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知识点题库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1. (1) 张之洞的言论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材料一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

  2. (2) 根据材料二、三《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 (3) 陈独秀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科学与人权并重”。结合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4. (4)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结合下图及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5. (5) 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前期(1949年——1956年)的重大举措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日:“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

    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婿车”,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吕蒙正的大女婿孙暨、三女婿周渐、六女婿扬巽、韩琦的大女婿王景修,不仅门第无足称道,他们本人当时也仅仅是通过科举刚刚入流的八品官。

──摘编自张邦炜:《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等

材料二:1902年天津《大公报》上刊载一则征婚广告: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音yan chi,即美丑),均可。

──《近代中国最早的征婚广告和新式婚礼》

材料三: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一颁布,就引发了新、旧两种婚姻观念之间的激烈冲突。一般青年男女接受快,热忱拥护,不少的妇女说:“妇女受气算到头了,再也不寻死上吊了。”……少数壮年人和一般的老年人一时不易接受,说:“年轻的闺女们都叫八路军撑起来了,满街乱跑,像疯马一样,动不动就上区、上县打离婚官司。……婚姻大事不让父母管是什么世界。”个别村干部也跟着群众喊:“可不得了,谁愿离就离,愿结就结,以后寡妇不改嫁也不行了。”

──摘编自张志永:《1950年<婚姻法>与华北农村婚姻制度的鼎革》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并指出由唐入宋婚姻观念的变化及原因。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二中婚姻观念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围绕新《婚姻法》的争论焦点有哪些?综合三则材料,谈谈对我国婚姻观念蛮化的认识。

如图所示历史事件(    )

图片_x0020_100007

A . 接受了《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B . 为国家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基石 C . 确定人民政协需要继续存在发展 D .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下面的表格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新中国(    )

时间

会议

女性代表所占比例

1949年

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0.4%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9%

1959年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3%

A . 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B . 女性参政意识增强 C . 女性权益得到保障 D . 民主政治制度建立
针对《共同纲领》的修改和定稿,民主建国会代表章乃器说:“分组讨论和大会报告轮番地举行,保证了大家都有充分的发言权,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做到了反复讨论,不厌求详,做到了多数起了决定作用,少数心悦诚服。”可见《共同纲领》的产生体现了(    )
A . 民主建国会作用大 B . 直接民主的运用 C . 民主协商的精神 D . 阶级矛盾已经消除
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该会议是(   )
A . 遵义会议 B . 中共七大 C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命原处平津两地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1月,教育部下令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主持学校日常工作的梅贻琦教授提倡“德、智、体、美、劳、群六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主张“博先于精”。联大的很多教授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他们经常夹着讲义选警报、在树底下、茅屋内给学生讲课,一些教授运用化学方法制造战时急需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农业生产,还将云南马油适当处理作为火车,汽车及飞机的润滑油使用。

﹣﹣据《抗战时期的中国高校教育管理》等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国家布局在陕西省的重点建设工程数量居全国首位,但高校数量、学生规模与沿海相比仍相去甚远。1955 年,教育部决定将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交通大学随即发出“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口号。1956 年起,6000余名交通大学员工,从上海迁至西安,不仅跨越了1500 千米的空间距离,而且战胜了由十里洋场落地黄土高原的心理落差,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拓荒者和先行者。

﹣﹣摘编自《从交大西迁看高校使命担当》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南联大成立的背景及办学特点。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家为什么要推动交通大学西迁?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两个时期高校西迁体现出的共同价值取向。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C .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198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这一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C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纠集“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虽然新中国正面临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紧急任务,但应朝鲜的请求,中共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经过三年的相持,双方于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中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为了朝鲜人民,为了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他们长眠在朝鲜的土地上。同时,国内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人民踊跃参军参战,捐献物资,慰问志愿军,订立爱国公约,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战。习.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摘自新华社《新中国峥嵘岁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战争锻造的伟大精神。
哈佛大学学者约瑟夫.奈曾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下列不属于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成就的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C . 村民自治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的实践 D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选修1:历史上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1950年,接收天主教会在华的辅仁大学,改为自办,取缔天主教会在华的一切特权。全国接受外国津贴的20所高校,其中燕京、金陵等11所改为公办学校;沪江、东吴等9所学校改为人民自办的私立学校,政府予以补助。1950年,在苏联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人民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一些高校陆续聘请苏联专家学者。国家有组织地翻译苏联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参,仅高校翻译出版的教材就有1391种。从1950年开始,我国高校同波兰、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互换留学生,1951年8月第一批派375人到苏联留学。1952年,高等工科院校从31所增加到47所,工科招生量增加11倍。高等院校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

——摘编自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意义。
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律性质的法律,被毛.泽东誉为“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根本大法”。该法律的颁布(   )
A . 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 . 促进了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形成 D . 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成果
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一九五三年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三项伟大的任务:第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争取更大的胜利;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九五二年度建设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这说明当时中国(    )

A .   核心任务是变革生产关系 B . 面临较缓和的国际环境 C . 法治国家建设开始起步 D . 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
1954年6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广播电台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1184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   )
A . 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 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国家主人 C . 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D . 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周恩来曾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天安门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象征,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它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天安门见证了(   )

①1919年中国人民的觉醒

②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③1935年学生的爱国运动

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949年8月,新政协筹备会各单位首席代表座谈会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讨论新政协代表名单。毛.泽东看到参加新政协的单位,人选和各项统计册后风趣地说,那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天书”。这表明,新政协代表名单(   )
A . 深得民众欢迎 B . 由地方产生 C . 需要慎重对待 D . 具有广泛性
人民民主政权建设

在长期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逐步推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

材料

时间

法律

内容节选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凡上述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享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

1941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等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阐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民主政权是如何逐步建设起来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屈辱、抗争、探索、独立、富强的历史。

在这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中有一些有重大影响的节点性事件。请将下列节点性事件填写在对应的时间轴上。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  D.五四运动  E.新文化运动

F.抗日战争胜利  G.中国共.产.党诞生  H.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I.中国加入WTO  J.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历史事件(填字母)

1840年

C

1861年

1911年

B

1915年

1919年

D

1921年

1945年

F

1949年

H

1978年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