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知识点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指的是1956年到1966年,此期间经济建设中曲折发展,既有成功、也有失误。但整体上还是取得一定成就。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知识点题库

材料:1952年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玫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洚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形成了 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5调整前,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11所,其中综合性院校55所,工科院校33所,师范院校12所,农林院校17听。调整后,全国高等学校減为182昕,其中综合大学13所,工科院校39所,师范院校32所,农林院校29所,工科、师范、农林等科类的学生人数从7.04万人上升到13.84万人。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被取消。政法类在校生也从37682人下降到3830人,由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下降到2%。此外,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全部改为公立。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固高等院枝的院系调整一“以苏联为师"的后果。

  1. (1) 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捶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折新中国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的影响。
中共八大在新中国的发展道路、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和正确决策(   )
中共中央在1962年通过的“农村十六条”中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中央制定这一政策是为了(    )
A . 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 B . 减轻农民负担 C . 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D . 改革经济体制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朝”。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上的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3. (3)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为了实现“中国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4. (4) 中国几代人为实现中国梦而作出的探索,给了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哪些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材料三: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

材料四: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一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了哪些教训?
  3. (3) 材料三反映哪一历史事件?1958年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新中国"一五"期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再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都实行统一分配,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这样的做法旨在 (    )
A . 适应经济建设需要 B . 调动生产者积极性 C . 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D .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材料 李保国(1958—2016),中共党员,河北武邑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他始终奋战在科技兴农、脱贫攻坚和教书育人第一线。他58年的生命历程几乎都是在与土地打交道中度过——他把一生的心血奉献给热爱的土地,奉献给经济林果事业,奉献给太行山区的父老乡亲。太行山区的农民称他为“太行财神”——他精心培育的新品种核桃、苹果,给太行山的农民带来滚滚财富。他先后取得研究成果2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8项,培育了16个山区开发治理先进典型,带动10万山区农民增收58.5亿元;参与开发的聚集土壤、聚集径流“两聚”理论,使邢台前南峪森林覆盖率达到90.7%,植被覆盖率达到94.6%。

他每年承担着413学时的课程。河北农大博士生孙萌回忆,一天下午五六点时,她把论文发给李老师,次日凌晨4点,李老师就将修改好的论文传回。这一夜,李老师为3篇论文做了精心修改。他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摘编自丁洪美、孙阁《人民楷模李保国》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保国的突出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李保国。
下图为1957—1960年经济建设中的相关数据,其中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

A .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B .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C . 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了问题 D . 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侨汇券是一种需要与人民币现金共同使用的票证,其中汇聚了粮票、布票、棉票、副食品购买券、工业品购买券等各种票证。如图是上海发行的侨汇券,据此可知当时

图片_x0020_100007

A . 我国已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 我国的物资供应相对匮乏 C . 我国各种商品均需凭票购买 D . 上海地区的侨民数量最多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中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 (    )

中国粮食产量变化情况表(单位:万吨)

年份

1956

1957

1959

1961

1962

产量

19595

20000

17000

14705

16000

①大跃进”运动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资源,破坏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程。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生产力。

③严重的自然灾害。

④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1956年中国科学院图书经费由80万元增为546万元,增订的书刊中有资本主义国家期刊2 000种。成立了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搜集、研究并传播国内外科学发展的情况与最新成就。科学院的每位导师所带研究生从5个增加到10个。这反映了当时(    )
A .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 B . 中国科技已经全面领先世界 C . 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 . 中国科学院已成为科研的领导机构
历史学家金冲及认为:“在当年物质非常缺乏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这些粮票、布票、油票,一切都听任自由市场去处理,恐怕许多人连最起码的穿着和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那个时候采取这个措施是一个不得已而又很成功、有利于人民的措施。”该观点(    )
A . 否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B . 认为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有优势 C . 表明旧经济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 D . 肯定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年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中美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

——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三: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1950

1952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

41.54

64.61

80.92

84.72

109.80

108.65

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其中:苏联

13.94

52.50

62.44

69.39

90.16

81.60

77.00

12.86

40.44

47.82

49.07

68.02

57.91

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27.60

12.11

18.48

15.33

19.64

27.05

27.50

14.87

1.59

7.08

5.01

7.42

9.69

11.37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同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共中央实行的方针是(   )
A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 .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英国一位科学家在1965年访问中国时报道说:过去,农民们把庄稼得病看作是天祸,对得病的庄稼不采取任何措施。现在,在我所访问的公社里,每个生产队都对社员进行了训练,让他们认识最普通的虫害和各种类型的作物病害。并让他们懂得在发现病虫害时该采取什么补救措施。这表明(  ) 
A . 中英已经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 . “左”倾错误影响基本消除 C . 政府科技普及工作初见成效 D .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
下表为1957-1960年中国国民经济变化情况。下述变化表明(   )

工农业总产值

工业内部所占比重

工业总产值

增长1.3倍

重工业产值比重

从45%上升至66.4%

农业总产值

下降22.7%

轻工业产值比重

从55%下降至33.4%

A . 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 . 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逐步解决 C . 国民经济结构亟需调整 D . 合作化运动促进经济发展
  1964-1980年,以备战为中心、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核心的“三线建设”期间,我国共新设56个城市,城市总数由167个增加到223个,增长33.5%。其中,内地新设城市29个,占同期全国新设城市的52%。据此可知(    )
A . 各区域经济结构已趋于平衡 B . 国家意志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 . 苏联援助促使城市数量增长 D . 中共八大方针得到贯彻实施
下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上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等标语。它反映了当时(    )

A . 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 . 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C . 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 . 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始于:(   )
A . 20世纪50年代 B . 20世纪60年代 C . 20世纪70年代 D . 21世纪80年代
中共八大提出管理体制应当给予企业自主权、分配体制应当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流通体制应当适当放宽、计划体制应当允许个体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中适度经营和生产等思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    )
A .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 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 . 理顺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D . 践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八字”方针