就是极为片面的。

——杨师群《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实属伪问题》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的某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中以江南丝织业和棉纺织业最为明显。……在苏州出现了机工寻求雇佣机会的固定劳动力市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对欧洲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推动作用。

  2. (2) 分别概括材料一,二对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看法,并指出二者观点的主要分歧。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可以用来研究(    )
A . 古代官营手工业 B .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 .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 . 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明清时期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
A . 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 实行海禁政策 C . 对商品征收重税 D . 商品经济活跃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
A .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C .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说“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芜湖县志》记载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设“染局”,雇工达千人。这些记载说明16世纪的芜湖(    )

①浆染行业处全国领先地位

②沿长江最发达的工商市镇

③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已经很高

④局部区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曾出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说,晋省“无业贫民,专以佣工度日”。这反映了当地(   )
A . 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 . 土地政策导致农民贫困 C . 劳动力流失经济落后 D . 民众迫于现实外出做工
材料: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转型时期,以白银货币化为核心的货币制度的变迁是这一时期结构变化的重要反映。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者,银钱兼使;一钱一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禁令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白银成为世界货币。以白银为标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一起。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因此,白银货币化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还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交流。总之,白银货币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史实,因而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摘编自伊伊《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实行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实行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 .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C .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D . “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清政府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反映的实质是(   )
A . 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规模 B .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 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D .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