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 知识点题库

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②③①④ D . ②③④①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

A .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 . 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节制资本的内容 C . 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 D . 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局面,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变局”和“创举”是指(  )

A .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 清王朝的推翻 C . 中华民国的成立 D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 .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B . 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二,一曰“平均地权”,一曰“土地国有” C . “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D .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 . 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 . 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 . 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903年12月)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孙中山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在辛亥革命前组织上有什么重大行动?思想上用什么来体现他的革命主张?
  3. (3) 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在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廷一面须将农工商各实业已办者,实心保护;未办者竭力提倡,以培元气。国人但知赔款为大漏卮(louzhi,比喻国家利益外溢的漏洞),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每年输出,以棉货一项论,已二万一千余万两。铁亦八千余万两,暗中剥削,较赔款尤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张謇全集·政治》

材料二  予之计划,首先注重于铁路、道路之建筑,运河、水道之修治,商港、市街之建设,盖此皆为实业之利器,非先有此种交通、运输、屯集之利器,则虽全其(具)发展实业之要素,而亦无由发展也。

—— 《孙中山全集》

  1. (1) 据以上材料,归纳张謇、孙中山的不同经济主张,并说明理由。

  2. (2) 谈谈你对他们经济主张的认识。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A . 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 . 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 . 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 . 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孙中山是中国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一生创造了许多近代中国的“第一”,下列不属于孙中山创造的“第一”的是(    )

A . 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B . 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C . 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统一战线 D . 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新式学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皆中小学生。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以表其景仰之诚。统计结果如下:

序号

崇拜的人数

被崇拜者

1

153

孔子

2

61

孟子

3

17

孙中山

4

11

颜渊

5

8

诸葛亮、范仲淹

6

7

岳飞

7

6

王守仁

8

4

大禹、陶侃、朱熹、华盛顿等

9

3

程德全

10

2

苏轼、康有为、袁世凯等

11

1

伯夷、周公、苏秦、张仪、秦始皇、张良、萧何、韩信、司马迁、马援、班超、韩愈、司马光、程颐、徐光启、顾宪成、史可法、曾纪泽、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培根、卢梭、梁启超、武训、安重根等

12

23

无崇拜者

——据《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1913-7-1

材料二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有“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的问题,回答者大多数来自学生,答案却大相径庭,结果如下:

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民意测验第6题统计表

---------------------------------------------------------------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

孙中山  473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段祺瑞  45

胡适  45          梁启超  29       吴佩孚  27       李大钊  25

章太炎  10       冯玉祥  7         袁世凯  5         康有为  3

黎元洪  1         孔子     1          庄周     1         诸葛亮  1

曾国藩  1         汉武帝  1

合计:1056

--------------------------------------------------------------------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

列宁      227     威尔逊  51      罗素      24       泰戈尔  17

爱因斯坦16      威廉二世12     杜洛斯基12      华盛顿   11

甘地      9         杜威      9       俾斯麦    9        林肯      9

托尔斯泰7        路易·乔治6      马克思    6        马丁·路德1

合计:497

——据朱务善《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北京大学日刊》1924-3-5

回答:

  1. (1) 从整体上看,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调查结果各有何特点?

  2. (2) 你认为什么因素导致了民意测验的某些结果差别如此之大?

  3. (3) 如果引用上述资料作学习和研究,你认为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他们因此不顾孙中山的反对,情愿同袁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至于三民主义,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和民生主义,只接受了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他们也无视孙中山三阶段的革命方略,只是乐于同遗老遗少合作,并优待废帝,这些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WWW.ziyuanku.com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例证所提观点。(要求明确写出所提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孙中山和甘地经济思想的相同点是(    )
A . 主张本民族经济独立 B . 提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C . 鼓励发展传统手工业 D . 制定较系统的发展方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有幸在总统的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民族英雄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军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材料二:(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中国革命纪录》

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娥民生主义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些事。

——《孙中山全集》

  1. (1) 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
  2. (2)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
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    )
A .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 .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 .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图是1923年8月11日,孙中山在永丰舰上与官兵的纪念合照,与照片中“孙大元帅蒙难”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 . “二次革命” B . 护国运动 C . 第一次护法运动 D . 第二次护法运动
乔治·华盛顿、甘地、孙中山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三人都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人类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牺牲、道义和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我相信非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我相信,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义……

——甘地《论不合作》(1919年11月)

材料三:

材料四: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到冷遇。孙中山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

材料五:1893年以后的22年中,甘地将印度教派的仁爱、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甘地主义”的思想。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 (1) 华盛顿、孙中山、甘地三人享有“国父”称誉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2. (2) 概述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及其主要事迹。
  3. (3) 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依据上述材料比较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
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溢美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个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材料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五: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闻,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 (1) 材料一两位东西方先哲为建设理想社会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些主张对当时社会关系的认识有何明显缺陷?
  2. (2) 根据材料二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3) 结合材料四和五谈谈与古代先哲和孙中山相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张有何显著不同?谈谈你对这种不同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进入20世纪后,世界各国在海洋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孙中山认识到国家的领土不仅仅是陆地,还应包括海洋,认为海洋之于国力强弱有着重要的影响。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判断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海军的强大与否。一个国家如果失去雄厚的海军力量作为保证,海上权益势必将受到威胁。”他认真分析了中国海洋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并关注世界先进国家的海洋运输业发展情况。他认定一个国家要想驰骋于世界海洋之上,就必须拥有一支可以航行海外的强有力的商船队,同时还要有数量众多的浅水运船,将其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及有力支撑。为了能够对世界造船业发展状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孙中山曾多次赴日本神户及大阪造船所进行实地考察。孙中山的海权思想是经过对人类开发海洋的历史进行客观分析后得出的科学理论,其中所提及的许多主张都可以为我们当前的海洋建设吸收利用。

——摘编自《浅析孙中山的海权思想》

  1. (1) 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的海权思想主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海权思想提出的历史意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创立三民主义、进行革命实践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有浓重中国传统伦理观的国际秩序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界,可将孙中山对国际分野的看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孙中山主要是以人种或地域为依据,做出黄白或欧亚分野的判断。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俄的兴起以及帝国主义仍然对中国等国家实行强权压迫政策等因素,孙中山对各国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提出了新的国际分野。他认为以后的国际战争“不是起于不同种之间,是起于同种之间。那种战争是阶级战争,是被压迫者和横暴者的战争,是公理和强权的战争”。从对欧美国家强权政治的批判中,孙中山主张以仁义道德的“王道”取代西方列强以强权武力为内核的“霸道”规则,构建平等、和平的国际秩序。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仁爱”、“信义”与“和平”等传统伦理准则。阐发“王道”中的公平正义,与无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压迫,主张民族自决的理论是一致的,这正是孙中山与时俱进,将传统赋予时代内涵而走向联俄、联共的原因所在。

——摘编自李育民《论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在一战前后对国际分野标准认识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东亚现代化虽然深受欧美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儒家创新的契机》

材料三:华盛顿血战七年,赢得美国独立,被美国民众尊为国父。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华盛頓为独立而争,先生为三民主义而斗,四十年如一日,几死者十余次,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頓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卢绍稷《东西两国父》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 (2) 材料二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试举二例。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孙中山和华盛顿有什么类似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