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知识点

瓜分中国狂潮是指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历史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更加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吞噬的目标。实际上,当1895年初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时,帝国主义者就发出了“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的声明。随后,“欧洲各国政府一个接一个拼命掠夺( 所谓'租借')中国领土",在行动上开始瓜分中国了"。

瓜分手段:1、争做中国的债主: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偿付对日赔款和“赎还”辽东半岛的费用,大借外债。为了争做中国的债主,帝国主义列强展开了资本输出的剧烈竞争。这样,清政府每年的海关收入就全部落入帝国主义手中。
2、抢夺路权矿权:列强在争做中国债主的同时,又以另一种方式向中国输出资本,即抢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俄国还从中攫取了铁路沿线的行政权、采矿权和减免商税的特权。为俄国把中国东北变成它的“势力范围”提供了条件。
3、争相开厂:列强利用《马关条约》里关于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的规定,又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建厂。外国工厂的生产规模大,产量多,成本低,产品在中国市场处于优势地位。这就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4、利用宗教: 在政治、军事、经济侵略的同时,帝国主义还利用宗教作为侵略中国的重要手段。
5、划分“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国在中国展开投资竞争的同时,又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并强占租借地,直接进行殖民统治。
6、门户开放政策: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知识点题库

1898年2月,《纽约时报》指出:“(各国在中国的行动)被危及的利益不仅是我们现今同中国各口岸的贸易,而且是所有这些贸易将来增长的权利。”为了保证美国将来在中国贸易的增长,美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 . 维护中国现行关税政策 B . 反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C . 加大对华资本输出 D . 向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中日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下图是19世纪日本绘画《九连城大激战之图》。画面上,高举太阳旗的一方工追击打着黄龙旗的一方。该图反映的事件(   )

A . 开始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 B . 促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C . 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 使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政府

收回主权史实

1917年

北京北洋政府

取消德国在华驻兵权,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废除德国、奥匈帝国领事裁判权

1926年

北京北洋政府

取消芬兰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

1927年

武汉国民政府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

除日本外,各主要国家均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

1929年

南京国民政府

收回天津比租界,正式收回镇江英租界

1930年

南京国民政府

中国全面实现关税自主权,正式收回厦门英租界,收回威海卫英国租借地

1943年

南京国民政府

收回上海、厦门公共租界,收回天津、广州英租界,废除英美在华领事裁判权

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收回苏联租借旅顺海军基地

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收回英占香港地区

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收回葡占澳门地区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等

解读材料,提炼一个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下面是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如要对其进一步补充,最恰当的是(    )

A . 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B . 刺激了西方列强对华的更大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 . 打开了我国东南沿海门户,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D . 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便于侵略者对华经济掠夺
下面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漫画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

A . 19世纪初期 B . 19世纪中期 C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 20世纪中期
1904年1月,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对中国驻日大使劝告说:“(日俄)万一决裂,日不愿他国卷入,并愿中国中立……惟愿贵国内地须自固守,勿使变乱。”这反映了日本(   )
A . 尊重中国的主权利益 B . 想获得清廷的战争援助 C . 独霸东北的侵略野心 D . 试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材料: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英国政府再也不能利用中国来扼制俄国在东北亚的扩张了,因此英国转而加强对日本的支持。俄国策划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使日俄矛盾迅速激化。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俄国极力主张各国尽快撤兵,而自己却企图永远霸占中国东北,并进一步控制新疆、蒙古,拒不撤兵。之后,英日之间走上了订立同盟之路。经反复磋商,1902年1月,英日在伦敦签署了《英日同盟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两国相互承认在中国和朝鲜的特殊权益,若两国中任何一国的利益在中朝受到侵犯或与第三者发生战争时,另一国严守中立。如有第四国或更多国家帮助交战对方作战时,缔约国一方应出兵援助。在此情况下,俄国为摆脱外交困境,与法国在1902年3月发表联合声明,“如其他列强的侵略行为或中国国内再度发生动乱,并对俄法两国政府的利益构成威胁时,将就保卫此等利益的手段进行磋商。”

-摘编自马建标《“英日同盟”的阴影与一战时期的中国外交》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日同盟条约》签署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日同盟条约)的实质及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

时间

重大事件

1840﹣182年

英国发动侵略中的片战争。战后,先后荟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履条约》,中法《黄城条约》等一系到不平等条约

1856﹣1860年

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

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

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邮地区

1883﹣1885年

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56﹣1860年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04﹣1895年

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

列强加紧在中国占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国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年

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 (1) 根据材料,概括出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下图为19世纪末近代法国某一画刊当中的石印画。原图小标题为“中国问题”,小字说明是“盟友们,一起拉啊。”这反映了(    )

A . 清朝统治者日趋于保守落后 B . 列强奉行“门户开放”政策 C . 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处境 D . 清朝官员与西方侵略者勾结
19世纪末,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卖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深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B . 基督教义与儒家思想相悖 C . 传教活动威胁清政府统治 D . 当时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 .   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 . 维护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 C . 意在扩大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 . 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变》中有一幅漫画,这反映了当时(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帝国主义列强合谋门户开放 B . 列强既合谋出兵又各谋私利 C . 帝国主义列强合谋征服中国 D . 列强扶植清政府作为代理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重大事件
1840-1842年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年 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 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 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年 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年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年 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 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年 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
1911 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画中老虎指代中国,人物指代西方国家。画名分别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将来之中国”。其中表现出作者对“将来之中国”命运深切担忧的画是(   )

A . B . C . D .
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③①②④ B . ②④①③ C . ③②④① D . ③④②①
据史料记载,烟台东海关税收自1874年至1910年间,华商所缴纳的进口正税总额为129232海关两,年均不足3500海关两,而洋商自1861年至1910年间共纳税5333300海关两,年均10万多海关两。据此推断(    ) 
A . 洋商在中外贸易中优势明显 B . 外贸主导权操纵在华商手中 C . 国内政治环境影响外贸总量 D . 贸易中心由内地转移到沿海
下图是1885-1890年中国主要通商口岸及周边城市贸易往来示意图,图示信息表明(   )

A . 香港成为最早的贸易中心 B . 区域经济不均衡性加剧 C . 传统的贸易格局开始转变 D . 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光绪元年四月二十六日(1875年5月30日),清政府确立了加强海防与建立海军的方针,任命直隶总督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这一举措表明(   )
A . 中国从根本上扭转海防空虚局面 B . 清政府的海防意识显著提升 C . 中国军制现代化改革开始起步 D . 国防战略调整到以海洋为主
近代中国农作物的栽培以帝国主义的需求为转移,农村经济发展失去独立性,农产品的商品化以出口为主要目的;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民消息闭塞,力量薄弱,这就使帝国主义垄断组织能够通过价格控制加重对农民的剥削。由材料可知,中国近代农村经济(   )
A .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     农民越来越贫困 C .     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D .     半殖民地化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