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题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自抗战展开以来……因中心都市的沦陷,出版条件的困难,文艺人的流亡四散,虽一方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报告、通信等文艺作品,且因抗战的内容,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但在一切文化部们的对比上,文艺的基本阵营,不可讳言是显得寂寞了一点。反视敌国,则正动员大批无耻文氓,巨量滥制其所谓战争文学,尽其粉饰丑态,麻醉民众的任务。我们感到文艺抗战工作的重大,散处四方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

——摘自《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l938 年)

材料二:关于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一)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均应在抗日的目标下团结起来,不论他们在文化上所做的工作是否同抗日有无直接的关系。

(二)欢迎任何文化人使用他的文化武器(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为抗战直接服务。在文化人中发展文化应该服从于抗战,服从于政治的思想。

(三)文化人间,除以抗日不抗日作为团结的分界线外,还可以在关于文化的各种方面与各种问题上进行统一战线……

(四)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同其他抗日统一战线一样,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斗争性,斗争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更充实的与坚强的统一。

——摘自张闻天《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1940年)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特点。

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同发起旧金山会议,共商建立联合国。右图是出席旧金山会议前,美、英、苏、中四国代表举行非正式会议,讨论全世界安全机构宪章。右起第一位是中方代表宋子文。作为历史的见证,这张照片最有助于说明(  )

图片_x0020_109

A .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B . 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 C .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组成部分 D . 抗战取得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941年蒋介石在其著作中指出“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其意图是(    )

A . 批判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B .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稳定统治 C . 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 反对民主科学,厉行文化专制
百余年来,中国经历了从沉沦到复兴的艰辛历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840年爆发的中英战争,中国研究者一般称之为“鸦片战争”,国外学术界在评论这场战争时,有的把它说成是单纯的“通商战争”,是为了打破中国对外贸易的限制。

  1. (1) 以上对1840年爆发的中英战争的哪一命名更准确地说明了战争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论证。
  2. (2) 结合史实,为下图撰写说明(包括两幅图的寓意、“今昔”变化原因等)。

    材料一:

    注:《抗建通俗画刊》是抗战时期重庆出版的刊物。

  3. (3) 材料二:

    结合上面材料和图片,试述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建树,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
A .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 . 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C . 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东史郎在著作《一名士兵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体验》一书中,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所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他在其著作中写道,一名侵华日军头目在南京大屠杀中,将一名中国人装在绑有手榴弹的邮袋中,浇上汽油点燃后扔到水中,在水中爆炸身亡。

材料五: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根据日本“靖国神社法”,该神社具有宗教法人的资格。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

  1. (1) 据材料一,二,四,说一说日本在侵华过程中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2. (2) 材料三所示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有何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五,靖国神社作为宗教团体,竟然供奉着东条英机等二战的甲级战犯的牌位、遗物,这说明了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面对日军侵略,中共中央在九一八事变后随即发表宣言,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之后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活动范围遍及70余个县。一批当时反映抗战的文艺作品如《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鼓舞着仁人志士走向抗日前线。继东北爱国军民开始抗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屡掀高潮,上海军民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一线和察哈尔、绥远等地的爱国军民相继展开了英勇抗战,从而使局部抗战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前六年的局部抗战极大激发了全民族救亡图存的意识,此后,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六年局部抗战”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提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证说明,需要从下列哪几个方面着手?(    )

①中国在抗战中付出的民族牺牲

②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的战略支援

③中国战区牵制日本军力的占比

④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5年中国大事记(部分)

5月

日本向国民政府提出对华北统治权的要求

6月—7月

“秦土协定”与“何梅协定”相继签订,日本攫取了中国河北和察哈尔的大部分主权

8月

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0月

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11月

日本指使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所谓“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12月

北平数千名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同时天津学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南下深入工厂、农村和军队进行抗日宣传

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

——根据《历史》必修一,二,三及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整理

材料二: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人斯诺和白修德先后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进入共区,在访问延安并与毛.泽东交谈后,斯诺称一颗红星正在中国上空冉冉升起,而白修德在长期观察后认为,“尽管不希望看到中国被淹没在红色浪潮中”,但他还是认为国民党“颓废衰微”而共.产.党则生气勃勃——相形之下后者“光芒四射”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1) 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节点之一。根据材料一提炼出一个关乎中华民族命运的核心主题,并列出中国共.产.党为应对这一主题变化而提出的对策。
  2. (2) 写出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标志。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延安方面“生气勃勃”的主要表现。
八路军干部刘荣曾在日记中写道:“时年秋,发生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才知道还有东洋鬼子,侵占咱们东北三省,先生说‘……你们好好读书,长大了好救咱们的国家’.我就很努力地学习,每学期考试成绩都是第一名。”这可以佐证当时(   )
A .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融合 B . 抗日战争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启蒙 C . 抗战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 D .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成效明显
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持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
A .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井冈山的斗争》 B . 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 .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一中共“七大” D . 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华民族从此赢得了民族独立。
西方学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非常关注,对中国问题的研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材料一英国学者研究中国抗战史的概况

出版年

作者

著作

摘要

1939年

贝特兰

《不可征服的人们——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抗战》

纪录访华见闻和国共两党的抗战

1970年

林迈可

《1937——1945年晋察冀边区税务制度》

关注根据地税制

186年

班国瑞

《新四军的由来及其早期成长》

研究新四军史

2003年

方德万

《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1925-1945年)》

肯定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

2013年

米特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

揭示了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

2014年

穆盛博

《中国战争生态学:河南、黄河及其他(1938-1950年)》

开辟了军事与灾荒、战争与环境的综合研究

2015年

托比·林肯

《战争与和平中的中国城市化:以无锡为例》

讨论抗日战争时期与战后无锡的城市化

材料二在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西方学界进行了专题讨论,不仅肯定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功,还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政治和社会原因。许多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善于及时调整政策,具有务实性,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制度和政策安排。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具有渐进性,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解决问题。

  1. (1) 依据上表,指出英国学者研究中国抗战史的趋势,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些趋势出现的原因。
  2. (2) 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已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B .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C .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 D . 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
杨奎松在《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中认为:“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主要是因为抗战胜(   )
A . 实现了民族独立 B . 增强了民族意识 C . 促进了民族平等 D . 建立了民族国家
下表为毛.泽东部分文章摘要,这反映出毛.泽东(   )

文章

摘要

《关于国民精神总动员的号召》(1939年)

对大多数人有益处的,叫做仁;对大多数人利益有关的事情处理得当,叫做义。

《愚公移山》(1945)

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A . 通过传统文化改造国民思想 B . 借助中国智慧阐释革命大义 C . 强调了传承优秀文化的意义 D . 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意识的反思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突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图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军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摘编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五四运动时期——民族意识的飞跃

材料二:这场运动以其浓烈的爱国情感而迅速及全国,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随即演变成场全国人民的爱国运动。它不仅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卖国反动势力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且以其史无前例的广泛性、深刻性促使了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觉醒。

——《五四运动与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覚醒》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意识的高涨

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摘编自郑大华《中四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党配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国人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促使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觉醒的新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意识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5 年,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有 70 万人。按照美国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保守估计,至少还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彻底战胜日本,外援如果单纯指望美国政府,那么美国必须为此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1945 年 2 月在克里米亚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通过的《雅尔塔协定》,充分显示了苏联同意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对日作战的战略目标:恢复其在远东的利益,尤其是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而英美处于自身考虑也不得不做出让步,于是中国就成了不容提出反对意见的接受者。1945 年 8 月 9 日零时 10 分,苏联

150 多万军队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在四千公里长的战线上,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在苏军的打击下,日本关东军灰飞烟灭。对此毛.泽东评价说:“苏军的参战,决定了日本的投降,中国的时局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期。”苏军出兵东北不仅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为阻挡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和中共建立东北根据地起着客观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熊美云《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原因和影响》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45 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945 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影响。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1943年,蒋介石曾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2015年,习总书记引用了郭沫若1937年诗中的一句“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来纪念抗日战争。材料体现出抗战(   )
A . 胜利的结果引领了中国政局的走向 B . 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全民族的抗战 C . 逐渐消除了各党派之间固有的矛盾 D . 激发的民主精神超越了时代的限制
毛.泽东指出,在我们有一百多万军队、一亿多人民时,“在蒋介石的力量更加缩小、削弱,……无联合可能时,就要如此做,这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我们要建设的国家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按照毛.泽东的论述,这一国家的政府组织形式将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的(   )
A . 抗日民主政权 B . 工农民主专政政权 C . 民主联合政府 D . 无产阶级专政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