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知识点题库

如图,有人对近代以来美术流派作这样的概括:“新古典主义美术以古代历史或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重视画面的严整与和谐”;“现实主义美术要求正确、完全、忠实地描写当下生活的社会环境”;“浪漫派绘画重视的是栩栩如生的生命感和动感的表现,画面讲求整体效果而非细部修饰”;“印象派绘画捕捉的事物是闪动的光影和色彩。”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罗瓦                        ②《拾穗者》米勒
       
③《赛纳河之晨》莫奈                            ④《马拉之死》大卫

A . ①—浪漫派绘画作品②—印象派绘画作品 B . ③—印象派绘画作品④—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C . ①—浪漫派绘画作品③—印象派绘画作品 D . ②—新古典主义绘画作品④—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下列人物的言论,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是

A . 德拉克洛瓦:“绘画应该成为视觉的盛宴。” B . 库尔贝:“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C . 贝多芬:“我必须创作,因为我的心头常常感到重压,我必须表达它们。” D . 华兹华斯:“春意盎然的丛林刺激人的心智,让他更具人文情怀,更能区别道德的善恶。”
现实主义指艺术的创作方法,也指艺术的具体表现手法,它以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为旗号。下列作品属于这一流派的是()


A . B . C . D .
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
A . 浪漫主义 B . 现实主义 C . 印象派 D . 现代主义
右图画家所代表的画派认为:“色是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 在不同的时间、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下,由于不同光的    支配而产生不同的色彩。”这一现象说明         (  )

A .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绘画风格的变化 B . 东西方绘画风格相互借鉴和融合 C . 个人主观性情决定了绘画形式的变化 D . 画家由注重意境转向注重写实
“咱们走吧。”“咱们不能。”“为什么不能?”“咱们在等待戈多。”下列美术作品与上述对白作品所反映的艺术表现手法相似的是(    )
A . 塞尚《日出·印象》 B .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 . 凡高《向日葵》 D . 毕加索《毕加索自画像》
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艺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的概括一点,甚本上可以说是(    )
A . 主观因素完全取代了客观因素 B . 客观因素逐渐压倒了主观因素 C . 客观因素部分取代了主观因素 D . 主观因素逐渐压倒了客观因素
下图是新古典主义美术代表作《马拉之死》,其作者是法国画家(    )

A . 大卫 B . 安格尔 C . 德拉克洛瓦 D . 米勒
下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

A . 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 . 绘画与时政的结合 C . 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 . 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19世纪上半期起,法国美术界兴起“农村热”,描绘农村景象或生活的画作明显增多,著名的如米勒的《拾穗者》。以社会上层人土为主、一向保守的“巴黎沙龙”也逐渐选入此类画作。这主要说明当时(    )
A . 农村是法国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 B . 城市压力使人们向往农村悠闲生活 C . 画家同情农业的衰败和农民困苦 D . 社会生产的改进和城乡联系的密切
西方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提到某文学流派时说:“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下列作品中与这一流派创作手法一致的是(   )
A .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 . 《西风颂》 C . 《江城送别图》 D . 《西游记》
1930年代,美国漫威和DC两大漫画公司成立。至40年代,两大公司创作了许多有着超级能力的英雄,如超人、美国队长等,他们匡扶正义、除暴安良,为人们带来希望,深受美国及世界民众喜爱。这一现象(    )
A . 体现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流行 B . 反映了世界动荡不安的局面 C . 表明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心态 D . 说明了现代电影技术的发展
“可以说他们是画家中的物理学家,因为他们在长期对光线的捕捉和研究探讨的时候发现光的强弱对于色彩的冷暖有很大的关系。”下列能反映“他们”风格的作品是(    )
A . B . C . D .
图6为西方绘画作品《第一步》,其代表的绘画流派(    )

A . 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 B . 强化了直观印象的作用 C . 强调素描的准确性 D . 追求画面严整和谐
有学者在描述19世纪70年代的某幅绘画作品时说:“画面上重叠着的密集的人群,以宽阔的凄凉的大河为背景,天空配上灰色的调子。其中有一个少年,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剧痛了皮肤的纤索。”以下对该作品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 . 抨击了俄国现实社会的黑暗 B . 注重追求“光”与“色”的瞬间效果 C . 是欧洲第一个打出现实主义旗号的绘画作品 D . 体现强烈要求摆脱外国文化控制的思想
“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如生,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看上去乱七八糟、随心所欲的每一个色点,都是经过科学的、精密的计算,所以每一名画家都是科学家或者数学家。这种表现技法当属 (    )
A . 古典派 B . 荒诞派 C . 印象派 D . 现代派 
初看该画作时,第一感觉可以用杂乱、支离破碎来表达,但这似乎与法西斯狂轰滥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在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经过了缜密的构思,有着严谨统一的秩序,与第一感觉截然不同。该画作的艺术流派属于(    )
A . 浪漫主义 B . 现代主义 C . 现实主义 D . 印象画派
韦勒克形容早期浪漫主义时说:“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而在法国大革命后,德国作家席勒说,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这一变化说明(   )
A . 浪漫主义作品深刻的现实反思 B . 浪漫主义推动启蒙运动的开展 C . 革命成为浪漫主义的主要题材 D . 浪漫主义不再强调去抒发情感
在世界战争中,高科技被用来相互厮杀,人们生存的美好家园被破坏,很多艺术家看到了战争的丑恶、人性的缺陷,陷入了绝望、愤怒与虚无主义的情绪之中。以下属于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作品是(    )
A . 《玩偶之家》 B . 《格尔尼卡》 C . 《自由引导人民》 D . 《英雄交响曲》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下列绘画作品与该诗的创作风格最为接近的是(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