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知识点题库

观察图,这幅画作应该属于哪个流派的作品(    )


A . 后期印象派画家 B . 印象派画家 C . 新古典主义画家 D . 现代派画家
库尔贝(1819—1877年,法国)在一封信上这样描述《石工》:“弯着腰、身体被烈日烧灼、头戴麦秆草帽的七十岁老人,他那粗布的裤子上打着补丁,脚上穿着古老的木鞋,破袜子露出脚。在老人旁边是个满头尘土、皮肤被太阳灼成褐色的少年。”此画应属于下列哪一绘画艺术流派()

A . 古典主义 B . 现实主义 C . 浪漫主义 D . 现代主义
文学与艺术像一对姊妹花,其发展总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欧美文艺风格发展的历程来看,下面空格处应是()

A . B . C . D .
中外艺术作品风格常有许多相通之处。欣赏下列两幅绘画,它们的相同之处是()

A . 注重写意,抒发个人主观性情 B . 大胆创新,采用夸张与抽象的表现手法 C . 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D . 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①比萨斜塔,伽利略在此做过落体实验;图②苹果落地,牛顿思考它的原因。

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四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要方法。

  2. (2) 据材料二,近代理性精神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试举例说明理性主义思潮对欧洲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3. (3) 材料三中,恩格斯认为在理性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理想化的王国”的本质是什么?材料四中的文艺作品能否佐证恩格斯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4. (4)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在1877年的一幅作品《圣拉查尔火车站》中,作者神往于光线穿过玻璃顶棚射向蒸气烟云的效果,神往于从混沌之中显现出来的机车和车厢的形状。该画属于(  )
A . 新古典主义 B . 浪漫主义 C . 印象派 D . 现代主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上述画的作者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那样单纯强烈。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作者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材料三:上述画的作者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此画的作者是谁?作品名称是什么?该画家属于哪一画派?
  2. (2) 阅读材料,该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艺术意境?
  3. (3) 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指出作者的作品不被当时社会认可的原因。
“人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们在生活中充满恐惧感、迷惘感和孤独感。所以存在主义特别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归结为人的自由选择与创造。”下列作品的风格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 . B . C . D .
19世纪,精细描绘人物或景物细节的写实画家在欧美仍然占有很大市场,进入20世纪之后,他们的市场日益缩小.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日益恶化 B . 作家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 C . 社会环境变迁改变艺术创作方向 D . 现代主义艺术更贴近大众生活
下图是毕加索的《葡萄与小提琴》,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探索绘画的视觉与幻觉之间的关系 B . 它体现的是一种几何形体的美和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C . 用几块平面片段在心目中构成一把可感可即的小提琴的实体形象 D . 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使其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提出:“艺术家的意图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来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应或决断。”这表明该画家主张(    )
A . 以写实手法来塑造形象 B . 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 C . 按常规的绘画原则创作 D . 突破陈规,充分表现自我
(加试题)大革命时期的法国诞生了两位被誉为“狮子”的名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拿破仑帝国如日中天的时代,欧洲各地第一流的绘画、雕塑纷纷成了战利品,被源源不断地运到巴黎,而德拉克洛瓦则穿梭在它们之间。《自由引导人民》,无疑是德拉克洛瓦的至宝,被镌刻在欧洲艺术史最重要的书页上。……拿破仑派遣兄弟出任占领地的国王,在所征服的地区,当地人民都未被赋予自己选择政府组织形式的自由,更加被剥夺了建立民族国家的权利。在占领者走后,欧洲各国的政治辩论中,祖国、人民、民族、个人自由等概念流行开来。深受民族主义的精神影响,后来普鲁士领导德国统一,萨丁尼亚发动意大利统一,拉丁美洲地区也在整个浪潮的推动下,纷纷要求挣脱西班牙的枷锁。

——摘编自(法国)J.阿尔德伯特《欧洲史》、段昌国《西洋文明发展史》等

材料二  回顾“荒野雄狮”拿破仑与法国大革命的联系,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启蒙思想家认为“专制君主的特点,不是他性格上的仁慈或凶狠,而是他的权力的范围和统治的专横”。有学者据此得出“拿破仑承袭专制君主之流毒,违背了大革命倡导的自由、民主精神。”②拿破仑高喊着“我的原则是,法国高于一切!”的口号走向了末日,战胜的欧洲君主们认为拿破仑是“革命之子,1789年至1815年是一个整体。”

——据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的艺术风格,分析该艺术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你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结合所学阐释拿破仑这位“革命之子”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作用。(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欧仁·德拉克罗瓦,法国著名画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包括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P.P.鲁本斯和J.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并影响了以后的艺术家,特别是印象主义画家。以下作品中属于欧仁·德拉克罗瓦作品的是(   )
A . 《格尔尼卡》 B . 《向日葵》 C .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 . 《自由引导人民》
这是一位法国画家的一幅海景写生时画的画面:日出时,海上雾气迷蒙,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清,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这幅作品的艺术风格是属于下列哪一派(   )
A . 浪漫主义 B . 现实主义 C . 印象主义 D . 现代主义
如图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局部),它体现出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是(    )
A . 注重理性,歌颂英雄 B . 强调感性,色彩瑰丽 C . 运用光影,刻画自然 D . 抽象表现,反叛传统
某文学流派: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与该文学流派风格一致的绘画作品是(   )
A . B . C . D .
1889年5月完成的《鸢尾花》以5300万美元的天价于1988年11月11日被拍卖,该画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左边的白花与最右方的浅蓝花相呼应。细心安排花朵位置,使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与上述画作的流派一致的一项是(   )
A . 《马拉之死》 B . 《拾穗者》 C . 《日出印象》 D . 《蒙娜.妮莎》
“他们在创作自己作品的时候,依据的是他们自己的规则,他们就是不断地在创造新的传统。……他们的作品事实上有很多确实做得像人的身体或者是物体的本身,但是这只能是他们唯一和现实相似的地方”。这反映出艺术领域(   )
A . 传统流派日益衰落 B . 理性思维不断深化 C . 批判精神渐趋淡化 D . 自我意识备受重视
20世纪20年代前后,布拉克等人将客观的物象加以破坏和肢解,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各种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组合,甚至发展到把同一物体的几个不同方面组合在同一画面上,借以表达作者的意趣和情志。与这一艺术风格相似的是(    )
A .   B .     C . D .
下图水塘边的一间小屋被深夜的阴影重重包围,仅有路灯和个别的室内还透着昏黄的灯光,感觉夜已至深,万籁俱寂。可是屋顶上空却是蓝天白云的白昼。该作品(    )

《光之帝国》马格利特(1953)

A . 捕捉了自然界光与色的瞬间 B . 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C . 揭露了虚伪黑暗的社会现实 D . 烘托了向往光明的浪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