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知识点题库

如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图标以汉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这种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的书法字体为

A . 篆书 B . 楷书 C . 草书 D . 行书
南宋的马远、夏圭的画作被称“残山剩水”,他们也被后人称为“马一角”“夏半边”,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A . 国家一统的安静心态 B . 灰浆桶近百姓,漠势权势的傲骨 C . 山河残破,偏安一隅的郁闷心情 D . 救亡图存的壮志情怀
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 . 文人画,重视写意 B . 山水画,重视写实 C . 花鸟画,浓墨重彩 D . 人物画,形神俱备

下图是南宋赵盂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日:“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人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该画属于

A . 风俗画 B . 宫廷画 C . 文人画 D . 山水画
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①喜欢画山水画 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 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④喜欢听京剧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有人这样评论一幅画“恍然如人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有尘土扑面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这幅画是《清明上河图》 B . 描绘的是北宋都城的繁荣景象 C . 说明当时北宋商品经济发展 D . 这幅画风格属于抒情写意的文人画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指的是(     )

A . 《夫妇宴饮图》 B . 《洛神赋图》 C . 《步辇图》 D . 《清明上河图》
一幅古代绘画作品,画有两朵萱花,一只白头翁,画中题诗:“问之花鸟何为春?独喜萱花到白头。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诵千秋”。该画属于

A . 宫廷画 B . 文人画 C . 风俗画 D . 宗教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汉字是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文字之一,而且具有极强的承载功能。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请回答:

  1. (1) 材料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指哪几种字体?
  2. (2) 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请列举出四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下列不属于宋代书法四大家的是(  )

A . 苏轼 B . 黄宗羲 C . 米芾 D . 蔡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之所以会被认定为宋元绘画史,甚至中国绘画史的最高峰,不仅是由于写意、写实以及理想主义的表现获得完全的调和,同时在绘画技法上,也是一个有显著进步的时代。……北宋……是鉴赏家、批判家与画家的协调期,而使绘画经常处于具有高度批评精神的时代。”

材料二  扬州八怪是中国绘画中近代风格开始的一大助力……是中国绘画史上前所未有的新艺术。

  1. (1) 北宋时期绘画创作取得成就的主要政治原因是什么?古代绘画进入宋代,在创作的形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宋元和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在创作风格上有何异同点?结合史实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是(   )

A . 人物画 B . 山水画 C . 花鸟画 D . 文人画
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A . B .   C . D .
材料一某校高二(2)班历史第二学习小组在学习必修Ⅲ相关内容后,制作了下图1-1的作品:

在作品简介有“最早”、“成熟汉字”等字样,而据该小组同学介绍,他们参考了学者董作宾的作品(图1-2):

材料二作品展览的时候,某同学对“董作宾”是谁产生了兴趣,要了解相关信息,他想到了下列几种方法:

A、查阅最新版本的《新华字典》或《辞海》

B、查阅该小组作品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C、在知名搜索网站相应位置输入“书法家”进行搜索,在搜索结果中寻找董作宾相关的信息

D、去图书馆查阅《中国历史人物列传》

E、在知名搜索网站相应位置输入“董作宾简介”进行搜索

  1. (1) 根据材料一相关信息,你推测该小组作品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你会推荐他选择上述哪种查找信息的方式?为什么?

  3. (3) 如果参观的同学要求介绍“董作宾”,假如你是该小组成员,根据你的推测,你应该如何简要作答?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科技和艺术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二程说:“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所以,二程的“理”也包括自然之理。而且程朱理学不仅讲“理”,还讲“即物穷理”。这些思想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刘完素的《伤寒直格方》开头第一句便是“习医要用直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凡例》中也说:“(本草)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

——摘编自乐爱国《儒家自然观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材料三:下图为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画中题诗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孔子以儒家的哪一主张作为标准对古诗进行了删减,并指出其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文中的“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居于怎样的地位?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的程朱理学思想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体现宋代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3. (3) 材料三中的《墨竹图》代表中国古代绘画的哪一表现形式?其突出特征是什么?画中的题诗反映了儒学所推崇的哪一思想内涵?

  4. (4)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下图是吴道子的作品《送子天王图》(宋人摹本局部),内容取自佛经故事,描绘的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通过此图可以看出(    )

A . 当时中外文化的交融 B . 宋朝的市民文化繁荣 C . 人们虔诚地信仰佛教 D . 统一的王朝社会安定
在中国古代文人学士眼里,小说向来是“街谈巷语”“君子弗为”,被认为“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黜不载”.近代梁启超却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这说明(  )

A . 文人学士更加注重诗词歌赋 B . 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 C . 维新思潮推动文学形式创新 D . 小说通俗易懂利于思想启蒙
下图为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下列对该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说法正确的是(    )

A . “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B . “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C . “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 . “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    )

A . 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 B . 儒家传统价值观念发生转变 C . 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 D . 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
下图说明唐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    )


A . 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 . 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 . 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D . 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