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知识点题库

有唐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则材料反映了(    )
①唐初经济发展的状况
②唐政府征收茶税的现象
③唐代某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
④唐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下列措施未促使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的是

A . 初税亩 B . 相地而衰征 C . 为田开阡陌 D . 两税法
据考古研究表明,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隋唐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而唐都长安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

A . 历代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B . 汉代的商业发展水平高于唐代 C .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 . 时代赋予坊市制度不同的内涵
图2为“胡人执犁俑”。该陶俑可能最早制作于(  )

A . 汉代 B . 唐代     C . 宋代 D . 元代
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

A . 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 . 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 C . 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 . 著名的“唐三彩”

里坊,或称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占据道路建造房屋或摆摊设点称作“侵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唐代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

材料二: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八作使段仁诲修天驯监,“侵景阳门街,上怒,令毁之,仁诲决杖”……仁宗天圣二年,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开封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界限)毁拆”。……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徼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无疑默认了侵街行为的合法性。

——摘编自李永《繁华背后:“违建”侵夺中国古代城市空间》

材料三:对于里坊制崩溃的进程及时间,中外史学界曾从经济史或城市发展的角度进行过探讨,产生了北宋初年、末年、仁宗庆历、景祐年间诸说。……这些观点,由于缺乏对里坊制整个崩溃过程的系统揭示及考证,往往流于简单化,易导致片面性。并且,上述诸说多忽视“侵街”在里坊崩溃过程中的作用及崩溃的表现。

——李合群《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以唐长安与宋东京为例》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唐代襄阳城“里坊”命名的主要因素及如此命名的目的。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宋代都城出现新现象的主要原因。归纳材料二中北宋政府的应对措施。

  3. (3) 据材料三,指出史学界研究里坊制的共识及不足之处。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里坊”制度的研究价值。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此记载反映出(    )

A . 唐朝时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B . 四川成为唐朝重要的粮食产地 C . 唐朝时长安地区经常遭水灾旱灾 D . 唐朝时长安地区经济日益萧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农具的发展变化

材料二  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囯的“商业革命”。

——费正清、赖肖尔《中囯: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分析比较北宋首都东京与唐朝首都长安(见下图),就可以发現唐宋之间的巨大社会变革,也可以从这个中原大都市中看到商业革命的真实状况。

——樊树志《囯史十六讲》

  1. (1) 根据材料一,先秦至陏唐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这些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及耕作方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三,分析唐朝长安、北宋东京两城商业区分布的特点。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能体现宋代出现“商业革命”的其他表现有哪些?
南宋诗人范成大诗作《夏日田园杂兴》中写道:“下田戽(hù,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下列图像材料与诗中内容相匹配的是(    )

A . 翻车 B . 筒车 C . 高转筒车 D . 风力水车
下面示意图所示的牛耕技术出现于(   )

A . 战国 B . 西汉 C . 东汉 D . 唐代
下列哪一项是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    )
A . 飞钱 B . 交子 C . 柜坊 D . 票号
唐前期的户籍内容十分详细,不仅记载了人们的年龄、户等、是否课役,还记载了占有的土地数量和土地位置,人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唐代中后期,户籍内容趋于简化、松弛,人们可以自由流动于各地。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 儒家伦理对统治者影响增强 B . 土地兼并受到抑制 C . 安史之乱后人口的大量减少 D .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外藩首领或使臣携贡品来朝参见皇帝,唐朝必回赠丰厚物产。回馈时必须先估定所得贡物的价值,并以此为依据来决定回馈多少,这些回赠物品多系手工业精品,有不少出自官府手工业部门。这些回馈的手工业品(   )
A . 都来自官营手工业 B . 旨在加强与少数民族联系 C . 与市场联系紧密 D . 其政治价值大于经济价值
《新唐书•百官志》中记载:“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 货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上述 材料反映出唐代(   )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②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③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④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贞观年间,南方人口一度超过北方,这一现象成为自汉代以来长达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的第一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 开疆拓土移民戍边 B . 经济重心移至江南 C . 隋唐之际北方战乱 D . 安史之乱北人南迁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图片_x0020_100013

A .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通过对比左图《东汉十四州示意图》与右图《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我们可推知(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B . 汉唐间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C . 唐中央对吐蕃实施了有效管理 D . 汉唐间中央开始直接管理地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牛为耕稼之本”,是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唐·张廷珪言:“君所恃在民,民所恃在食,食所资在耕,耕所资在牛。牛废则耕废,耕废则食去,食去则民亡,民亡则何恃为君?”因此,自西周“诸侯无故不杀牛”起,为了保证农业生产有足够的畜力,以“禁止私杀牛”为内容的耕牛保护制度便载入中国历代王朝的法律之中。历代法律以牛能否胜任耕作为原则,规定了严格的宰杀标准。《汉律》云:“不得屠杀少齿”,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不按照法定宰杀标准、不经官方机构的审批,无论是牛主(牛的所有者)还是他人,私屠乱宰都是犯罪,要受法律的制裁。《淮南子·说山》高诱注云:“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唐代之后,历代法律规定的具体刑罚有轻有重,因时而异,唐律规定“徒一年”,宋初《刑统》则是“决脊杖十七,放”,南宋《庆元条法事类》“徒一年半”,元代“杖一百”。明清律规定:私宰牛马者,杖一百。若病死而不申官开剥者,笞四十。法律禁止任意宰杀的目的,是保证有足够的耕牛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进而保证政府财政有充足的税源,促进社会的安定和王朝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魏殿金《中国古代耕牛保护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概括古代耕牛保护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严格保护耕牛制度的原因。
唐代李郢在进士及第前,曾在杭州与人争聘邻家好在门第和财礼都不能定夺的情况下,女方便“请各赋一篇,以定胜负”。结果李郢以诗赋标格胜出成为邻氏的佳婿。这表明唐代(    )
A . 社会阶层流动加速 B . 选官制度产生变动 C . 门第观念已经消除 D . 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古代中国有这样一种历史现象:南方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就深度而言,南方精耕细作的水平远超北方,南方的生产工具也有了很大的革新。这种历史现象始于(    )
A . 两汉之际 B . 唐朝中叶 C . 宋元时期 D . 明末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