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知识点题库

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鄂豫皖赣闽等地大力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    )

A . 受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B . 企图抵制中共农村革命的影响 C . 试图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D . 把经济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其主要内容为:“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看,其突出作用是(  )
A . 货币统一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B . 使中国的外汇价格得到稳定 C . 实现了中国货币的现代化 D . 政府加强了对全国金融的控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鉴于政党分赃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彭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该法规定:通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文官在政治上须保持中立,不得提供政治捐款;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经过多年探索,美国文官考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强化对执职知识、工作速度、创造力、协调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核,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等。

——摘编自王锦瑭《美国文官制的改革》等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采用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绩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与美国文官制度的不同点,并简要评述南京国民政府的选官制度。
下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逐渐解体地位较低 B . 经济形态④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C . 经济形态②③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 . 经济形态⑤在抗战时期因战时体制迅速膨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从1024年正式发行交子起,历经钱引、关子、会子等各种名目的纸币,到南宋灭亡止,有250多年的历史。因缺乏有效的制度限制纸币的发行,因此纸币总是引起高通胀和恶性通胀。元朝也有130多年的纸币发行史,最终结果是同样的。但唯一的亮点仍然是白银。宋以前的价值尺度是铜钱,“自元代起,中国改用白银为价值尺度,并且逐渐发展到用白银为流通手段。”明朝于1436年,“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一条鞭法规定赋税各项皆用银折纳,是白银确立本位货币地位的标志。

——摘编自杜恂诚《白银进出口与明清货币制度演变》

材料二:清末虽然基本建立银元、铜元的货币系统,但由于民间仍有银两、制钱流通,加上大量外国银元充斥国内市场,市面流通的货币有几十种之多,中国货币市场极为混乱。1914年,北洋政府大量发行银元,但并未取缔其他银元。各种银元银两成色不一,交易时须经换算,币制实际上是“两”“元”并存。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禁止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颁行法币,国内币制基本统一。

——据张志玉《从档案记录看近代中国货币统一进程》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时期货币演变的趋向及其成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货币发展的主要特点。
  3. (3)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宋明时期和近代中国货币发展演变的共同因素。
1932年天津一家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
A . 天津地处沿海,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C . 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D .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汉到明清的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中,不管当时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在二级和三级,还是四级、五级之间往复交替,县都是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且数目变动不大,大致都在一千个以上。同时,历代封建王朝都通过设置职能性官员来分解地方高级行政组织的职权,但县级行政却始终集赋税、司法、治安、教化于一体,全能而完整,并且县的建制因地制宜,不拘一格。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样,地区间差别较大,国家大事千头万绪,单单依靠一个人或一个权力核心,是难以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治理的。县级政府是封建国家的基础,职能齐备,担负着贯彻执行朝廷的法规政令,向朝廷提供度支、物资及兵源任务,承揽着平赋役、听诉讼、兴教化、劝农桑、敦孝道、整饬风俗、鼓励节俭、祈神祭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一切具体事务。封建中央政府通过县级政府这些国家结构中最基本的政治单元,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整个国家的控制与治理,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摘编自自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县制以“官治”和“自治”两种基本模式的相互排斥与结合为主轴的演变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近代县制改变了县以下不设治的制度,建立了区乡一级行政以及准行政性质的保甲组织,为国家行政深入农村基层、改变乡村社会的无序状态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近代县制在国家行政与民主制度的结合方面进行了探索,县级行政处在官治与自治的结合部,同时又与府厅州同为上级地方自治团体,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县的行改地位,使之在建立地方自治、加强地方权力、减少行政层级等方面,处于枢纽的位置。当然,近代县制改革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始终未能建立起现代的县级行政人员的人事管理制度,且县级政府组织机构开始出现冗胀倾向;没能解决对“官治”县级行政的民主监督问题;始终未建立起统一的县级财政系统,乡镇一级财政往往是个空架子,乡镇、保经费及部分县办事务经费始终靠临时或固定性摊派维持等。

——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县级地方行政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县制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县制的认识。
从货币流通的角度来看,“吾国实不啻久已分为十百千小国”。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次年1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再有货币发行权,流通中的纸币逐渐收回,停止使用。这一举措(    )
A . 推动实现国家政治统一 B . 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 C .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 说明政府为抗战做了充分准备
根据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的报告,在国统区3700余家工业中,官营占资本总额的69%,民营只占31%。在宋家控制下的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到1942年,它的已开工纱锭占大后方全部纱锭的1/4强.这反映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 . 封建主义 B . 帝国主义 C . 官僚资本主义 D . 政局动荡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
A . 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B . 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 . 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 D . 考虑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某学校历史研究小组在图书馆搜寻资料时找到了以下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研究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

     

A . 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和新的春天 B . “实业救国”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C .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D . 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 1925年的“五卅运动”直接促成了英、美、日等十二国与北洋政府的北京关税特别会议召开。1927年7月,刚刚成立的国民政府发起关税自主运动,广大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南京国民政府遂开始了关税改革。1928年7月宋子文与马克漠所定条约签字,美国第一个同意中国关税自主。在该条约《整理中关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中规定:“历来中、美两国所定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并船钞等项之各条款,应即拆销作废,而应适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分别与国民政府进行缔约谈判,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1928年12月7日,中国颁布海关进口税则,税率分为7级,最低税率为7.5%,最高税率为27.5%。

﹣﹣摘编自易继苍《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作用。
1928年,德、挪、比等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缔结“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从前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最高达值百抽27.5。这些规定(   )
A . 反映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实现 B .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 .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 D . 使关税开始成为主要财政来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36年7月,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营利所得起征点为2000元,报酬所得起征点为月入30元。条例颁布后,引起各地商会的讨论。

1937年1月,上海律师公会成立所得税暂行条例研究委员会,一面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减免,一面表示,“本公会拥护良税,素不后人”。

1937年1月1日,营利事业及存款利息所得税全面开征。

1943年1月,政府又公布《财产租赁出卖所得税法》将所得税扩展到财产税类别。

1943年2月,国民政府提高了起征点,但同时也提高了税率,强化了罚则。根据财政部统计,国库收入中所得税由1937年占比4.15%上升到1940年占比16.34%。所得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摘编自《中华民国工商税收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民政府所得税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所得税改革的作用。
认真阅读下表,促成表中轻工业发展出现增长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1933~ 1936年中国轻工业平均指数增长表

年份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增长指数 100 103.5 105 107.6
A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 B .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C . 摆脱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D . 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图6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次会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民国时期, 乡村问题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广泛关注。许多知识分子提出:只有解决了乡村的衰败,才能挽救国势的衰败。他们深入农村,积极探索农村变革之路。……卢作孚1927年出任重庆北碚区峡防团务局局长,开始在当地探索乡村建设,提出“乡村现代化”主张,通过招商引资将众多工厂企业引入北碚,并修路疏河,通邮通电,创办各类各级学校,建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院,建立农业银行、消费合作社,向农民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并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北碚原本盗匪横行、贫穷闭塞,到30年代末,竞成为“世外桃源”般的西部科研中心,是全国乡村建设的典范区。卢作孚希望通过北碚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华民国现代化的参考”,最终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摘编自朱英 《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 (1) 根据材料, 概括卢作孚践行“乡村现代化"的主要做法。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广受知识分子关注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农村经济较以前 虽有所提高,但在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广大地区,既不知积肥施肥,也没有水利灌溉工程。荆湖南路的西岸地区,“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其间,盖史谓‘刀耕火种’也”。在许多地区,“百家为村,有食者不过敷家,贫破之人十常八九”。另外,宋政府财政吃紧,急于敛財,往往拿商人开刀,特别是活动在农村的中小商人,更成为其苛敛的对象。

——摘编自仝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1933年5 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农村复兴委员会”,开始进行农业建设运动。在农村复兴委员会大力倡导下,国民政府裁废苛捐杂税5200多种。面对灾荒,政府用“灾民之壮者”修路、垦殖,并十分重视灾后的防治。1934年, 行政院设计《农村合作社章程》,推动农民之间的合作,规定“凡制肥、选种、改良农作方法、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品运销,悉以合作社为指导,并改进之。”通过该运动,加强了政府通盘筹划的能力。

——摘编自王军 《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研究(1933-1937》>等

材料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 国农村的改革,是在农民的探索与地方开明领导人的支持与相互推动中开始的,粮食等农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坚定了决策者的信心,最终形成全国性政策。1984 年邓.小平考察江苏,当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他看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希望,他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摘编自萧冬连 《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等

  1.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宋代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运动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

    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背景并说明其

    意义。

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在贵阳首次提出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设想,并强调这是一个“整个的根本的方案,而非局部的临时的办法”。目的就是要“挽救今日民族之危急与解除全国民众之痛苦”,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
A . 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 B . 对抗战经济准备的思量 C . 力图实践实业救国思潮 D . 认识到民族矛盾占主导
1930年,丝业大王薛寿萱在无锡成立蚕桑模范区,以低于市价5分的价格向农民发放改良茧种,并以每担高于土种茧5-10元的价格收茧,鼓励农民试育良种蚕,为薛家丝厂供应优质生丝。这一举措说明(   )
A . 企业家积极革新营销的模式 B . 工业发展带动副业革新 C . 适应当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