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的发展 知识点题库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 . 电影 B . 电视 C . 报纸 D . 广播
2011年9月30日,中国“天宫一号”飞船成功升空,中国迈出了组建太空实验室的第一步。全国10亿人口通过电视新闻同步观看了发射全过程。这说明

A . 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B . 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 C . 电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 . 电视给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
“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 . 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B .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 . 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 . 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1958年5月1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19:05分开始试播,它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这座电视台是

A . 北京电视台 B . 上海电视台 C . 江苏电视台 D . 湖南电视台
2008年10月18日,著名导演谢晋因病逝世,享年85岁。他一生所执导的36部电影,如同一本反映中国社会起落的大事记。他的反思三部曲——《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和《芙蓉镇》,创作于

A . 新中国成立之初 B . “双百”方针提出的50年代 C . 改革开放后 D . 21世纪初
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 . 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B . 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 C . 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D . 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当今社会,电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新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现在的中央电视台,其前身是北京电视台 B . 北京电视台是我国第一家电视台 C .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的电视传播网络 D .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电视台就基本覆盖了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广大地区
下列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事业发展的是(   )

A . 随着电视节目的增多质量有所降低 B . 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渐普及 C . 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D . 《焦点访谈》等新闻类报道栏目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不少学者认为,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将深刻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与命运。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公平性,让边远地区的孩子选择想要学的课程,得到全球最好的教师,我们可能选择的最佳现代技术手段是(  )
A . 有线电视 B . 无线广播 C . 卫星电视 D . 互联网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刊物。1835年刊登了如下内容:“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商工,未知尽力竭力矣。”当时,这一报道(    )

A . 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 B . 仍具有“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 C . 改变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主题和特色 D . 带给了部分中国人新的知识和信息
《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

A . 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 . 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 C . 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D . 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1866年7月22日的《 上海新报》,刊登了一则介绍英国机器图画的广告,内云:“本馆新到英国寄来画图一箱。镌刻工细,奇巧非常。本馆陆续印诸新报上,俾寄来新制之器皿,既能增人见识,复可开人心思,凡西国时尚之器,华人可一目了然。…… 如合己意,不论农工商贾,何妨自行买来,以应必需之用。”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

A .   《上海新报》应该是外商在华创办的中文商报 B . 该广告极力向中国推销机器及产品 C . 广告促使农工商贾纷纷购买机器 D . 新报广告增长了国人对西方器物文化的见识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4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

材料二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根据材料二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4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浙江卫视热播的2013年度《中国好声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成为众多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与其相关的人和观点成为瞩目的焦点。这说明(   )

A . 电视节目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B . 当今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达和不断进步 C . 该节目满足了所有人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求 D . 中国的爱情婚姻观又一次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媒介的演变。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大众传播媒介 B . 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C . 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 D . 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杂志和出版社都被纳人国家体制之中。大众传媒通过相对固定的模式,传播人民群众欣赏喜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大众传媒的这种变化(    )
A . 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不同文化的需求 B . 使报纸杂志现实主义色彩浓厚 C . 造成建国初期中国文化凋零的局面 D . 有助于建国初期社会秩序的重建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905.com/。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
A . 这一年电影诞生后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 . 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C . 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 . 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21世纪,人们通过脸书、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这说明(    )
A . 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B . 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 C . 技术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D . 人们日常生活过度依赖网络技术
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
A . 《渔光曲》 B . 《歌女红牡丹》 C . 《定军山》 D . 《难夫难妻》
下图是1907年1月14日革命党人“鉴湖女侠”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由此反映出(    )

A .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妇女的解放 B . 新文化运动鼓吹妇女走向社会 C . 报刊宣传有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 D . 秋瑾是宣扬男女平权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