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民族关系 知识点题库

在元代,汉儒的地位低下,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可也就是在元代,施行时间并不长的科举考试却选用了最能体现汉儒思想精髓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考试内容,而且要求考生严格按程朱理学观点答题。这说明元朝(    )
A . 民族歧视,控制思想 B . 等级森严,制度矛盾 C . 重视礼教,维护统治 D . 重视理学,以备顾问
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历代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列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属于中央官署的是①典客   ②宣政院   ③秦朝的“道”(    )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②③
公元1314年,元朝决定实行科举考试,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重要考试内容,还确立了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分卷考试,各取二十五人的制度。这一措施(    )
A . 体现人才选拔地域公平 B . 加速元政权封建化进程 C . 终结蒙古贵族特权政治 D . 促进元朝文化学术繁荣
(加试题)元朝政府颁行的行政文书《通制条格》记载: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以下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元朝政府继续推行科举制 B . 元朝政府轻视经学和词赋 C . 程朱理学对元朝影响明显 D . 元朝文书表达颇似元曲风格
元朝统一后,作为祖宗“龙兴”之地,岭北行省在全国占用特殊地位。元廷不断派遣内地各族人民,给予牛具种子进入牧区,打井开渠,在和林、称海、谦州、吉利吉思、五条河及杭海、金山之北等地大力兴办屯田。这些措施(   )
A . 旨在加速蒙古贵族的汉化进程 B . 有利于发展改善边地区经济 C . 使岭北成为赋税的主要来源地 D . 说明元朝重视发展自耕农经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是元末明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元至元二年(1336年),他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垂,为官清正,以打击权贵而名重一时。但刘基在极端腐败的元末很难得到重用,在蒙古贵族眼中,他始终摆脱不了“南人”的身份和地位。三十岁那年,刘基首次辞职。在数次重新起用和辞官之后,刘基对元朝心灰意冷,隐居青田,期间撰写了《郁离子》一书。他用生动而洗练的寓言故事反映了元末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并为解决这些矛盾作出了设计。后人评价说:“公之事业具于书,此元之所以亡也;公之书见于事业,此皇明之所以兴也。”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攻下婆州,力邀刘基出山。五十岁的刘基到达应天,呈上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大喜过望,“留帷惺,预机密谋议”。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策略。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刘基又建议朱元璋脱离“小明王”韩林儿,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然后北伐中原,遂成帝业。1367年授太史令,刘基上戊申大统历,并与李善长等一起编订律令,成为此后《大明律》的最初蓝本。洪武元年(1368年),刘基奏请创立军卫法。即在全国各地设立卫所,常-军队,士卒平时屯垦,战时从征,调遣任将一律归朝廷掌管。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末年刘基数次辞官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刘基的主要历史功绩。
据统计,镇守云南的将官在《元史》有传者共有100人,其中蒙古31人,色目(元朝时中国西部民族的统称)32人,汉人及其他民族37人。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共有79传、100人之多,占《元史》列传的七分之一。这表明元朝时(   )
A . 科举制度稳定发展 B . 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C . 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 D . 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变革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帝师”是(    )
A . 中书省长官 B . 宣政院长官 C . 理藩院长官 D . 枢密院驻藏长官
土司制度是元朝时期开始在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地方管理制度。其长官土司既是由中央政府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又拥有辖区土地的世袭所有权及对附着在土地上的农民的世袭统治权。土司制度的实施(    )
A . 吸引了周边国家归顺元朝 B . 是对行省制度的灵活运用 C . 必然会威胁中央集权制度 D . 促进了各民族的和谐共生
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封八思巴为国师,即大元帝师,“授以玉印”,管理全国的佛教事务。其后,八思巴主管佛教事务的中央官署是 (    )
A . 典客 B . 鸿胪寺 C . 宣政院 D . 理藩院
2018年2月《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开幕。下列展品中,能够说明元朝对西藏实施有效管辖的是 (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金成公主进藏图唐卡 B . 图片_x0020_100002 宣政院印 C . 图片_x0020_100003 驻藏大臣令牌 D . 图片_x0020_100004 达赖喇嘛金印
辽夏金元时期,中华民族交融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元朝把黄河流域的女真族和契丹族也称为“汉人” B . 蒙古族、回族的形成 C . 汉语成为各族人民通用的交流工具 D . 民族矛盾的消失
元代秤锤上铸(刻)的铭文,除使用汉字外,还铸有回鹊文、八思巴文和波斯文等三种文字。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元代(   )
A . 城市繁荣,人口众多 B . 文化发达,泽被东西 C . 疆域辽阔,对外开放 D . 民族交融,社会和谐
元朝设置十行省的目的和作用,各有侧重。如“生齿繁夥,物产富穣,水浮陆行,纷轮杂集”,“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的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其治所均设在行省北端的水陆交通要冲,而不置于该行省的中心地带。元统治者如此设置的主要用意是(   )
A . 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经济 B . 节制地方,搜刮江南财富 C . 以北制南,稳固南方秩序 D . 犬牙交错,强化中央控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元代,一些大陆人到澎湖建造茅屋,男耕女织,种植黄豆、黍子,还把瓷器运到台湾。明朝中后期,大陆的零散商人活跃于台湾与澎湖各个地方,每年都有十多艘船只把大陆的玛瑙、瓷器、布和盐运往台湾,换回台湾出产的鹿脯和皮、角等,从事两岸间的贸易活动。17世纪以来,大陆人不断进入台湾,大陆客家人还出资兴建水利工程,推动台中与台北水利灌溉系统形成。嘉庆十五年,清政府设官管理农事,推广农业技术,使台湾高山族人“始知置备耕牛、农具,渐通汉人语言”,也学会“烹调饮食”。 

 ——摘编自陶诚 《历史上大陆对台湾的开发》  

  1. (1) 根据材料概括元明清时期台湾得以开发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 
  2. (2) 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这一时期“台湾得以开发”的原因,并说明理由。 
习.平曾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43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特地在今拉萨河畔的红山上,为她修建了红山宫。……红山宫就是布达拉宫的前身。……达赖五世圆寂后,布达拉宫再次扩建。康熙帝特派114名汉、满工匠进藏,参加扩建工作。这样,才有了今天看到的布达拉宫。

——摘自《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二: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阐释:①有学者认为“和亲”使得唐蕃关系融洽,但其它措施同样也有重大作用。请简要概括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并列举除“和亲”以外的其它民族措施。②建筑是历史显形的见证,“和亲”在建筑上也有所体现。请简要概括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并指出呈现这种风格的原因及它的历史地位。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图1、图2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及相应的职责。观察图2,请用一句话概括清朝在我国疆域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3. (3) 材料图片所示的西藏自治区成立于哪一年?请指出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文献名称并说明这一制度对西藏发展的影响。
元灭南宋之后,版图辽阔,超出汉、唐。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采取的措施有(   )

①修驿道、设驿站和急递铺 

②在吐蕃设宣政院 

③实行行省制度 

④设北庭都元帅府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989~20218年,是中国边疆研究的热潮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1989~2018年30年边疆研究高频关键词统计

聚类主题词

高频关键词

边疆重点地区

新疆、清代新疆、新疆建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云南省、云南边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西藏、拉萨、日光城、噶履政府、达赖喇嘛、十三世达赖喇嘛、蒙古、内蒙古、蒙古地区、黑龙江、黑龙江流域、黑龙江省、广西、海南岛、海南

边疆关注时段

清朝(清代、清朝、乾隆、清政府、清代前期、清廷、明清时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朝)、明代(嘉靖、万历、明初、明廷、朱元璋)、唐朝(唐代、唐王朝、唐前期、隋唐时期)、元(元代、成吉思汗)、汉(秦汉、西汉、西汉王朝、汉武帝、两汉、东汉)

边疆治理

边疆治理、边疆政策、治理、边疆教育、对策、边疆问题、改土归流、宗藩关系、治边思想、屯田(制)、经略、土司制度、伊犁将军、驻藏大臣、社会治理、国家治理、政策、理藩院、羁縻州府、西藏地方政府、安西四镇、策略、黑龙江将军、朝贡关系、朝贡贸易、卫所、天下观

——改编自朱尖《中国边疆研究学术热点、特征与边弧内涵认知》

材料二:在清朝的前150年,领土较明帝国增加了一倍多,并大部分遗留给20世纪的后继者,被视为今日中国的疆域。中国自身历史的一些产物,被积极地移植到边疆地域,而作为文明人类社会的典范。

——摘编自(加)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1. (1) 指出材料一中边疆研究最突出关注的地区,谈谈对其研究的重要意义。
  2. (2) 分析材料一,二,指出在边疆研究方面关注最多的朝代,说明其在边疆治理上的贡献。
  3. (3) 中国边疆研究还应关注什么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忽辛是元朝回族著名的政治家,于1284年被授予云南诸路转运使,1297年改任云南行省右丞,开始主政云南行省。此时云南行省内有梁王、云南王等宗室“诸王”,他们在食邑和王府管辖范围内有绝对权力,不受行省约束,广占良田和资源,使得民众“室无宁居”,而各王府的开支完全面行省承担。在行省左丞刘正的协助下,忽辛去掉梁王府"宿卫"的三分之二,把他们重新编为民户,负担行省的徭役,同时按照军队的花名册,查实军需仓库所在地,分批给军粮,禁绝官吏舞弊现象。忽辛还下令云南各府州县遍立庙学,选文学之士为教官,因此“文风大兴”。针对云南地方势力强大的现实,他不拘泥于成规,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关系,处决了暗中勾结外贼的马龙州土首,劝服广南头人沙奴诚心归顺朝廷。总之,“一切病民之政,悉革而新之”。

——摘编自曹相《元朝回族政治家忽辛在云南的改革》

  1. (1) 根据材料,概括忽辛治理云南的主要举措。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忽辛主政云南的意义。
开芳宴肇始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金、至元代走向没落,它是丈夫想要表达对于妻子的钟情与爱意而举办一场宴饮。开芳宴也是宋金墓葬流行的装饰题材之一,多见于北宋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中小型墓葬内,反映了当时人们理想的家庭模式和正统的道德。此后契丹人和金人的墓室之中也出现“开芳宴”壁画。这一现象说明(    )
A . 理学成为辽和金的官方哲学 B . 妇女冲破汉唐儒学束缚 C . 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 D . 市民工商业者力量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