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知识点题库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发展资本主义 B . 救亡图存 C . 反对专制统治 D . 反抗外来侵略
《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A . 《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B . 《天演论》出版 C . 《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D . 《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 辛亥革命的失败 B . 工农运动的发展 C .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D . 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①②④③ D . ①③②④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各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开始向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

A . 五四运动爆发 B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 .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 .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历史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

A . 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 . 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 . 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五四运动后,鼓吹新思潮的刊物有400多种.新思潮中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又有各种各样被称为“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流派。这时的情况是,“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之痛,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这说明当时(  )

A . 学生运动放弃游行示威方式,转向进行理论思想宣传 B . 进步学生抛弃不切实际的空想,走上了切实可行的道路 C . 新思潮庞大混杂而无主流思想 D . 进步人士开始放弃资产阶级思想,转而向往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后期,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是(    )

A .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政治学说的一种 B . 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C . 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D .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解释中国现实问题
观念革新与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代表人物

主张

李鸿章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郑观应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康有为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独秀

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的三个层次,并分析其在背景和目的方面的共同之处。概括说明郑观应对李鸿章,或陈独秀对康有为的“观念更新”。

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一,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

三,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

  1. (1)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
  2. (2) 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 .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 .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 .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 .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称,“麦喀士(马克思)喟,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社会主义的“最要之义,不过曰土地归公、资本归公,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原(源)泉”;并认为中国古代井田制与其有同一立脚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梁启超(  )
A .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 B . 对马克思主义已有较深了解 C . 从安民救世的角度介绍马克思主义 D . 看到了民众是革命的力量之源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称,“麦喀士(马克思)喟,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社会主义的“最要之义,不过日土地归公、资本归公,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原(源)泉”;并认为中国古代井田制与其有同一立脚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梁启超(    )
A .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 B . 从安民救世的角度介绍马克思主义 C . 对马克思主义已有较深了解 D . 看到了民众是革命的力量之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

材料三: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

材料四: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江Z民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圣西门等人与马克思、恩格斯认识上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马克思与列宁的主张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革命主张的主要依据。
  3. (3) 根据材料四,分析中国革命与十月革命相比有什么不同特点?简析其原因。
  4. (4) 谈谈你对中俄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认识。
1923年,国内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这场论争(    )
A . 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B .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开端 C . 使国人认识到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D . 体现出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林则徐——“循天下之公”

②康有为——主张民主共和制

③陈独秀——民主与科学

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1922年,李大钊的一篇演说稿写道:根据马克思的学说,“在资本主义发达中,产生了一种新势力。这种新势力,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之发生,恰如鸡子在卵壳里发生一样。……打破卵壳,是革命的现象;打破这资本主义的制度,也是革命的现象。有些人,愿意进化而不愿革命,‘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革命乃是我们更大的途程’。”这反映了作者分析问题的视角(   )
A . 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B . 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分步实施 C . 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 D . 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应梁启超之邀访问中国,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对实用主义哲学和以实验主义方法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热烈讨论。这一讨论(    )
A . 使民主与科学成为主流思想 B . 导致激进派与改良派汇流 C . 推动了哲学研究的国际合作 D .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