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知识点题库

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②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③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牵引动力由畜力、人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列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     )

 ①火车  ②人力车  ③自行车  ④电车

A . 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④ D . ①③④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短时间里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 . 电报业 B . 大众报业 C . 铁路交通业 D . 轮船航运业
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和主编《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了中国纪年,大量引用儒家语录,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宣传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一现象表明
①清政府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开明政策 ②西方学说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
③西人办刊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④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学者熊月之在《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一文中指出:自上海开埠以后,人们时常会说到上海在传递西学、文明输入方面的作用,称上海为“新文明之出张所”“陶冶人才之文明渊薮”。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近代上海这一独特地位的有(      )

①李鸿章主持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②丁日昌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③梁启超主笔《时务报》,宣传变法图强 ④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民主和科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下列有关中国近代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A . “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B . “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章处理” C . “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D . “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
在近代中国,广大内陆地区依然长期使用竹排或牛皮筏、羊皮筏等原始工具渡运客人,而没有使用轮船等先进交通工具。这一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西方先进交通工具的影响小 B . 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 C . 地理环境的制约 D . 经济发展不均衡
李鸿章曾赞叹西方的一种发明说:“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定可对百朋,隔颜色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 . 火车 B . 电话 C . 电报 D . 飞机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 . 铁路运输业 B . 水运业 C . 航空运输业 D . 电报、电信事业

右图是1865年4月制成的轮船“黄鹄”号(复原图)。它的诞生标志着(  )

A . 清政府洋务运动的兴起 B . 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发端 C . 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诞生 D . 近代轮船开始传入我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

A .   近代民族工业渐趋兴起 B . 收回利权运动蓬勃开展 C .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D .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1924年12月,北京开通有轨电车。民间竹枝词写道:“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能够印证新式交通工具( )

A .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 . 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 . 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D . 取代了原有的出行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在此之前,中国轮船航运业全部由外商轮船公司经营。该局设立后,于1877年用220万两白银盘购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财产。以下是轮船招商局初期发展和经营情况:

金额单位:万两

年度

资本

借款

船只吨位

运费

收入

付出借

款利息

1873.8~

1874.7

47.60

12.30

4 088

49.17

1.77

1877.8~

1878.7

75.10

381.97

26 916

232.23

36.53

1881.8~

1882.7

100.00

353.75

29 474

188.47

10.75

1883.8~

1884.7

200.00

227.09

33 378

192.37

22.42

注:借款主要是官款(官府贷款)。

请完成:

  1. (1) 轮船招商局在上表所涉时期内的经营状况怎样?

  2.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 . 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 . 洋人发明的火车 C . 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 . 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最初的电话并没有拨号盘,所有的通话都是通过接线员进行,由接线员将通话人接上正确的线路。拨号盘始于20世纪初,当时马萨诸塞州流行麻疹,一位内科医生因担心一旦接线员病倒造成全城电话瘫痪而提起的。电话发明后的几十年里,围绕着电话的经营、技术等问题,大量的专利被申请,干电池的应用缩小了电话的体积,装载线圈的应用减少了长距离传输的信号损失。1906年,LeeDe发明了电子试管,它的扩音功能领导了电话服务的方向。后来贝尔电话实验室据此制成了电子三极管,这项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948年7月1日,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这不仅仅对于电话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其后几十年里,又有大量新技术出现,例如集成电路的生产和光纤的应用,这些都对通信系统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部分区县还在使用干电池为动力,没有拨号盘的手摇电话机。

——摘编自《电话的故事》等

材料二:高昂的国际电话费往往令商家苦恼万分。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国际网络电话似乎是其中的答案。然而,须注意的是,国际网络电话的可靠性往往较低,而且面临诸多的法律问题。“国际网络电话”是一种透过国际互联网络传输信息的电信服务,一切在电话线上可完成的电信工作,如电话、传真、留言信箱及手写白板等,国际网络电话都可一一办到。

——《互联网电话——发展之路尚漫漫》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电话出现的相关时代背景,并简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外电话技术的发展。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互联网电话的特点。

  3. (3) 根据以上材料中关于电话发展的历史,分析电话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6年7月3日,吴淞铁路举行通车典礼,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比西方最早修建的铁路晚了半个世纪。它是英美背着清政府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清政府在交齐28.5万两白银将其赎回后,竟把这条有用的铁路给拆除了。

    到1904年日俄战争前,1万多公里中国的铁路权益先后落入列强之手。1909年10月,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1910年湖北省要求准予商办川汉铁路。从1928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的10年间,国民党政府在关内仅修建3600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勉强修建了1900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只顾发动内战,基本没有修建铁路。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仅有2万多公里铁路,大都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能够维持通车的只有l万多公里。

材料二:从195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算起,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完成为止,新中国先后建成干支线6100公里,新增的营业里程占全部营业里程的18%以上。新建的宝成、兰新两大干线以及黎湛、蓝烟、鹰厦、萧穿等线加强了西北、西南与全国的联系。2006年4月27日,上海磁悬浮结束两年试运,正式投入营运。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顺利实现了全面通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2011年6月30日15时,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到201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以高速铁路为骨架,总规模5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将基本建成。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旧中国铁路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2. (2) 与旧中国相比,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1865年,总理衙门密函各地将军暨各省督抚,指出:“倘任其安置飞线,是地隔数千里之遥,一切事件,中国公文尚未递到,彼已先得消息,办事倍形掣肘。……是以叠经本处力为拒绝。”材料中清政府反对的是下列哪一通讯设施(    )
A . 有线电报 B . 无线电报 C . 有线电话 D . 无线电话
下列交通工具最早出现在上海的是(    )

①有轨电车

②公共汽车

③地铁

④磁悬浮列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时间

状况

1949年

北京共有能使用的公共电汽车157辆,包括日本丰田客车、美国道奇车,以及捷克的“布拉格”“克罗沙”“依卡路司”和“斯柯达”等。

1957年

随着“长春一汽”的第一辆国产卡车顺利下线,北京街头的公交车才开始有了“纯中国血统”,但这些客车多是由卡车改装成的。

20世纪

60—70年代

随着一汽、重汽不断开发新车型,城市客车BK651,642,611等车型不断开发,北京公交进入以国产汽车为主的时代:70年代末,北京拥有将近3000辆公交车。

改革开放以来

1980年8月,公共交通局改为公共交通总公司。2005年1月1日,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改制更名为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进入90年代,北京街头相继出现了双层公交车和空调公交车。2001年研制成功了京华巡洋舰,车身长18米,核定载客200人,尾气排放能够达到欧III标准,是300路这样大流量线路的理想选择。

1998年1月-1999年12月,公交总公司加快推进清洁燃料工程,购置清洁燃料车2283辆。到2000年末,公交总公司清洁燃料车总数将达到5923辆,占全部公共汽车总数的78.9%,其中纯天然气公共汽车1300辆。

——摘编自张蕊《北京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概括北京城市公交发展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发展变化的原因

交通工具的进步给近代中国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   )
A . 马车 B . 轮船 C . 火车 D . 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