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知识点题库

“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期间军队与土匪的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朱执信有云:“古人寓兵于农,近人寓兵于匪”;黎元洪总统1922年通电亦称:“遣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该现象的出现(    )

A . 根源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带来的兵源充足 B . 反映了民国时期在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 C . 说明“为匪耻辱”文化心理困扰的解除 D . 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
霍布斯认为,现有的国家体制解散时,人类将恢复到初民状态。初民状态中,公众的权力尚未展开,既无政府亦无法律;既无法治,也谈不上公平与不公平。在作战的条件之下,只有强权与欺诈算数。下列时期,与这一特征最为相似的是什么时期(    )

A . 北洋军阀混战 B . 洋务运动 C . 工农武装割据 D . 维新变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末,中国封建主义盐务管理制度已“弊窦百出”,加上清王朝垮台,政局混乱,省自为制,“盐枭活跃,倍徙平时”,至1913年时,“盐务腐败,已达极点”。

为此,北洋政府开展了广泛的盐务改革。1913年12月,公布《盐税条例》,将从前各项课税名目一律删除,改征统一税,统一税率每担2.5元。同时,又对盐场进行进行整顿,裁撤产量少,质量差的不合格盐场。1914年2月,又公布了《盐务稽核总、分说章程》。章程规定,在北京设立盐务稽核总所,在各产盐地方设立稽核分所。“征收一切盐税盐课”。1914年,北洋政府开始在直隶、河南两地74县废除封建专商垄断的运销体制,实行自由贸易。此后,全国各地又有一些县陆续开放了食盐贸易。到1931年,全国已有近半数的县实行了自由贸易,同年国民政府公布的《新盐法》规定:“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任何人,不得垄断”。

——摘编自丁长青《民国盐务史稿》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洋政府盐务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洋政府盐务改革的作用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作霖(1875—1928),自小出身贫苦农家,做过土匪、马贼;后接受改编,成为地方政府倚重的军官。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张作霖先后为俄军、日军效力,逐渐壮大队伍。以支持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为筹码,逐渐掌握东北大权。主政东北时,财政力量雄厚,军力强盛,空军在全国首屈一指,海军在国内更是占有绝对优势。张作霖所办的东北大学成为当时最好的大学之一,国内著名学者和名流,如梁漱溟、章士钊、梁思成、林徽因等都曾到东北大学任教。1927年,张作霖就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北洋军政权最后一位统治者。张作霖对革命党人、军阀能拉则拉,能打则打,踩着无数人的尸骨向上;一生与俄国、日本既合作又斗争,终因对日本不屈服,而被炸死。

——摘编自余世存《东北王张作霖》

  1. (1) 根据材料,概括张作霖的主要活动。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张作霖上述活动进行评价。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司法是此时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北洋政府按照西方国家的司法改革要求,改革了旧有法制,设立了司法机构,但依然按照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设置司法机构。司法体制的独立是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如审判机构与检察机构的分立,易受干扰的行政法院——平政院独立于立法、行政及普通法院之外,直隶于大总统。此外,颁布的《法院组织法》中专条规定“法官不得加入任何政党组织”,强调“司法不党”。对于法律人才的选用,强调专业化,重视法官素质,侧重于留学西方法学毕业生并在社会上素有声望的人。北洋政府的司法改革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逐步建立起了审判、检察、监狱、律师等一整套近代意义上的司法体制,为南京国民政府司法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政局的动荡不定直接影响了北洋时期的司法改革节奏,影响到了当时司法制度的理性设计与妥当运行,特别是司法执行环节问题突出,司法判决宣判之后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时期的司法改革及其当下启示》

  1. (1) 根据材料,概括北洋政府司法改革的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洋政府的司法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反映了1873~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变化(单位%)

年份

生产资料

半制成品

制成品

农产品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手工

机制

手工

机器

1873 年

2.6

37.4

58.3

1.7

1893 年

15.6

28.4

0.1

53.4

2.5

1903 年

26.8

0.2

0.2

17.2

14.7

32.9

8.0

1910 年

39.1

0.2

0.5

13.1

11.9

28.3

6.8

1920 年

36.4

0.9

2.8

8.2

12.3

31.2

8.3

1930 年

45.1

0.1

3.4

3.5

12.2

27.1

7.4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根据材料,指出某类出口货物的变化趋势,并作出合理解释。

下表是1914—1919年中国部分统计数据。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影响上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 . 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B . 西方列强侵略加剧 C .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 .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的胜利, 是革命党、新军和立宪派等多派势力合力作用的结果.在独立的17省、市中,地方都督掌握着省区军政实权,国家真正之政治中心已移至各省都督.地方都督同时拥有军政和民政两权,这种特殊的政治形态被称为军民合治。这导致军人直接干预与管理行政事务,违背共和政体原则。

——摘编自龙长安《袁世凯与民国初年省制改革》

材料二  1913年8月,熊希龄出任国务院总理,不久,《改省为州草案》和《改省为道草案》两个废省方案先后颁布,全国21个省划分为83个州或80个道,...案遭到各省军政长官的激烈反对。袁世凯政府决定采用虚省制度,1914年5月, 正式确立“省”之名称,在这种行政改革模式下,省一级成为监察区,道成为一级正式的政区,..最终以失败告终。

——摘編自龙长安《袁世凯与民国初年省制改革》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袁世凯地方改制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扼要对比袁世凯政府1913年和1914年两次地方改制的异同,并分析其客观积极意义。
北洋政府的文官考核主要有甄别和考试两种途径,甄别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予以免职,这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由此可知,北洋政府实行甄别制的用意在于(   )
A . 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B . 维护旧的封建专制统治 C . 为部分权贵打开绿色通道 D . 推动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政府

收回主权史实

1917年

北京北洋政府

取消德国在华驻兵权,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废除德国、奥匈帝国领事裁判权

1926年

北京北洋政府

取消芬兰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

1927年

武汉国民政府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

除日本外,各主要国家均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

1929年

南京国民政府

正式收回镇江英租界

1930年

南京国民政府

中国全面实现关税自主权,正式收回厦门英租界,收回威海卫英国租借地

1943年

南京国民政府

收回上海、厦门公共租界,收回天津、广州英租界,废除其美在华领事裁判权

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收回苏联租借旅顺海军基地

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收回英占香港地区

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收回葡占澳门地区

——摘鳊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争约的历史考察》等

上表提供了近现代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主权的简要历程,蕴含了诸多信息。解读材料,提炼一个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释。

(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洋外交初期亦有其力争主权和反对列强干涉内政的篇章,不可全盘否定。北洋初期外交不是简单的排外与制夷思想,而是积极地妥协思想和对外依赖思想的结合。北洋政府初期外交多集中于满蒙藏地区中外利益冲突上……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力图抓住时机争取独立、自由和平等、自主的国际地位。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北洋外交尽管没有获得完全成功,但争回了部分主权。“九国公约”的成立、“蓝辛一石井协定”的取消及英日同盟被拆散,均有利于中国。这些斗争的成果可以充分表明北洋外交思想及实践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北洋政府在民意推动下,主动争取失去的国家权利,也说明依赖主义的外交思想已开始向国际平等主义外交思想转变。

——魏延秋《北洋军阀政府前期的“维持外交”》

材料二: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需要超越事务层面来思考和构建未来的国际社会。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不仅需要中国拿出更多的物资贡献,还需要提出有价值的思想和学说,要发挥大国的“引领和塑造”作用,则要求中国的外交不但是“中国本位”,还要是“世界本位”。只有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与和谐世界的理念形成真正有意义的价值关联

——崔立如《国际格局转变与中国外交转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军阀时期外交的主要特点,说明当时政府能够取得一定外交成就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外交政策,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外交成果的认识。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华夏……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以别于四邻较为落后的民族,后者相对华夏族被概称为“夷”。春秋争霸史主要是齐、晋两国与楚国争夺霸权的历史,这本身就带有华夷之争的性质。……楚国也在北向争霸的漫长过程中逐步向华夏集团靠拢……同时,华夷关系并非只有斗争一面,双方也存在密切的和平接触与交流。以婚姻为例,双方通婚的材料见于史载者颇多。……秦灭六国,诸夏为一,秦始皇接受了邹衍的“九大洲”理论,欲把边疆之土与四境夷狄尽数吸纳到帝国的政治结构之内。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最终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成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陆。

——《元史·地理志一》

材料三:一向足智多谋的孙中山看出要召集知识分子做组织者,必须有一套革命理论。在知识策划方面,他想出了一个“三民主义”。第一个即民族主义,意味着人民和种族结为一体;第二个即民权,即人民的权利和权力;第三即民生,按照古代含义,它意味着百姓生活得不错。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夷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帝把“边疆之土与四境夷狄尽数吸纳到帝国的政治结构之内”的具体举措。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元朝管理边疆的举措。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举措和法令,概述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将“人民和种族结为一体”的具体表现。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阀派系林立,情况如表:

派系

代表人物

扶植军阀的帝国主义

北洋军阀

直系

冯国璋  曹锟

英国  美国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西南军阀

滇系

唐继尧

英国  美国

桂系

陆荣廷

英国  美国

晋系

阎锡山

日本

对上述现象理解合理的是(   )

A . 列强直接参与军阀之间的混战 B . 日本削弱了英美在华的势力 C . 列强扶持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D . 列强侵华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北洋政府废除了官与吏之间的等级差别,将除议员与军官以外的所有官员统称文官,废除了古代九品官等制,实行四级文官等级品位制。北洋政府还颁布了保障文官权力和地位的法律。这些措施(   )
A . 标志着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基本建立 B . 使民主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有利于提高文职官吏的工作积极性 D . 推动了民主政治重大进展
下表是南京民国政府分别于1928年和1930年与美国、日本签订《关税条约》后,关税收入和占财政收入比例的情况。根据该表可知(    )

时间

关税收入(万元)

占财政收入比例

1913年

1696

21%

1929年

27555

51%

1931年

36913

51%

A . 国民政府实行经济建设运动 B . 中国已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 C . 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了保护 D . 关税的半殖民地性质被去除
北洋军阀时期,老百姓门口的对联由“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这显示了中国政治、社会的黑暗腐败。这与当时哪一政治局面密切相关(    )
A . 贪官横行 B . 割地赔款 C . 徭役繁多 D . 军阀混战
下表反映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是(   )

袁世凯

1912.3—1916.6

黎元洪

1916.6—1917.7

冯国璋

1917.7—1918.10

徐世昌

1918.10—1922.6

黎元洪

1922.6—1923.10

曹锟

1923.10—1924.11

段祺瑞

1924.11—1926.4

张作霖

1927.6—1928.6

A . 军事独裁 B . 政局动荡 C . 军阀混战 D . 民生凋敝
下表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5次文官考试情况,据此可知(   )

考试名称

考试日期

应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率

留学生甄选考试

1915年2月

239

151

63.18%

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

1916年6月

不详

194

不详

第一届文官普通考试

1917年4月

2482

405

16.32%

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

1919年10月

5600

480

8.57%

第二届文官普通考试

1920年10月

3800

400

10.53%

A . 文官选拔制逐渐被接受 B . 选拔官员方式渐趋完善 C . 人事任用程序逐步建立 D . 留学生的行政素质较强
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卷数 正面评价 中性评价 负面评价 合计
1915.9-1918.6 85 63 3 151
1918.7-1921.4 224 125 58 407
1921.5-1926.7 95 180 703 978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材料二:

时间 报刊总数 发表社会主义内容的报刊
1918年以前 约260 近30
1918-1922年 约280 约220

——据杨奎松、董士伟《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起义门为今武昌古城幸存的唯一一座城门,清朝时称为“中门”,武昌起义后改为现名。1913年,段祺瑞任湖北都督时直接改回原名,翌年接任的段芝贵更是拆毁城楼。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
A . 武昌成为南北势力争夺重点 B . 民主共和之路任重道远 C . 北洋军阀干政问题日益突出 D . 革命遗址保护意识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