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科技成就 知识点题库

欧洲并对近代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    )

A . 指南针 B . 雕版印刷术 C . 地动仪 D . 造纸术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中国科技成就是

A . 地动仪 B . 造纸术 C . 雕版印刷术 D . 罗盘针
2012年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在南京进行。中国航海事业历史悠久,下列有关航海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隋唐时期航海活动从海上丝绸之路已到达亚非欧地区 B . 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普遍使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C . 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波斯湾 D .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在某校高一开展的关于孔子的研究性活动中,有一个班级的学生排演了题为《孔子——名垂千古的圣师》的历史剧,其中一幕剧情如下:

孔子的两旁分别站着颜渊、仲弓、子贡等几位学生。在孔子面前的书案上堆放着一叠讲义纸和印刷精美的书籍,在他身后的墙上用工整的楷书写着“仁者爱人”四个字。

孔子的学生颜渊、仲弓和子贡对“仁”的涵义不太理解。先后向孔子请教。

先是颜渊问孔子:“何为仁?”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

再是仲弓问孔子:“何为仁?”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后是子贡问孔子:“何为仁?”孔子回答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认真阅读上述剧情,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指出该剧中编排有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

A . 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 . 政治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C . 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D . 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

A . 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发展 B . 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 . 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 . 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金史》有这样的记载:“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之外。”这段话主要说明(    )
A . 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 B . 宋金时期,火药已较为普遍地运用在军事上 C . 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 D . 火药和火器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A .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 .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 .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 .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的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二: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三: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
在敦煤壁画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批性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 .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 .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 . 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D . 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种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记载于(   )
A . 《梦溪笔谈》 B . 《武经总要》 C . 《韩非子》 D . 《萍洲可谈》
宋代以前,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士或版筑,城门多由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
A . 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B . 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 C . 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 D . 攻城武器变化促进筑城技术的改变
王意如在《中国历史上的传说与谎言》中写道:率先指出中国有“四大发明”的是英国人李约瑟。1937年,37岁的李约瑟开始学习中文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1942年,急需提高军民士气的蒋介石把李约瑟以及与他一起搞研究的中国留学生鲁桂珍接到重庆,让他们到中国来实地研究中国科技史一年后(1943年在重庆搞出了“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轰动了世界。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 . “四大发明”这一概念的提法来自于西方的学者 B . 李约瑟在“四大发明”的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 C . 搞“四大发明”的研究是为了提高军民的士气 D . “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1840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

——依据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③》绘制

材料二: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6世纪文艺复兴之前,欧洲是政教合一的封建时代,宗教裁判所可以仅仅因为布鲁诺信奉哥白尼的日心说这样一个科学学说,而把他视为异端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因此,欧洲中世纪的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史称“黑暗的中世纪”。而这一千年,中国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持续发展,中华封建文明在大踏步前进……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传统技术更为世人所称道……只是到了近代才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王渝生《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变化情况。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公元401—1500年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3. (3) 下图是某校初三·三班吕亚楠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手抄报照片,其中“四大发明是什么”的答案有点模糊不清,请你补充完成。

  4. (4) 就科技发展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北宋的这一科技成就使近代欧洲航海家的一系列远航和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这一科技成就是 (    )
A . 地动仪 B . 造纸术 C . 雕版印刷术 D . 指南针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 . 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 . 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 . 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 . 经济停滞倒退
火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制药与炼丹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发明的,随着战争的日渐频繁,火药被用于军事,巩固国家政权,后来还被广泛应用于采矿、开山、筑路等生产领域。材料表明(   )
A . 中国制造火药技术历史悠久 B . 中国古代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 . 科技与儒家思想有密切联系 D . 传统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法律既属于政治的范畴,又具有很强思想文化意义。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尺(法)安在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

——《汉书杜周传》

材料二:夏朝已经制定出了我国最早的适合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历法《夏小正》。商代不仅制定了阴阳历,并设专官掌管历法。秦时第一次颁行了全国统一的历法《颛顼历》。汉以后一直到明清,历朝都制定了历法,历代法典都特设专条对破坏或私习天文历法的行为,给予极其严厉的惩罚。这在世界法律史上是很少见的。

材料三:从西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成为近两千年封建法律的理论基础。西汉董仲舒以阴阳四时的自然现象来论证大德小刑。此后,儒家倡导的“德主刑辅”、“明刑弼教”成为指导立法司法的既定政策。

材料四:礼之所去,刑之所取(离开礼的言行,正可以纳入刑的范畴),去礼之人,刑以加之(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一旦超出了礼的规范他就要落入到刑罚的制裁范围之中),故曰取也。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通典》第一百七十卷

材料五:“《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春秋繁露·精华》.“吕步舒持节使决淮南狱,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

——《史记·儒林列传》

廷尉张汤“以古法义决疑狱。”

——《汉书·儿宽传》

帝时廷尉于定国“学《春秋》,身执经,……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

——《汉书·于定国传》

和帝时廷尉、尚书陈宠“数议疑狱,常亲自为奏。每附经典,务以宽恕,帝辄从之。”

——《后汉书·陈宠传》

请回答:

  1. (1) 材料一表明了中国古代法制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
  2. (2) 材料二中历法的发达和法律对它的确认与保护表明我国古代法律体系具有怎样的特点?元朝我国哪位天文学家编订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的什么历法?为了编制精确的历法,他研制了以哪一仪器为代表的一批天文观测仪器?
  3. (3) 材料三表明我国古代法律体系具有怎样的特征?从汉武帝开始,西汉王朝形成了怎样的治国方略?此后,历朝封建法律总体上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 (4) 材料四说明了我国古代法律体系具有怎样的特点?战国时期哪一思想家提出礼法并用、强调礼的制裁功能?具体地讲,材料中礼与刑是怎样“相为表里”的?
  5. (5) 材料五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观点对儒学的发展、汉朝的司法、儒法关系以及儒学的历史地位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革命导师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系统地论述了火药出现以后所引起的社会变化,肯定地指出,火药和火器的使用“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作用”。对这一论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火药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 . 西征的蒙古军队把火药传到了欧洲 C . 火药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D . 火药推动了欧洲的工业革命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 .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 .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 .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 . 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