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知识点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会议,会上一致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从速组成各级政府机关,执行各项政府工作。同时决议:向世界各国政府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升起了庄严的国旗。朱德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接着,举行了阅兵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反动统治的彻底结束。中国人民从此成为中国社会的真正主人。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知识点题库

下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A . 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B .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C . 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 . 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 . 工农武装割据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 抗击外来侵略 D . 推翻国民政府
每一代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长征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从陈胜、项羽、刘邦到朱元璋、李自成),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辛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

——冯天瑜《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渊源》

材料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材料三: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诚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习.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的局限,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承担的历史使命。
  3. (3)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建国以来,中国人民“长征”的目标有何发展?综上所述,指出近代以来“长征路”的本质含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
A . 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B . 标志着中华民族真正独立自主了 C . 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D .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政治的这种进一步的民主化,是在五年来人民民主建设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一九四九年建国之初,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我国国内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爱国人士的代表人物举行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由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所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五年来有效地领导全国人民执行了共同纲领,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人民代表会议,逐渐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过渡,逐步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为今天所实行的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人民日报》社论《中国人民民主制度的新阶段》(1954.09.15)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民民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并概述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
  2. (2)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修改通过的?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该宪法通过的历史意义。
历史上,东南地区是霍乱、鼠疫、天花、疟疾、血吸虫病等疫病的多发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组织建设、宣传教育、普及服药、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疫情。这反映了建国初期(   )
A . 地域发展差异缩小 B . 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 C . 国家治理效能显著 D . 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福建另辟了两条经由闽北的出省通道,使得闽南的陆上通道完善,此外该地区面向大海,有着为数众多的优良港湾,此时对外交通范围更广,往来国家更多,对外联系频繁,贸易规模更大……港口走私贸易给闽南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疫病得以传入。

当地政府重治而不重防,防治疫情的认识不足,为防止引起恐慌,对疫情信息严格保密。湿热的气候和民间停丧不葬的习俗使得细菌病毒大量繁殖。鸦片战争后,海关税务司拟定了口岸检疫章程,实施港口检疫,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海外疫病的蔓延。在与疫病进行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西医也逐渐流入内陆,并起到了一定的防治疾病作用。但闽南地区的鼠疫流行时间仍然长达300余年,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摘编自林楠、曾毅凌《明清闽南疫病流行与海外交往之影响》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许多蛰伏的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1949年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3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强调群防群治。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造成闽南地区疫病流行的原因。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明清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治的特点及作用。
“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新中国“符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民主集中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截至2006年底,我国设立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603所,在校的法律专业本科生接近30万人。有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达333所,有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29所,有13所法学教育机构设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我国 (     )
A . 重视高素质法制人才的培养 B . 民主法制建设速度空前加快 C . 民主法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D .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     )
A . 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 . 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 . 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 . 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是统治者的国家”。下述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如图是1950年创作的漫画《和平签名》,该漫画反映了此时期( )

(注:图中上方条幅文字:在中国争取二万万和平签名;左下方黑旗上文字:我们要战争;)

A . 中国人民捍卫新生国家的决心 B . 北平和平谈判的历史进程 C . 帝国主义残余被和平力量清除 D . 国民党失去大陆仓皇出逃
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把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当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当时,党中央这样做(   )
A . 使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 B . 着眼于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 C . 加剧了左倾错误的发展 D . 旨在纠正文革中的左倾错误
习.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2. (2) 五四运动前后,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中国各阶级进行了哪些探索?
  3. (3) 列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如图是1950—1992年中国15—64岁人口人均受教育年数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A . 教育投入力度日益增加 B . 人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C . 九年义务教育逐渐普及 D . 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构成情况。这反映出(   )
 

1954年

1959年

1964年

1975年

1978年

1983年

中共党员

55%

57%

55%

75%

74%

68%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45%

43%

45%

10%

12%

20%

A . 民主集中制成为主要原则 B . 政协与人大具有互补性 C . 人大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 D . 民主政治发展过程曲折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这就是著名的“四面八方”政策。这一政策(  )
A . 保证了祖国统一和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     B .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C . 为稳定社会秩序提供了政策和物质保障     D . 为发扬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奠基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共同纲领》内容摘要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二章 

政权机关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第六章 

民族政策 

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材料二:从形式上看,1982年宪法是在修改1978年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从实质上看,1982年宪法是在“否定”1978年宪法基础上形成的。因为,1982年宪法虽改自1978年宪法,但是它所继承和发展的不是1978年宪法的基本原则,而是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 

——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 

材料三:习.平总书记指出,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年来,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现行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确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据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

  1. (1) 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概括1982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现行宪法”所体现的基本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二: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1》

材料三: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性质、基本方针和政策,……·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1》

材料四: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2. (2) 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这有何进步意义? 
  3. (3) 据材料三、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是一部具有什么性质的文献?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新中国建国初期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 
  4. (4)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园名称命名(更名)为人民公园的时间

公园名称

更名时间

命名史

筹建

始建

建成

开放

成都人民公园

1950

少城公园(1911)

中正公园(1946)

1911

1911

1912

1912

重庆人民公园

1950

中央公园(1926)

1921

1926

1929

太原人民公园

1950

文瀛公园(辛亥革命后)

中山公园(1928)

新民公园(1937)

民众公园(1945)

儿童公园(1982)

文瀛公园(2010)

1905

上海人民公园

1950

跑马厅(1862)

1950

1952

1952

1952

天津人民公园

1951

荣园(1863)

1863

1951

南宁人民公园

1951

1951

郑州人民公园

1951

1951

1951

1952

1952

济南人民公园

1951

商埠公园、济南公园(1904)

中山公园(1925)

五三公园(1929)

中山公园(1986)

1904

乌鲁木齐人民公园

1956年之前

建湖公园(1886)

同乐公园(1922)

中山公园(1952)

1881

1886

包头人民公园

1953

苗圃(1952)

1953

海口人民公园

1957

海口公园(1952)

1952

南昌人民公园

1958

新公园

1951

1954

1963

——摘编自王南南《新中国人民公园历史变迁研究(1949-1978)》

从表格中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信息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