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知识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主要指的是中国抗日战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国抗战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知识点题库

2013年3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谈到二战后东京审判时说:“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应该说是联合国一方的战胜者作出的断罪行为。”战时日本领导人“是根据联合国一方战胜国判断被定罪”。这一说法(    )

A . 深刻反思东京审判以换取国际社会对钓鱼岛问题的同情 B . 质疑东京审判的公正,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C . 表明日本欲按自己的意图对二战作出总结 D . 是在美国授意下否认侵略的一贯行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轿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詹,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中田共产竞在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签订反对德、意、日侵略的《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012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做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

——摘编自《中日关系大事记》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两个角度,说明2015年中国政府将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角度明确,史论结合。)

2016年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为了级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南京全城鸣笛致哀,并组织开展青少年公祭诗歌朗诵活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2年l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了所谓的“史汀生主义”,它规定,凡有损中国独立和领土完整、违背“门户开放”政策的条约,凡使用违反《巴黎公约》的手段而造成的条约,美国一概不承认。这一规定几乎没有产生实际效果,因为日本军队只对优势力量起反应,而当时没有一个国家强大得可以勇敢地与在远东的日本相对抗。此外,所有西方政府都为紧迫的国内问题所烦扰。

一一《全球通史》

材料二:这些陆军医院都非常简陋,不卫生,完全谈不上舒适。伤兵们就穿着他们肮脏的烂军衣躺在硬邦邦的木板上,有的就只能在地上躺着。被单是稀有的珍品,蚊帐在夏秋季应该是必需品,但几乎没有。食物也非常差。有许多地方,米不多是唯一可食的东西。伤兵每人每天有两角钱的给养,完全可以买来一些较好的食物,而且有些医院确实这样做了,可是更多的医院都在想方设法克扣这两角钱。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连足够暖和的毛毯或睡褥也没有。

——【英】弗雷达·阿特丽《扬子前线》(外国人看中国抗战系列)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史汀生主义”提出的相关中国和世界历史背景各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概括弗雷达·阿特丽眼中的中国的抗战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怎样的贡献。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

——整理自《国家公祭日》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确立“公祭日”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国家公祭日设立的现实意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这段话说明了(    )
A . 日本对中国有强烈的扩张野心 B . 日本是美国当时最危险的敌人 C . 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大量日本兵力 D . 中国是美国最重要的盟国
1941年12月,在重庆民族路、民权路和邹容路的交叉路口,修起了一座名为“精神堡垒”的纪念建筑物。“精神堡垒”高七丈七尺,顶端中央安置一口大瓷缸,内贮燃油、棉条,每遇重大集会,即倒入酒精点燃,焰火熊熊,象征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精神堡垒”高七丈七尺的寓意是(    )
A . 自强不息 B . 坚持抗战 C . 民主自由 D . 坚持共和
每一代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长征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从陈胜、项羽、刘邦到朱元璋、李自成),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辛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

——冯天瑜《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渊源》

材料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材料三: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诚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习.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的局限,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承担的历史使命。
  3. (3)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建国以来,中国人民“长征”的目标有何发展?综上所述,指出近代以来“长征路”的本质含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8月29日,耆英代表清王朝和英国的代表璞鼎查在“康华利”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图二: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图为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

  1. (1) 请你扼要叙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一句话概括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2. (2) 第二幅图所反映的战争有人说是十四年抗战,有人说是八年抗战。你赞同哪一种,请根据相关史实说明理由?
  3. (3)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下图反映了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局势。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国东北从此沦为殖民地 B . 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C . 东北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 D . 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
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国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这说明:(   )
A . 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B . 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 C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结束 D . 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在中国设立分部,全面负责对华宣传。为促进美国战争目标和对华政策目标的实现,战争信息署中国分部通过一系列对华宣传项目,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正在崛起的抗日英雄国度。随着美国对日反攻路线出现变化,在美国决策者的战略构想中,将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国际大国是美国对华宣传的重要工作。此外,战争信息署从西方文明优越论视角,把中国看成是一个贫困落后、亟待用西方制度和技术进行“改造”的典型。……在战争信息署看来,它不但要通过话语力量给予中国人战斗勇气,促进中美合作,还要改变中国人“陈旧”的思想,为国民政府的“改革”引入美国的观念和制度,为战后缔造远东和平培养中国人的大国意识和合作理念。应该指出的是,为了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战争信息署构建的中国形象经过特殊剪裁,没有完全反映中国现实,它体现了美国对中国想象与认知的局限性。

——摘编自王睿恒《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中的中国形象》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战争信息署宣传的中国形象及其目的。
  2. (2)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战争信息署所宣传的中国形象。
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这反映出(    )
A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阵营正式形成 B . 国民党践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C . 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外交 D . 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
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不仅是因为中国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与指挥,而且还在境外协助盟军作战。中国军队协助盟军作战的最主要境外地是(   )
A . 苏联 B . 越南 C . 印度 D .   缅甸
【历史——选考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同盟国援助中国抗击日本的惟一通道滇缅公路。中国政府代表和美国陆军部长、陆军参谋长商议决定开辟后来称为“驼峰”航线的空中补给走廊代替滇缅公路,继续为中国提供抗战物资。

这条航线飞越印度、缅甸和中国三国,途经高山、冰川、热带虐疾区、原始森林和日军占领区,是世界上最艰险的一条航线。在这条航线上担任运输飞行任务的是美国陆军航空运输总队和中国航空公司,担任护航的是美国陆军驻印度的第10航空队和驻中国的第14航空队。“驼峰”航线在终止前的两年多时间里一共运输了80多万吨物资到中国,超过了包括滇缅公路在内的中国所有对外通道接受外援的总和。“驼峰”航线是二战最伟大的空运行动之一,据美国陆军航空运输总队文件的不完全统计:“驼峰”航线损失飞机563架,损失机组人员超过1500人。当时空运总队的飞机损失率高达20-30%,而中国航空公司飞机的损失率超过了50%。“驼峰”航线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选编自刘小童《驼峰航线》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开辟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驼峰”航线的历史贡献。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经费。在罗斯福政府的努力下,孤立主义者对中日战争实施中立法的企图未获成功。1938 年 12 月 15 日,美进出口银行公开宣布向中国在纽约设立的世界贸易公司贷款 2500 万美元。在美国的影响下,英国也于 12 月 19 日宣布给中国贷款 50 万英镑购买卡车,用于新开通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滇缅公路运输。次年,英国又宣布向中国提供 500 万英镑的平准基金,以稳定中国的法币价值。这些贷款标志着美英援华的开始。1940 年 11 月 30 日,在日本宣布承认南京汪精卫汉奸政权的同一天,罗斯福宣布美国给中国政府 1 亿美元贷款,美国政府表示继续承认合法的按照宪法程序产生的“重庆政府”,12 月 10 日,英国借给蒋介石政府 1000 万英镑。对于美、英的援助,蒋介石极为高兴,他认为这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国际助力。

——摘编自王松《论抗战时期中、美、英军事合作的酝酿和建立》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美贷款援华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美贷款援华的影响。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31 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美国虽提出“不承认主义”,但实际采取袖手旁观 的政策。1937 年中日战争爆发之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直至 1940 年底,美国政府 只采取了一些有限的援华措施以遏制日本的扩张。1941 年日本向东南亚扩张的态势已十 分明显,美国对华政策终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年 3 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5 月罗斯福宣称:“保卫中国即是保卫美国的关键。”

材料二:在美国参战后的头两年里,罗斯福政府的对华政策渐趋明确。它包括两个目标:第一,有效地共同对日作战;第二,在战时和战后把中国建成一个“大国”。为了实现这 两个目标,美国采取了支持蒋介石的方针,希望通过向国民党政府提供援助、给中国以“四 大强国”之一的国际地位来支持其继续执政,以保证战后中国有一个亲美的政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章百家《不对称的同盟:太平洋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特征。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改变对华政策带来的影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长期以来,欧美史学界的关注点集中在欧洲发生的反法西斯战争,却很少涉及中国的抗战。这是因为西方学界把二战看作主要是西方人内部的战争,其起点不可能在西方以外的地区。另外,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影响了西方    对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的研究兴趣,同时也增加了西方学界开展中国抗战史研究的难度。但必须指出的是,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战场,其持久、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事实及其巨大价值,影响了二战的总体格局、总体进程。

第一,由于在中国战场的巨大消耗使日本难以承受美英等国的制裁,迫使    日本考虑占领东南亚以获得丰富的战略物资,从而不得不冒险与美英等国在    太平洋地区作战。

第二,抗战期间,中国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歼敌约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

第三,中国抗战使日军在北线被迫放弃介入德苏战争;在南线,使日军无法实现在地中海地区与德、意实现会师的计划;在太平洋战场上,使得美国能够    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

 —— 摘编自庄礼伟《二战史研究不应遮蔽中国抗战》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美史学界在二战史研究中很少涉及中国抗战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方主战场的历史意义。
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    )
A . 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 . 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C . 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D .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地处我国东北部边陲,它恰似正对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乌苏里斯克咽喉部的匕首,又像直插苏联沿海州心脏部的长矛枪尖。日本关东军把虎头视为实现其“北进”计划的重要战略基地.1934年,他们驱使数十万中国劳工,历时6年,秘密建成虎头要塞,许多劳工被折磨致死或惨遭屠杀.虎头要塞战役从1945年8月9日开始,到8月26日结束,仅仅17天,便以日本关东军守备队被全歼而告终.在虎头要塞战役前,有相当多的中国人冒着生命危险为苏联红军提供情报,苏联红军大炮、坦克和飞机协同作战,显示了强大的威力。  

——摘编自马维颐《对虎头要塞的初步研究》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军修筑虎头要塞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虎头要塞战役的历史背景并指出日军战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