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知识点题库

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

A . 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B . 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 C .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D . 以重农抑商为一贯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 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三 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晋语九》

材料四 季孙欲以田赋(按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吾不识也。”

——摘自《左传·哀公十一年》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 (2)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3. (3) 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

  4. (4) 材料四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5. (5) 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

每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百姓俗语

材料二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

——某历史时期的宣传口号

材料三 命题的维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历史的维度: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

本质的维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实践的维度: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和遵循“三个必须”

世界的维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2014年07月14日《北京日报》曲青山《从五个维度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哪些人的梦想?与这一梦想相对应的是什么经济形态?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中国人的什么梦想?这一梦想的问题在哪里?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梦的内涵。不同时期,不同的中国梦说明了什么?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王朝的政策相关,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仲《管子·治国》

材料二:(至元)二十一年(1285)年,设市舶都转运司于杭、泉二州,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蕃,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凡权势之家,皆不得用己钱入蕃为贾,犯者罪之,仍籍其家产之半。其诸蕃客旅就官船卖买者,依例抽之。

——《元史·食货志》

材料三: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明)谢杰《虔台倭纂》

  1. (1) 材料一体现管仲经济主张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理由。

  2. (2) 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政府在商贸领域采取的措施。指出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分析明政府推行此措施的目的及实际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王朝的政策之间的关系。

儒家经典《春秋·榖梁传》中说,“上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下列各项对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 《春秋·榖梁传》的说法符合“上古”的实际情况 B . 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崩溃 C . 《春秋·榖梁传》中四民的排序说明儒家反对重农抑商 D . 儒家四民的划分体现了对军人的歧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材料三: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古代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特点,并指出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 (2) 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一二与图三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 (3) 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材料三:罗斯福政府颁布《农业调整法》以及《紧急农业抵押放款法》、《农业信用法》等农贷法规,对农业进行调节:一是政府用奖励和补贴的办法来缩小耕地面积和销毁农产品,以减少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二是采用优惠的农业贷款,解决农业资金不足问题。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2. (2) 材料二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以及政策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政府调节农业生产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特点?

“化繁为简是图示法教学的一大特点。”下列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是(  )

A . 分封制 B . 个体农耕 C . 集体劳作 D . 自然经济
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B . 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 . 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 . 个体小农经济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有两重性。它给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客观的条件和可能,然而由于这种变化是外国资本在中国扩展殖民地贸易和实行经济侵略强行促成的,因此又不可避免地要服从西方资本主义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成为它们的附庸。这种变化深深地打上了半殖民地经济的烙印,呈现出一种畸形状态。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材料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底,全国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为242.53万户,资本金24756.22亿元;个体工商户2850.53万户,资本金3782.35万亿元。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到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18.7%。

——《2002年企业改革综述》,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

请回答:

  1. (1) 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生产模式及其经营方式的主要特点。
  2. (2) 概括材料二中“变化”的表现。这种变化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消极后果?
  3. (3) 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我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4. (4) 综合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国近现代两次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
孔子弟子子贡鬻财于曹、卫之间,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以与之抗礼,致使孔子名扬于天下。这说明(    )
A . 儒家思想反对重农抑商 B . 商业发展冲击等级制度 C . 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瓦解 D . 儒家弟子受到诸侯重用
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关中农民”、“暗渠”、“竖井”、“明渠”、“干旱地区”等词或词组所表达的历史概念是(    )
A . “井渠法” B . 郑国渠 C . 都江堰 D . 高转筒车
下图是战国水利工程图。春秋战国时期,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秦“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水利兴修影响地方治理 B . 区域位置决定经济水平 C . 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 D .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发明创造。形成独特的生产结构、地区分布和技术体系,在农艺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如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 .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 . 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 .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 . 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表中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农事安排
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 . 注重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 . 精耕细作模式形成并发展 C .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 . 注重农业经验总结及推广
西周初期,王畿的空间范围远在各诸侯国之上,此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战国时期,王畿的范围缩小,此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源在于(   )
A . 周王实际权力弱化 B . 天子经济实力削弱 C . 分封制度逐渐解体 D .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中国史纲要》载:战国初,赵中牟之⼈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地买卖之⻛更盛。……⼟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量的⼟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出现这些变化主要因为(    )
A . ⼟地兼并之⻛的盛⾏ B . 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C . 新兴地主阶级的壮⼤ D . 铁器和⽜耕的使⽤
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表明(  )
A .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B . 铁农具已经在全国范围使用 C . 河北、辽宁地区成为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 D . 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战国前期,布币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刀币主要流通于齐、燕、赵等国。战国中期以后,大部分诸侯国铸造圆形穿孔的货币,统称为圆钱。这反映了(    )
A . 当时货币发展的多元化 B . 统一的货币已经出现 C . 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增强 D . 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 . 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 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 . 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D .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