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知识点题库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   )

A . 铁犁牛耕+庄园经济+贵族政治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 B . 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 C . 男耕女织+城市商业+垂直管理体制+宗法和礼乐制度 D . 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分封制度体系+大一统思想观念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
A . “百家争鸣” B . 孔子“仁”的思想 C . 四书五经 D . 儒家思想
下图漫画是《“孔子”照“镜子”》,四只镜子分别是全球化、权利、自由和资本主义下列分析最符合漫画主旨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孔子”照“镜子”

A . 儒学压制人性,违背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 B . 儒学价值观与现代的价值观可以相容相通 C . 儒学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不符全球化潮流 D . 儒学主张“有序”,可用来促进世界的和平
有学者评论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代表人物“殆(几乎)仅知有政治,而不知有文化。仅知有国家,而不知有人生。仅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众”。该学派代表人物应是(   )
A . 孔子 B . 墨子 C . 韩非子 D . 老子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法家 D . 兵家
老子主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孟子向滕文公宣讲:仁政应该从恢复西周井田制着手,因为井田制下人人都有一块份地,贫富分化不甚显著。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A .   道家经济思想比儒家激进 B . 和谐安定是社会关切的重大问题 C . 儒家民本思想植根于道家 D . 道家和儒家的治国理念日益趋同
下表是孟子和庄子对战国时期某一学派思想的评价。据表可知,这一流派是(   )

孟子

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庄子

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毅;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

A . 儒家 B . 法家 C . 墨家 D . 道家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日益活跃,其中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思想流派是 (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墨家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反敝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以上主张(    )
A . 体现了儒家建立礼乐文明社会的时代追求 B . 反映了道家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C . 表露出法家思想家维护专制政权的政治诉求 D . 贯穿着墨家思想家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春秋时期,曹刿出身微贱,却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自荐于鲁国国君为将,打败了大国齐国;晏婴本是夷人,辅佐齐国三代国君,位至齐相。这类历史现象(   )
A . 推动了尚贤举能思潮发展 B . 反映出齐鲁引领社会转型 C . 标志着布衣将相局面形成 D . 表明了新旧贵族势不两立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主张“爱人如己,崇尚和平”的学派是(   )
A . 道家 B . 儒家 C . 墨家 D . 法家
《老子》一书中有“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主张小国寡民 B . 反对人际交往 C . 不利社会发展 D . 主张积极革新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广收门徒,著书立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 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B . 社会处于转型时期 C . 思想界出现严重混乱 D . 独尊儒术局面被打破
西周末年到春秋初期,在人神关系方面出现重人轻神的思想,怀疑天命神学已经从社会情绪深化为理性思考。这一变化(   )
A . 表明民众普遍怀疑神学 B . 利于诸子百家思想兴起 C . 体现人们开始思考人性 D . 说明神学淡出历史舞台
《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於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让生产者有恒产,保护生产者的利益,让他们安居乐业,无饥无寒的主张旨在(   )
A . 为实现仁政奠定物质基础 B . 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 C . 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D . 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
A . 推行仁政 B . 以法治国 C . 规范行为 D . 监督民众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宣扬“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荀子倡导“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这表明儒家(   )
A . 突出社会道德构建 B .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C . 代表新生阶级利益 D . 认同百姓追求致富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国进入青铜时代 B . 华夏文化认同尚未形成 C . 学术思想大放异彩 D . 儒家思想确立正统地位
关于饮食,孔子提出了“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思想;另外,在进食时他还强调“席不正,不坐”“食不言,寝不语”。孔子提出这些思想意在(    )
A . 规范日常行为准则 B . 构建饮食领域的礼乐文化 C . 恢复贵族饮食方式 D . 抨击其他学派的饮食思想
下表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思想主张

思想内涵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B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重视以人为本

C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A . A B . B C . C D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