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复辟帝制及护国战争 知识点题库

下图是1864年至1914年间中国各种报刊、杂志对民主一词使用数量情况。由此可以看出(   )

A . 国人对民主的理解不断深入 B . 政治文明发展的渐进性曲折性 C . 君主观念逐渐淡化直至被抛弃 D . 民族危机程度直接影响着民主思想的宣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在同盟会负责人讨论临时政府组织形式,就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问题发生激烈争论时,黄兴是坚决支持孙中山的意见,主张总统制的。而孙中山让位袁世凯后,黄兴却转而主张政党内阁。他指出:“组织内阁,当政见洽合者方可福国家”,用政党内阁,“使内阁得一大政党之扶助,与国会多数议员成一统系,其平日所持政见大略相同,一旦发表,国会乃容易通过,不致迭起纷争,动摇内阁,陷国家于危险。日本“四十年前废藩覆幕之时,党派之争,经济之窘,其情形与吾国今日不相上下。而因利用一政友会强大政党之故,遂能一跃而为世界遂能一跃而为世界第一等强国”。他认为,日本的这一经验为“吾人所当取则者”。

    然而,随着宋教仁的被刺和国民党被袁世凯强令解散,黄兴政党内阁的梦想宣告破灭。

  1. (1) 根据材料,指出黄兴主张建立政党内阁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黄兴的政党内阁主张。

【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袁世凯在小站练兵以德军为蓝本,制订了一整套近代陆军的招募制度、组织编制制度、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粮饷制度等内容的建军方案。在军事装备上,袁世凯注重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和标准化,大胆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强调实施新法训练的严格性。这股军队后来发展成为北洋六镇(北洋新军),为清末陆军主力,民国初年的北洋军阀亦多源自清末新军。袁世凯聘德国军官十余人担任教习,又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百余名学生任各级军官,并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亲信,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这些人以后大都成为清末民初的军政要人。北洋新军亦逐渐成为袁世凯个人的政治资本,使其成为北洋军阀的始祖,正如美国学者鲍威尔所说:“袁氏的军法虽严,他仍然为士兵所爱戴,这并非意外,因为他亲自照管他们,并且按时发饷。再者,他向他们灌输了忠诚的观念,不过主要只是向袁世凯而不是向皇帝效忠”。

  1. (1) 根据材料概括袁世凯小站练兵的主要特点。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袁世凯小站练兵的历史影响。

南北议和之际,北方的孙宝琦致电各省都督:“今者南北意见两无归宿之途,深恐停滞日久,战祸方长,万一牵及外交,为患更深。”南方张碧则因“英人李治面告,东邻日本与宗社党一月前已有勾结”而忧虑。他们的忧虑侧面反映了(   )
A . 资产阶級的软弱性 B . 列强支持清政府 C . 国家面临着分裂危险 D . 袁世凯上台的必然性
梁启超曾高度评价云南“以一隅而抗天下,开数千年历史之创局;不计利害为天下先,拯国命于垂亡,当为全民感谢。”这是缘于在云南开始的(   )
A . 辛亥革命 B . 二次革命 C . 护国运动 D . 北伐战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唐绍仪(1862—1938),字少川,广东香山人,1874年,他被选为留美幼童赴美留学。回国后,他先后出使朝鲜、参加中英西藏谈判、力主收回路权和海关权,为国家挽回了不少权益。武昌起义爆发后,唐绍仪被袁世凯委以南北议和的北方总代表。1912年3月25日,唐绍仪就任中华民国首任国务总理。在组阁之初,唐绍仪“推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改造和取代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愚昧的社会风俗”。6月15日唐绍仪提出辞呈,以辞职来捍卫“约法”的尊严和内阁的权威。1915年8月,袁世凯推行帝制之后,唐绍仪立即与国民党元老蔡元培及汪精卫等,联名致电袁世凯,要求“取消帝制野心,并辞职以谢天下”。1917年9月,唐绍仪任孙中山为大元帅的护法军政府的财政总长。1920年,唐绍仪又抱定民主法治之观点,参加了二次护法运动。

——摘编自周棉、魏善玲《清末民初社会转型中的唐绍仪》

  1. (1) 根据材料概括唐绍仪的历史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绍仪的上述政治活动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据罗家伦《革命文献》记载:“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袁氏心腹联名致电袁氏:变更国体,民信不孚,干戈四起,大局之危,可翘足而待,惟有速下罪己令,去奸谀之徒,收已去之人心,复共和之旧制,国势可定。”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 护国运动取胜的原因 B . 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 C . 护法运动取胜的原因 D .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二次革命失败后,为反对袁世凯,孙中山建立了中华革命党。该党入党誓词为“立誓人某某,为救中国危亡,拯生民痛苦,愿牺牲一己之生命、自由、权力,附从孙先生……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该材料反映出(   )
A . 孙中山更加重视革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B . 中华革命党成为孙中山的私人组织 C . 中华革命党专制色彩浓厚 D . 孙中山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下图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画中有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    )

A . 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基本风格  B . 反映了中国想走向世界的决心 C . 反映了当时政治转型艰难      D . 描绘了生物进化论的演进
下图为刊登于1916年7月31日《新闻报》上的一幅漫画《再造民国之最要着》。画面中一名议员一手拉风箱,一手执勺,正在对一个写有“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进行修补。这幅作品(     )

A . 暴露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面目 B .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迅速发展 C . 表达了国人重建民主政体的愿望 D . 标志着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从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政坛上演的这一出出大戏,从世界历史发展角度看,其过程体现的实质是(   )
A . 中央集权不断削弱 B . 近代中国动荡不安 C . 晚清民国宪政艰难 D . 保守势力力量强大
1915年8月,筹安会成立并通电全国,宣称:共和国体为“仓卒(促)之中”制定,应研究君主、民主国体哪种更适合中国。据此可知该组织(   )
A . 服务于袁世凯复辟帝制 B . 提出了民主革命新纲领 C . 传播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D . 促进了国民意识的觉醒
如图是发表在1913年《袁政府画史》中的一幅漫画《北京人物之今普观》。该漫画反映出(   )

A . 封建制度己被彻底推翻 B . 南京临时政府名存实亡 C . 北洋政府破坏民主共和 D . 袁世凯成功当上了皇帝
有民间歌谣唱道:“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这首歌谣出现于(   )
A . 19世纪中期 B . 19世纪末期 C . 20世纪初期 D . 20世纪中期
为纪念辛亥革命,中华邮政于1912 年12月15日同时发行《中华民国光复纪念》和《中华民国共和纪念》邮票各套(见图5)。主图分别为当时中国最显要的人物, 图5-1肖像为孙中山,图5-2肖像为袁世凯。据材料推知,两套邮票的同时发行(   )

A . 标志着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B . 反映了革命派与北洋军阀的妥协与合作 C . 佐证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 证实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格局已经形成
1912年,袁世凯力邀孙中山、黄兴、黎元洪于“辛亥革命纪念日”聚首北京,共商国是。几番讨论后,四巨头联合发表施政大纲八条,包括“统一制度”“收束武备”“兴办铁路矿山,建置钢铁工厂”等。此举(   )
A . 推动了和平统一局面的实现 B . 强化了袁世凯“天下共主”的形象 C .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D . 化解了革命派与北洋集团的矛盾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为实现近代中国的民主共和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下图所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 B . 二次革命 C . 护国运动 D . 护法运动
有学者研究指出,袁世凯当政期间,中央政府对南方各省缺乏实际支配力。当时的政治格局,是一个日益倾向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的总统,主持着一个事实上的联邦政府。为重新塑造中央权威(亦有个人野心的因素),袁世凯决定回归帝制。据此可知(    )
A . 民主共和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 . 恢复帝制基于当时的现实需求 C . 南方各省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 D . 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的艰难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面交《二十一条》,并威胁说:“如把秘密(指《二十一条》)泄露出去,日本当断然采取行动。”之后,袁世凯不顾日本的威胁,把《二十一条》的内容透露给了美国,深深地震惊了美国政府。袁世凯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 . 揭露日本的侵华野心 B . 借助欧美的力量来牵制日本 C . 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 D . 为复辟帝制争取列强的支持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

第三条,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第四条,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第七条,人民有信教之自由。

材料二:《中华民国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

第三条,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第四条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第七条,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信教之自由。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

  1. (1)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民自由权的规定方面有什么变化?这反映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2. (2) 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在人民自由权方面有哪些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3. (3) 从近代以来中国法制的发展历程中你获得哪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